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药明系”又双叒在海外“割肉”!

野马财经 2025-01-10 17:42:29

两周内连续抛售,意欲何为?

作者 | 伍玥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中国医药外包(CXO)行业龙头企业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开始对海外“动刀”了!

1月6日晚,药明生物官宣将以5亿美元总价,卖掉全资子公司药明海德爱尔兰的工厂,买家为四大疫苗巨头之一、9价HPV疫苗生产商默沙东。

就在上个月,药明康德刚刚宣布出售分别在美国、英国从事高端治疗CTDMO业务的两个运营主体公司,剥离海外细胞基因治疗业务。

“药明系”已经有四家嫡系上市公司,即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HK)、药明生物(02269.HK)、药明合联(2268.HK)和药明巨诺(2126.HK),市值合计超2300亿元,巅峰时市值曾达万亿元。

2024年3月以来,药明康德、药明生物,一直深陷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简称《法案》)风波中。依靠新冠红利崛起,又转战全球,到现在开始抛售和优化海外资产,“药明系”还能否重回巅峰?

01左手抛售海外资产右手美国签大单

2019年11月,药明生物斥资2.4亿美元投建爱尔兰疫苗工厂,表示是为当年签订的一项长达20年的合作而筹建,合同总金额高达30亿美元,合作方即是全球疫苗巨头默沙东。

2021年该工厂已正式投入商业化生产。2024年半年报中,药明生物还提到,该生产基地2025年已几乎全部预定。

布局5年,为何又将爱尔兰疫苗设施相关的资产卖给甲方默沙东?

从业绩贡献上来看,该基地没有太大起色。2022年、2023年药明生物营收分别为84.92亿元、170.34亿元,对应纯利分别约为22.67亿元、34亿元。同年,爱尔兰疫苗基地所属子公司药明海德的收益分别约为10.53亿元、9.83亿元,同期除税后纯利分别约为0.32亿元、0.38亿元。

在1月7日的电话会议上,药明生物表示,疫苗营收占比较少,同时找了不少项目替代爱尔兰疫苗项目的订单损失,并不担心这部分积存订单对未来营收太大影响。剥离疫苗设施不会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公司发言人明确道:“这不会影响我们的爱尔兰工厂的生物制品业务,我们会继续运营生物设施,用于生产抗体和其他蛋白质,相关的毛利率会与其他全球领先企业相近,稳定在40%左右。”

药明生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本次交易为药明生物战略评估后做出的决定,将进一步提升药明海德资产效率和利润,未来将聚焦在药明海德苏州基地为全球市场提供疫苗CDMO(医药合同研发生产机构)服务。

目前药明海德净资产21亿元,负债29亿元,卖给默沙东可以回收5亿美元(约36亿元人民币)资金。

就在上个月,药明康德刚宣布出售分别在美国、英国从事高端治疗CTDMO业务的两个运营主体公司。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药明生物出售欧洲工厂以及全球化战略的调整,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还是来自于成本和回报的问题。未来的产能和业务重点,一方面应该关注到中国疫苗市场,这个策略是比较明显的。另外,尽管出售了爱尔兰的工厂,但公司在海外的布局没有放弃,对不同的国家、区域、工厂采取优胜劣汰的调整。

出售资产之余,药明生物又在美国做了笔大买卖。1月7日一早其在官微宣布,签下了美国公司Candid Therapeutics一项总额高达9.25亿美元的大单。根据协议,Candid将拥有一款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的三特异性抗体的全球权益。药明生物将收到一笔首付款,并有资格收到开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提成。

02“药明系”出海大战的危与机

随着疫情退去,自2023年开始,“新冠订单”锐减,加上生物医药企业缩减管线,寒冬逐渐波及CXO行业,以“药明系”为首的头部CXO业绩承压。

2023年,药明生物的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减少23.09%。到了2024上半年,药明生物仍有明显下滑趋势,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减少33.86%。

来源:巨潮资讯

同时,药明康德的业绩也不再稳健,交出了一份近五年首次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成绩单。2024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277.02亿元,净利润6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6.23%、18.99%。

来源:巨潮资讯

不过,在客户与订单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新增客户超过800家,维持现有超过6000家庞大活跃客户群。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在手订单438.2亿元,同比增长35.2%。

CXO企业的最大求生机会就是出海,争取更大市场。

“药明系”也积极出海,在数年之前早已开启全球布局。药明康德已经在爱尔兰、德国、美国、新加坡陆续布局建厂。早在 2020 年,旗下药明生基就完成了美国费城的 CGT 生产基地扩建。近几年,药明生物也通过收购、自建等方式,已陆续落地多个生产基地。

全球化扩张也效果显现。药明康德海外收入增速,2020年为25%,2021年为38%。目前,药明康德的营收依然高度依赖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2024年前三季度,来自美国客户收入为176.2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3.6%。2023年来自美国客户收入为261.3亿元,占总营收的64.8%。

药明生物收入重心向海外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国内收入占比逐年下滑。2021年,北美收入52.29亿元,同比增长111%,收入占比51%;欧洲收入22.76亿元,同比增长410%,收入占比22%(2020年为8%);中国收入25.11亿元,同比增长2%(2020年为75%),收入占比24.4%(2020年为43.9%)。

截至2024年上半年,药明生物中国市场的收益约为14.18亿元,比重约为16.6%;而北美的比重提高至58.4%,营收规模约为50.1亿元;来自欧洲的收入贡献则约为18.63亿元,比重21.7%。

然而,严峻的地缘政治压力、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条路也并不好走。

来源:罐头图库

2024年1月,美国参众两院以“保护基因数据和国家安全”为由,提出针对华大集团、药明康德等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生物安全法案”,该法案旨在阻止美国生物制药公司与某些中国公司合作,如果《法案》通过,将影响120多种美国药物,约一半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三分之一处于早期临床前研究和发现阶段,这对严重依赖中国第三方服务制药生产服务提供商的生物制药行业影响深远。

根据最新进展,《法案》未能成功列入2025年度美国国防授权法案,短期内,“药明系”不会面临直接且实质性的冲击。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认为,《法案》可能限制药明康德等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业务发展,降低其国际声誉和竞争力;增加药明康德等企业的合规成本,影响其经营效率和利润。

庆幸的是,闹得沸沸扬扬的《法案》暂时未影响药明康德在美国的业绩,且去年5月份,《法案》修订版给了药明康德等公司8年的豁免期。

张毅表示,尽管《法案》现在还没落地,但作为曾经被列为名单的企业,出售海外资产也可以理解为应对风险的一种措施。当然盘活和增长资产的灵活性,也难免是其中的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在药明康德业务被海外“狙击”的同时,三星集团旗下三星生物正在悄悄崛起。三星生物年报显示,2023年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中的14家是其客户,提供了12亿美元的合同。不断地抢占CDMO行业市场,成为了药明康德等中国一众CDMO企业的有力竞争对手。

如今,药明康德、药明生物,需要同时应对国内国际同行的竞争。

张毅表示,欧美国家在研发资金等方面还是有比较大的优势,国内药企最主要优势在于人才、成长性以及成本控制方面。但是部分欧美国家有比较早的产业布局,国内药企在海外的发展还需要应对知识产权的问题。另外,不同国家地区,医药的监管法规不同,对于CXO药企出海要注意,如何去适应和匹配当地的监管措施,在风险规避和企业成长性方面找到一个平衡。

03“学霸夫妻”成就千亿龙头

“药明系”创始人是一对博士夫妻,李革与妻子赵宁(2023年5月16日病逝)一起从北京大学毕业,又一同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双双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他们在江苏无锡共同创办了CRO(合同研究服务)企业药明康德。2007年药明康德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内地药品研发服务外包业赴美上市第一股。此后由于中概股遭遇做空危机,药明康德在美股表现并不理想,2015年12月,药明康德宣布完成私有化,从美股退市。

退市后药明康德“一分为三”, 迅速在国内重新上市。药明生物、药明康德、药明巨诺也被视为“药明系”的三驾马车。2021年初,三家“药明系”上市公司市值逼近万亿规模。加上2023年年底刚上市的药明合联(生物偶联药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企业),“药明系”共有四家上市公司。2023年,李革、赵宁夫妇以525亿财富位列“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第314位。

其实,药明康德曾是一只牛股,但2021年7月以来,股价表现就不太乐观。截至1月10日,A股市值为1541亿元,较2021年的巅峰4605亿元蒸发了超3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药明康德业绩增长失速,此前基金已经提前减仓。Wind数据显示,2022年底,基金持股数为5.83亿股,占流通股总数的22.78%。去年一季度,基金整体减仓约1亿股。朱少醒、刘彦春、葛兰均出手减持。

同时,随着“药明系”企业陆续上市,创始人及重要股东也开始了减持之路。仅在2022年6月10日至2023年8月期间,李革及其一致行动人开始减持药明康德,三次减持累计套现约98.31亿元。相比药明生物,药明康德的减持对象主要是机构,汇桥资本集团、高瓴资本等各路资本合计减持达275.15亿元。据《长江商报》统计,药明康德股东累计减持金额合计超过400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张毅表示,国内CXO的药企研发、生产等方面,和国际药企的差距越来越小,随着人才、技术创新、研发的积累,竞争力还是值得期待的。尤其来自全球医药市场对创新药和高端医疗的需求,也为CXO药企提供非常好的机会。从政策上来讲,国家也刚刚出台了有关药物和医疗器械方面的一些鼓励性政策,对于CXO药企出海提供非常强大的后劲。未来,“药明系”还是要把中国生产基地的能力建设开足马力,另外,在全球来讲,有很多的合作伙伴可以形成长期稳定持续的业务。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抗体、蛋白、非核酸疫苗CDMO市场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水平,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73亿元,2030年将达到853亿元。

“药明系”在海外市场提速的同时,也同步在中国市场砸下重金。比如药明康德2021年从苏桥生物引入苏州工厂、从辉瑞中国手中收购杭州生产基地,2022年还有上海临港检测中心、杭州创新中心、成都新发展基地、河北高新区服务基地投入生产运营。

短时间内连续的海外抛售动作,继续深耕中国市场,“药明系”正以多元化的产能布局,应对当下局势的紧迫感。2025年,中国CXO企业的日子会更好过一点吗?你看好“药明系”吗?留言聊聊吧!

1 阅读:32
野马财经

野马财经

关注金融创新的财经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