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患者,听闻多喝水有益健康,便每天严格遵循 “八杯水” 的说法,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一段时间后,他不仅没感到身体更健康,反而出现了水肿、乏力的症状,来医院检查,肾脏功能指标也出现了异常。这让大家疑惑,每天八杯水真的伤肾吗?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护肾饮水的 3 个关键原则。

常听人说 “每天八杯水”,但这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适宜水摄入量为 1700 毫升,女性为 1500 毫升。这包含直接饮水与食物中的水分。
比如,从事体力劳动或剧烈
运动者,出多,需水量大。有研究表明,高温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的人,每天额外丢失水分可达 2 - 3 升,此时每天饮水量可能需 3 - 4 升才能满足身体需求。而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对水分排泄功能受影响,喝水过量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引发水肿、高血压等。这类患者要咨询医生,依病情和肾功能状况,合理控制饮水量。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大量饮水会使血容量短时间增加,加重心脏负担,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水量。
原则二:少量多次慢喝水喝水速度和频率对肾脏健康影响大。短时间大量饮水,肾脏负担骤增。正常情况下,喝下的水 0.5 - 1 小时进入血液,到全身组织器官。肾脏像过滤器,根据血流量决定开放肾单位过滤。正常血流量时,约 1/4 肾单位工作;饮水量大增,更多肾单位投入,若超出肾脏处理能力,多余水分和废物无法及时过滤排出,易引发水肿、电解质紊乱,严重时致 “水中毒”,即稀释性低钠血症。
建议每小时喝水量控制在 700 毫升以内,每次不超 400 毫升。将一天饮水量均匀分配到各个时段,养成定时喝水习惯,别等口渴才喝。口渴是身体严重缺水信号,此时肾脏可能已高负荷工作,尿液杂质浓度升高,毒素累积。以早、中、晚三餐为例,饭前半小时到一小时适量饮水,促进消化液分泌,利于消化;饭后半小时内少喝水,以免稀释消化液,影响消化吸收。工作间隙,每隔 1 - 2 小时喝一杯水。睡前 1 - 2 小时也别大量饮水,避免夜间起夜影响睡眠,加重肾脏代谢负担。
原则三:优质水源是关键选对饮用水,对护肾重要。白开水是最佳选择,纯净无杂质,不含糖、热量低,能有效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减轻肾脏过滤负担。有研究表明,长期饮用白开水人群,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比常喝饮料人群低 30% - 40%。
要少喝含糖饮料、含咖啡因饮料。多数饮料糖分、磷酸盐含量高,会使人体钙离子流失,尿液钙浓度升高,易形成肾结石或尿路结石。饮料中的电解质、香料、色素、防腐剂等,会加重肾小球过滤负担,损伤肾功能。常喝老火汤也不能替代喝水。煲汤时间长、材料多,汤中嘌呤、脂肪含量高,长期喝易引发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这些疾病会损害肾脏。肉类汤煲 1 小时左右,最长不超 2 小时;鱼汤控制在 1 小时内。另外,生水、未经处理的井水可能含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饮用后易引发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损害肾脏。还有反复烧开的 “千滚水”,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对健康不利,也不宜饮用。
肾脏对人体至关重要,承担排泄代谢废物、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水电解质稳定等功能。正确饮水是护肾关键一环。遵循因人而异定水量、少量多次慢喝水、优质水源是关键这 3 个原则,养成良好饮水习惯,才能保护肾脏健康,享受高品质生活。日常可通过观察小便颜色判断饮水是否合适。小便呈浅柠檬色,体内水分最佳;小便清澈无色,适当减少饮水量;小便棕黄色,及时补水。同时,定期体检,检查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治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