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为演员正名的热搜却引发了关于“村花”形象如何塑造的大讨论,其中焦点在于淡粉色破旧花布衬衣、麻花辫垂在肩上等是否符合80年代农村女孩的大众审美。
李沁饰演的刘巧珍,脸上却涂着一层厚重的黑粉,看起来不仅不像是晒黑的皮肤,反倒像是大病初愈的病人,让人哭笑不得。
网友们纷纷吐槽表示,你这也叫敬业吗?如果真的敬业,那么为何不去直接在太阳底下晒晒,至少显得不那么假。
原本承载着希望的时代剧《人生之路》在改编自路遥小说《人生》的基础上,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翻了车,让人感到意外。
可惜,戏剧性就在于,江南女子李沁的脸蛋小巧精致,身材纤细苗条,与北方女孩的健壮饱满、五官端正大气的气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还不算最让人出戏的,那一口整齐、光亮到反光的大白牙在一片黄土飞扬的背景里显得格格不入。要知道,那个时候的黄土高原,由于缺水,农民们极少刷牙,完全不像现在的我们说的“精致生活”。
原著中,刘巧珍为了给高加林留下好的印象才开始刷牙,但因此遭到了同村人的嘲笑。
颇为有趣的是,陕西的网友们纷纷翻出了父母那个年代的照片。虽然照片中的姑娘们并非都很胖,但无一不显得健康结实。
这位老人分享道:“虽然80年代的生活艰苦且物资匮乏,但基本温饱还是有保障的。孩子们经常投身体力劳动,虽然他们不可能长得多么胖,但他们都非常结实且身体健康。
更让人感到无能为力的是,李沁可能因从小学习昆曲养成习惯,导致说台词时过于用力,摇头晃脑,使得原本朴实的农村姑娘看起来有点傻傻的感觉。
这次争议让我们意识到了编剧们在描写年代剧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女演员扎个麻花辫,穿一身年代衣服,再把脸涂黑,就能营造出年代感。
提及"村花"形象的出色演绎,我们不得不提1983年电影版《人生》中的刘巧珍扮演者吴玉芳。
同样是20岁,吴玉芳,一位江南姑娘,城市里长大,自幼没有农村生活经验。
这部电影的故事始于导演的一句非常关键的指导,导演犀利地指出了问题所在:"要使村姑角色更具土气,并且要符合当地生活习惯。
"这句话不仅改变了吴玉芳的命运,也成为了她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为了能够更好地饰演这个角色,她选择了直接扎根在陕西农村,全心全意地去感受和体验当地的人文氛围。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她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每天都观察着周围的姑娘:她们的说话腔调、走路姿势、干活时的表情,甚至是害羞时的小动作,她都记在了本子上。
在这一个月的体验中,她不仅从表演中获得了很多灵感,而且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角色的内涵。
再看看她的装扮,脸上没有刻意涂抹的黑粉,而是自然晒出来的小麦色。皮肤上泛着健康的红晕,黑色麻花辫安静地搭在肩上。
她的身材并不是过于瘦弱,反而充满了年轻姑娘特有的活力。
你还记得她第一次出场时的场景吗?休息时她抱起笨重的瓦钵喝水,眼睛却忍不住偷瞄对面山坡上正在挖地的高加林。当听到德顺爷爷喊"加林"时,她猛地抬头张望,生怕错过任何与心上人有关的消息,显得多么青涩自然。
再来看看她提着装满自己种的瓜果蔬菜的篮子,哼着歌穿过田间小路去找高加林的那一幕。她半遮半掩地拨开篮子上的草叶,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挑选了几个甜瓜,脸上浮现出羞涩且真挚的笑容,轻声说:"是我自己种的。
她不会死缠烂打,即使高加林不理她,只会默默提起篮子离开,那背影里充满了少女的失落,但她依然保持着应有的分寸。
甚至在结婚那天的新娘妆也不过是简单的梳洗,并未有任何与时代相悖的浓妆艳抹。所有的细节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
这样用心打磨的成果就是:21岁就摘得百花奖影后桂冠。这个年纪的影后,在当时可是破了记录。更重要的是,她塑造的刘巧珍获得了书迷们的一致好评,称这完全就是从书里走出来的人物。
村花含蓄却不失北方人的爽朗,黝黑却不失少女的娇俏。她的演技将这个角色完全演活了,更是把角色的美丽展现的淋漓尽致。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会说:"原来"村花"可以这么演呀!看来展现演技,还是需要在生活中慢慢琢磨锻炼出来。
提到演绎农村姑娘的角色,还有一个演员值得一提,那就是《平凡的世界》中秀莲扮演者的吕一。
从她在剧中的那精彩表演,地道的陕北口音,以及自然而然的表情变化来看,你还能看出她的年龄吗?尤其是在那个第一次见到孙少安的场景中,她偷偷地趴在窗户上观望,满脸通红地展现了她的少女心事。
虽然害羞,但并不扭捏;虽然羞涩,却又大胆。这不是演出来的,而是真实的展现。
让我们重新回到路遥笔下的刘巧珍。原著中的她虽没有文化但心地善良,生性略显自卑但在追求爱情时却很勇敢。
她会在高加林最失意的时候,像一束光照亮他的生活。然而,当高加林进城后,却被无情地抛弃,就像丢掉垃圾一样坚决、果断。
现在的问题出在哪儿呢?许多演员在饰演农村角色时,常常认为只要把皮肤晒黑,衣服穿旧,就可以还原角色了。但是,您有见过真正的农村姑娘吗?她们或许皮肤黝黑,但那却是健康的小麦色;她们的衣服可能简朴,却绝不会让人觉得邋遢;她们的话语可能简单朴实,但决不会让人觉得傻气。
最近的《人生之路》这部剧到最后,演技没说到,连基本的生活质感都没有表现出来。虽然刘巧珍确实会开拖拉机,但李沁在演绎时,跳下车动作的那一刹那,干净利落得像个女中豪杰一样。
虽然这个演员的动作熟练,但是动作中并没有流露出刘巧珍内心略带自卑,在心上人面前处处讨好的形象。
许多年轻演员在饰演乡土角色时,常常存在外形相似但内心刻画不足的问题。他们注重角色的外在形象,却往往忽视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
说到底,不是演员像不像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角色。
前辈们能演好,并非因为他们天生就懂,而是他们肯花时间去体验、理解和揣摩。现在的演员们,与其研究如何把自己涂黑,不如多想想如何把角色的心演活。
一部好作品的成功,不仅仅是演员的演技过硬,服装、化妆以及道具的精心设计,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观众观赏时候的心情。
众所周知,《亮剑》在当年播出时,是真实拍摄取景的,演员们在战场上真枪实弹地摸爬滚打。但是看看号称"新亮剑"的《雷霆战将》,那真是离谱得不行。
在处于狂风暴雨和炮火轰鸣的环境中,主角团的衣服却干净得像是从店铺新买的一样,甚至他们脸上都看不到一丝尘土。
更为离谱的是,一些女性角色还穿着裙装,戴着耳钉,打扮得如同去参加宴会一般。这一举动引发了网友们的哄堂大笑,而且大家还发起了一个“八倍镜看抗日神剧”的活动,比谁找到的穿帮镜头更多。
有人认为:如今的小制作哪来那么多预算讲究细节呢?首先,请耐心。这里就存在这样的一个剧组,他们因资金不足,就将公共厕所改造成太平间场景的目的就是为了向观众还原一个真实场景。
那些大制作,动不动就喊着要上特效,实际上呢?他们花费大量金钱做特效,但演员们却穿着像蚊帐一样的衣服演"仙尊"。
这就是说,问题并不在经费上,而是用心与否。观众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你对他们敷衍了事,他们就会用段子和嘲讽来“回敬”你。
剧集如果制作粗糙,就不要妄想轻松地从观众口中扒钱。是用心还是别拍,这道理不难懂吧?
这审美误区是如何产生的呢?从"村花"到"脏脏包"
现在的影视剧似乎给农村姑娘设定了固定原型:又黑又瘦,好像营养不良。但我们刚才所提的例子,80年代的农村姑娘并非如此憔悴,就算生活困苦,她们也洋溢着活力,看起来健康自然,假的不真实。
演技这玩意儿,说到底还是得靠生活的积累。你瞧吴玉芳,就算在农村待一个月,也能把刘巧珍给演得生动。吕一嘛,尽管三十岁了,演少女的时候竟然一点都不违和。
为什么?——只因她们真正懂了角色,而非片面地涂抹黑色。
确实,现在观众的眼光越来越厉害了。你试着糊弄他们,但他们一眼就能看穿。
观众的需求很简单,他们希望看到真实自然的乡土影像,希望看到有血有肉的农村人物,而不是只关注你的外表是否美丽。
他们更看重的是你的真实性。
村花应展现真实的质朴、烟火气和生命力。
期待未来有更多像吴玉芳、吕一这样的演员出现,用心去演绎“村花”角色,让她们绽放出应有的光彩。也期待更多的创作者用心去呈现乡土故事,不辜负观众的期待,更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在黄土地上真实绽放的村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