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稠,身体有“3个信号”,提醒:预防血栓,日常做好3件事

番茄健康 2023-06-09 15:35:53

血液粘度是引发血栓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血液出现粘稠的现象会降低血液循环的速度和速率,进而导致一些垃圾毒素积聚并粘附在血管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硬块会脱落,堵塞血管并形成血栓,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等后果,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但许多人认为血液粘稠是一种“老年病”,并认为自己还很年轻,所以没有必要担心这些问题。事实上,这样的认知只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健康风险。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功能会不断下降,尤其是50岁以后,患各种疾病的概率会明显增加,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更高。但是,导致血液粘稠的因素不仅与衰老和代谢能力下降有关,还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健康习惯有关。因此,如果你也有这些坏习惯,希望能积极改变,这样血栓才会远离自己。

提醒:身体出现这3个信号,或是血液已经开始变得粘稠,要及时预防

1、 晨起后头晕

许多人早上醒来时经常感到头晕和虚弱,感觉自己完全“使不上力”。然而,这种症状在早餐后会逐渐好转,但仍可能会有不适的感觉。晚饭后,则会发现自己的精神越来越好,也不觉得困了,特别有活力。如果有类似的症状,也需要及时注意到,这可能是体内血液变粘稠的表现。

2、 视力突然模糊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视力是正常的、稳定的,但如果视力出现突然的模糊,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很难看清,这时就有必要提高警惕。这可能是由于血液粘度过高导致的,血液粘稠度高,会导致血液循环不太顺畅,进而造成视神经的氧气和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视神经和视网膜短暂缺血、缺氧,从而就会出现视物不清的现象。

3、 下蹲时呼吸不畅

在血液粘度高的人群中,肥胖者占大多数,这使得他们很难下蹲,甚至由于过度肥胖而无法工作。很多肥胖者一蹲下,就会感到胸闷、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的休闲鞋。这是因为在人体蹲下时,返回心脏的血液量会减少,因此,如果血液过于粘稠,就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液不足,进而无法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从而造成呼吸困难、窒息等身体缺氧现象。

预防血栓,日常做好这3件事

1、 坚持适当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加快,这会增加血液流动速度,缓解血液粘度,达到预防血栓的效果。而且出汗也有助于身体排毒,促进身体健康。所以,无论选择什么运动,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血栓的发生。如果有人因为工作、学习或其他原因需要长时间坐着,那么每小时活动一下自己的腿和伸展一下他们的腰。

2、 科学补水

水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物质,每天摄入1500毫升左右的水有利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这对血液粘稠的人也有帮助,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稀释血液,冲洗血管,进而减少垃圾毒素的积累,这对于预防血液粘稠和血栓形成都具有积极意义。

3、 缓解压力

精神高度紧张、焦虑或承受巨大压力、睡眠不足和熬夜等行为,都会导致血液粘稠的现象发生。因此,要积极减压,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总之,预防血栓的发生,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喝水,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这样才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粘稠,远离血栓,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真正的做到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5 阅读:995
番茄健康

番茄健康

轻轻松松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