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八大名酒”评选中,茅台曾未进前四,“茅老大”地位咋来的?

张昭看美食 2025-04-09 19:54:31

导语:“老八大名酒”评选中,茅台曾未进前四,“茅老大”地位咋来的?

在白酒江湖里,茅台酒犹如一位久经风霜的老将,稳坐“白酒老大”的宝座,与五粮液并称为“茅五”,引领着行业的风云变幻。

然而,你知道吗?这位如今的“茅老大”,在第二届“老八大名酒”评选中,却并未跻身前四,仅获得了第五名的成绩。这不禁让人好奇,茅台酒是如何一步步奠定其“老大”地位的?

白酒评选一共举办过五次,分别在 1952 年、1963 年、1979 年、1984 年和 1989 年。其中,第二届 “老八大名酒” 评选最受认可。

第一届评选时,百废待兴,只有 19 家酒企参与,选出了 “四大名酒”。茅台在这次评选中一举夺魁。

到了第二届,参赛酒企一下子增加到 75 家,评委也都是各地专业评酒师,样品还采用密码编号,评定标准从 “色、香、味” 入手,尤其侧重 “香味”。结果,茅台在这次评选中仅排第五。

茅台为何没有进入前四?

1、评选规则偏向浓香型

首届白酒评选标准比较笼统,侧重于品质和历史底蕴。第二届评选标准更细化,偏向香味展现。当时浓香型白酒在香味呈现上更有优势,作为酱香型白酒的茅台,在这种规则下有点吃亏。后来到了第三届评选,标准进一步细化,就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

2、茅台产能扩张导致酒质下滑

当年,外交官宴请国外记者时介绍茅台是中国最好的酒,可当时《大公报》已刊登评选结果,显示五粮液排名更靠前,记者提出质疑。外交部高度重视,轻工业部组织进行复评,结果依然是茅台排第五。

专家买了几瓶茅台反复对比,发现酒质确实下降。这是因为茅台急于扩充产能,一来成酒时间长,从酿造到上市至少 6 年;二来原料红缨子高粱产能有限,多方争抢导致原料质量不稳定。

从“第五”变为“老大”,茅台地位咋来的?

面对酒质下滑的危机,茅台迅速采取行动。一方面,在原料环节下足功夫,与当地农户达成长期合作,确保红缨子高粱稳定供应与质量上乘;另一方面,严格把控产能扩张节奏,避免因产量激增影响酒质。

此外,茅台还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酿造工艺。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茅台频繁在外交场合亮相,“国酒” 之名越传越远。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对酱酒的了解逐渐加深,茅台凭借酱香突出、口感醇厚、回味悠长的独特风味,以及始终如一的过硬品质,逐渐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中脱颖而出,稳稳占据 “茅老大” 的宝座。

然而,茅台并非家家户户都能喝得起,其价格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作为普通老百姓,酒始终都是要下肚的,喝到高品质的酒才是硬道理,真材实料才能保住面子,下面这款南池翠N9便是性价比之选。

四川邛崃,地处岷江支流之畔,独特的紫色黏土富含磷、钾等矿物质。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温润环境,为微生物发酵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孕育了长达两千余年的酒文化。

这款低调的52度浓香白酒,背后酒厂却实力不凡。作为老八大原企业,三十余年来,持续为五粮浓香名酒供应基酒。酒厂拥有 3 万平方米酿造车间,近 2000 个窖池。

在酿造上,酒厂严格遵循固态发酵工艺,精选川南糯高粱、大米等原料。川南糯高粱皮厚粒小,支链淀粉含量高达 88%,经九次蒸煮仍颗粒完整,保证了酒体的坚实。整个酿造周期长达 100 天,历经 136 道工序。基酒酿成后,还会在陶坛中窖藏 9 年。开瓶品尝,窖香、粮香、陈香交织,口感层次丰富。

茅台从评选第五到稳坐 “茅老大” 宝座,背后是品质的坚守与时代的机遇。白酒江湖风云变幻,谁又能知道下一个脱颖而出的会是谁呢 ?

0 阅读:0
张昭看美食

张昭看美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