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前世今生

大变局 2023-10-09 02:18:18

台湾是中国最为特殊的领土,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是基于农耕文明的政权,对于海洋的探索缺乏内在驱动力,正是因为这一点中国政权大规模开发台湾的历史开始于明末清初。

大约几百万前台湾与大陆还是一体,由于地壳运动成为了一个孤悬于海洋的岛屿。

三国时期

吴国之主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人,带着一支庞大的舰队从浙江台州市出发最终到达了今天的台湾。在这一万人里面有工匠、有文官、有农民,他们甚至还携带着谷物的种子,显然是打算长期经营台湾。不幸的是因为瘟疫、水土不服等原因一万人最后只剩下1000多人,在台湾经营一年后他们不得不离开台湾。正是因为这次巨大的损失回去后卫温和诸葛直被孙权以“违召无功”的罪名处死。三国时期吴国丹阳太守沈莹所著的《临海水土志》是对台湾地区最早的文献记录之一。此书早已失传,部分内容被摘录在宋朝的《太平御览》中而得以保存下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明末清初海商开发台湾

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再也没有如此规模的对台湾地区的开发。在明朝大部分时期都是实行的海禁政策(连正常的海上捕鱼都被禁止),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于沿海的海民(以海为生的民众)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正是再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一些胆子大的海民私下进行海上活动,最后发展为一些专门从事走私的海上武装集团。直到1567年明朝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进行海外贸易,题外话。(海外贸易使得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为张居正的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明朝延长寿命提供了资本。)对台湾大规模移民正是开始于那些有实力的海民,史书有记载,郑芝龙(海上武装集团的首领),也就是郑成功的父亲被朝廷诏安后,有过几次大规模的向台湾移民行为。所以大规模开发台湾一开始并不是政府的政策,而是那些以海为生的有实力的海民以官方的名义自发地移民开发台湾,台湾也成为对外贸易的据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阅资料。

台湾被殖民时期

台湾先后被西班牙和荷兰(这是一对死敌,荷兰的独立是在摆脱了西班牙统治之后的事情),西班牙队台湾的殖民相对影响较小,主要集中在台湾北部地区,后来因为一系列的因素逐渐龟缩。后来荷兰通过对岛上的原住民的分化斗争,并最后打败了西班牙,在台湾一家独大。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只记载了原住民与殖民者之间的抵抗行为,以及移居台湾的大陆汉人的抵抗活动,并没有看到政府军队的身影,不得不作出一个判断就是这时候明朝政府在台湾的存在很小。有一个协议能够说明这一问题:麻豆协议。这个协议是荷兰殖民者与台湾当地原住民签订的一个协议,来规范原住民与殖民者当局的关系。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是大海商郑芝龙的儿子,在他父亲的时候他们家族就拥有比较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私人属性),在南明王朝和清王朝的对抗中,父子选择了不同的道路,郑芝龙北上降清,郑成功坚持抗清,并于1662年打败台湾的荷兰殖民统治者郑氏家族开始统治台湾达22年。这是汉人政权在台湾有系统的统治的开始。

大清王朝统治时期

1683年清政府打败郑氏政权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台湾割让给日本。

还有一些有趣的数据:1648年《台湾通志稿》记载1648年台湾汉人骤增为2万人。1811年台湾户籍人口190万,大多来自广东福建移民。

日本统治时期

1895年甲午战争大清战败,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直到1945年10月25日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台湾及其澎湖回归中国主权之下。日本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50年。

大陆与台湾各自为政时期

1949年在大陆失败的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带去大量的财富和人口(包括军人等)近60万入驻台湾,从此开启了两岸分离的现状。民国政府治理台湾期间,在台湾大行国语普及运动,就形成台湾现在的国语腔。

两岸重要的共识——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就是在1992年两岸的民间团体(半民间半官方)大陆海协会和台湾的海基会在两岸民众的交流中达成的一个共同认知即: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这个共识由于在文字表达方面存在意见分歧,最终是以彼此口头表述方式完成的,但这无疑是两岸达成的最具意义的共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纵使多方面原因造成中国历代政权直到明末清初时期才开始大规模对台湾地区进行开发和有系统的治理,纵使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外国的殖民统治,从历史和现实的考量都无法改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希冀两岸早日结束分治的局面,早日完成祖国的一统。

0 阅读:1

大变局

简介:新视角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