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名枪MP18:人机工程极佳易于维护,新兵一个月就可以熟练操作!

阿龙谈兵 2024-10-29 20:48:38

二战期间,苏德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场后勤战。苏军虽然伤亡巨大,但苏军经得起这样的消耗,德军则不行。

大批苏军新兵送入新兵营,训练两三个月就送入战场。而且苏联的武器全部都是简单操作、容易上手的,从T34坦克到波波沙冲锋枪,苏军新兵很快就能熟练地使用武器。

德军则不同,他们的武器技术含量较高,虽然熟练掌握以后威力巨大,但新兵短时间内很难操作自如,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比如,德军后期使用的喷气式 Me262战斗机,就连德国王牌飞行员一时间也难以熟练操纵。

即使在二战最紧要时刻,德国新兵的训练周期仍然是1年,最短不少于半年。

结果,苏军越打越多,德军越打越少。

MP18训练难度低,易于维护,简简单单训练最多1个月,冲锋枪手就可以出师,而且可以达到不错的射击精度!

这是一款极为实用的武器,也是易于大量装备的最好武器。

MP18的枪很重,如果加上一个重达 1千克多的弹鼓,全枪超过5千克。这虽然让冲锋枪射手叫苦不迭,但在射击的时候,沉重的枪身却带来相当完美的射击稳定性。

MP18进行了自由枪机设计,它的后座力不大,加上沉重的枪身,全枪射击时震动轻微,非常容易控制。

而且MP18理论射速不过500发/分钟,实际战斗射速不超过6发/秒,射速不高,更容易控制。

冲锋枪最大的问题在于连续射击时枪身跳动幅度大,子弹乱飞。

如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由于高射速,枪身跳动明显,连续射击较长时间,子弹会乱飞,射击精度有限。

因此,苏军冲锋枪手往往是多人一起射击,形成大面积弹幕,而在较远距离精确射击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整个一战和二战期间,MP18冲锋枪仅仅稍逊于芬兰制造的苏米冲锋枪(堪称艺术品的冲锋枪,但生产数量很少)

MP18采用立姿射击,由于弹夹或者弹鼓从左侧插入,导致左边较重,对射击会有一定影响。

所以,立姿射击多采用概略射击,不适合仔细瞄准。由于MP18的枪管长,后座力小,概略射击时可以轻松调整射击的方向,提高命中率。

而MP18采用卧式射击时,则有着极高的精度,而且射手的安全性很好,由于弹夹或者弹鼓从侧面插入,射击者头部暴露不多,不容易中弹。

在中国,红军优秀的MP18冲锋枪手,可以准确击中50米外的青砖。实战中,甚至可以做到三五发的短连射,在100米距离内准确爆头。

在几次反围剿过程中,红军的冲锋枪都发挥极大的作用,基本做到指哪儿打哪儿,这种精度实在是非常惊人。

1 阅读:101

阿龙谈兵

简介:聚焦军武场,漫谈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