一个孩子最大的财富,是被父母完全喜欢

樊稠说育儿 2024-11-21 04:14:55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我是一个特别普通的父母,没有什么资源,也没有太多文化,非常惭愧,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想问问大家的意见?”

底下有条高赞回答:

那你就毫无保留地爱他,给他一个没有阴影、没有遗憾的快乐童年。

这种毫无保留的爱,不是基于孩子的成绩、外貌、性格等外在条件,而是源于父母对孩子本身存在的认可和接纳。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一个被母亲完全喜欢的人终其一生都会有一种作为胜利者的感觉,而这一成功的信心通常都会带来真正的成功。”

一个孩子最大的财富,莫过于被父母完完全全地喜欢。

北大六院儿童精神科医生林红,曾接诊过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女孩。

她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对她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关爱:

花钱送她上名校,给她报补习班,每次都在教室外边等她,下课给她买好吃的。

可她一提起这些事,女孩不仅不开心,还崩溃大哭:“我觉得我不配。”

一开始,林红还以为是女孩家境不好所致。

后来才得知,女孩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里条件相当不错。

只是女孩敏感地觉察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与关注的背后,是有附加条件的。

平常父母总会时不时提醒她:

“爸爸妈妈为你付出这么多,要努力哦。”

“这次考得很好,下次要保持。”

这让她脑海里认定一个观念:我只有表现得好,才配拥有这一切;一旦我考砸了,满足不了父母的期待,我就不配得到他们的爱。

长期压抑之下,女孩患上了心理障碍,一学习就恶心、想吐。

作家池莉给女儿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对你的爱,是我生命里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微笑,每一滴泪水。如果上帝允许,我只会更加爱你!”

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多父母在表达对子女的爱时,总会带着一些附加条件:

今天你被老师表扬了,奖励你一顿红烧肉;

你考得好,妈妈假期才带你出去玩;

哇,这次成绩不错,你真是妈妈的骄傲

……

这种捆绑着条件的爱,不仅阻断了孩子对于爱的接收,更给孩子带来无尽的压力。

想起《小舍得》里,小子悠站在领奖台上的一番发言,他说:

我觉得妈妈喜欢的根本不是我,而是一个考试满分、只会拿奖的我。

你每次都说为了我好,其实都是为了你自己,从来不管我开不开心愿不愿意……

字字扎心。

是啊,只有当他考出好成绩时,妈妈才会不停地夸奖他;

只有得知他有望进入金牌班后,妈妈的脸才会露出久违的笑容。

在他眼里,妈妈的好心情,妈妈的笑容,妈妈的关注和爱,全都与他的成绩息息相关。

这种充满压力的爱,会不知不觉腐蚀着孩子的内心,吞噬着孩子的自信和快乐。

当爱有了附加条件,这份爱就会成为孩子的负担,让他很难感到幸福。

那么,被父母无条件爱着的孩子,又是什么样呢?

曾在小红书上看到一条帖子“20多年前我爸妈结完婚就一起来美国留学了”。

博主Isabella,是个20岁的姑娘,目前正在美国康州一所大学读大三。

“我妈特别喜欢打印各种相册记录我,我们家里有个专门的书架放各种相册。”

“我爸则是从我出生那一刻起就下定决心每天锻炼身体陪我到老,到现在快二十年了几乎每天都是8km+跑步。”

她简简单单的几句随笔,却引发了全网羡慕:“我以为这样的家庭只存在于电影里。”

后来,她也跟网友分享了她有爱的家庭:

“从小到大,我们家都有morning kiss, goodbye kiss,爸爸妈妈也常常对我说‘爱你’,这让我特别有安全感。”

10岁那年,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她跟随父母回国读书,那段时间她中文水平垫底,做作业都很费劲;

可父母从不会挑她毛病,哪怕每天一点小进步都会得到爸爸妈妈的“好厉害”“真棒呀”的夸奖。

初三那会,Isabella的历史滑到了班级倒数。

即便如此,父母也没有耳提面命地催她学习,还安慰她说至少其他科目都学得挺好,学习这件事,要尽人事,听天命。

平常父母更是把对她的爱,渗透到生活的点滴。

每个周末,父亲都会带她去电影院看喜欢的电影;

遇到各种假期,爸爸妈妈也总会给她准备应景的礼物。

爸妈准备的万圣节蛋糕

妈妈最讨厌早起,却会在她上学时,每天早上六点准备好不重样的早餐。

爸爸也是,听到她随口提到想吃三文鱼,就买了一箱回家,一周七天变着花样做。

不少网友好奇,父母为她付出这么多,不会觉得有压力吗?

Isabella很轻松地回答:

“一开始会觉得有,但是爸爸妈妈很早就告诉我,他们是因为爱我才做这些,不是为了我考高分,找好工作赚钱这些回报。

所以,我知道不管我做什么,他们都会一样爱我。”

不禁有些感动。

我想,这就是无条件的爱吧——

我爱你,与你的外在表现无关,无论你优秀、懂事与否,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爱你;

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我都发自内心地接纳你、尊重你;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正是因为父母无条件地爱,Isabella身上始终有一种朝气蓬勃的力量。

虽然曾经也有不少焦虑和苦恼,但她总是处变不惊,拥有面对一切的勇气。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被父母这样无条件地、毫无保留地爱着。

他不用早早懂事听话,可以不慌不忙长大;

他可以毫无顾虑地做自己,从来不用羡慕任何人;

他从来不怕任何坎坷和压力,因为他知道,总有人会站在他身后,托住他,给他足够的温暖和力量。

也是在这样充满爱的氛围下长大的孩子,才能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目光所及,皆是美好。

热播剧《玫瑰的故事》里,刘亦菲扮演的女主黄亦玫,堪称大女主的典范。

她就像盛开的玫瑰一样,活得独立、热烈又自信。

事业上,她从不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论,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从容又自信;

感情上,她敢爱敢恨,不怕全身心投入,也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清醒又自由。

实际上,黄亦玫能如此绽放,是因为她有一个充满爱意的原生家庭。

自她记事以来,父母从未有过半句责备,无论她做什么,父母对她都是绝对的尊重与理解。

她被人误会介入他人家庭,父亲选择信任她,由她自己解决:

还告诉她说:“感情啊,就像你的这幅画。”“虽然我不懂,但我尊重你的表达。”

黄亦玫想放弃考研去找工作,妈妈虽然不愿意,但看孩子心意已决,也不强求。

她每一次恋爱,父母都不反对,结婚或不结婚,生育或不生育,父母都支持。

她离婚回家,父母什么都没说,而是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她:

“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你不说,我也不问,我不盲目偏袒你,但我无条件支持你。”

在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的浇灌下,黄亦玫的人生,活得光芒万丈。

知乎上曾有人问:什么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更优秀?

有人回答:我不知道优秀的标准是什么,但我知道,那些从小被父母无条件爱过的孩子,他们长大后,一定是活得健康、自信、自如、自得。

清华女神颜宁出生在山东章丘的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却给了她的人生注入了最宝贵的养分——无条件的尊重与爱。

从小到大,颜宁的父母对她并没有过多的要求。

学生时代的颜宁有大量自由的时间,打沙包、玩扑克、听评书、读小说……当别的同学奋笔疾书为高考备战时,颜宁却正躲在图书馆看散文诗集、抄写《诗经》。

而且,父母一直很尊重颜宁,不喜欢做的事从不勉强她做。

正是因为从小在爱和包容中长大,颜宁才能义无反顾地奔赴自己喜欢的事业,永远从容、淡定、底气十足。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只有当孩子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时,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

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充分的爱时,才可以安心做自己。

去尝试,去探索,去拼搏,不受羁绊地自由翱翔于天际。

李跃儿老师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中,曾这样来形容爱,她说:

“爱对教育的意义就像光,始终照耀着整个教育的过程。”

一个孩子只有被父母无条件的爱过,体验过发自肺腑的快乐和幸福,才能在心底埋下希望的种子,对生活有眷恋,对人生有追求。

因为,爱,自有力量。

毫无保留的爱,能让孩子一生自带光芒。

点个赞吧,把爱和温柔铺进孩子的生命,伴他一路繁花似锦,一生温暖如春。

0 阅读:0

樊稠说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