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那会儿中国正进入深秋的时节。不过,并不是哪儿都能看到满地金黄落叶的美景,克拉玛依那时已经被暴风雪给淹没了。杨虎城的女儿杨拯陆,她的遗体就是在这样一个天寒地冻的早晨被找到的。找到她的时候,十个手指头都深深地抠进了雪地里,怀里还紧紧抓着一张图纸。
说起杨虎城将军,那可是大名鼎鼎,但他的闺女杨拯陆,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为啥她会死在克拉玛依呢?她手里头到底拿着啥图纸?这事儿啊,得从咱们熟悉的西安事变聊起!
【漂泊人生】
1936年12月12号那天,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国家存亡,下定决心搞了个大动作——西安事变,硬是把蒋介石逼上了抗日这条路。那时候,杨拯陆才9个月大,还在摇篮里呢,结果就被卷进了一场大风暴。事变过后,蒋介石很快就翻脸不认账,开始整张学良和杨虎城,对他们进行了迫害。
蒋介石先是找了个理由,说要派杨虎城出国考察,实际上是想夺走他的兵权。等杨虎城从国外回来,蒋介石又直接把他关了起来,一关就是12年。在这漫长的监禁岁月里,蒋介石对杨虎城和他的家人都进行了非常残忍的对待,最后还残忍地杀害了杨虎城将军。其实啊,杨虎城将军在发动西安事变的时候,心里就隐约感觉到可能会有这么一天,所以他早早地就让子女和外祖母离开了西安,去外面避难。
杨拯陆那时候才两岁大,跟着外婆一路跑到四川。说是跑,其实路上的折腾根本不算啥,最吓人的是还得躲着国民党反动派那些人的追杀。还好有咱们地下党的同志帮忙护着,这一路才没被敌人追上。最后,她们在四川一个偏远的小村子里安顿下来,总算是躲开了敌人的魔爪。
杨拯陆,身为武将之后,从小就得东奔西跑,吃苦受累,有时候连命都悬在一线。这就是她不得不接受的命。但她从没抱怨过,也没觉得不公平,反而是更加发奋读书,硬是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1949年5月份,四川那边一个偏远小山村收到了西安解放的好消息,这下子,杨拯陆再也不用东躲西藏怕敌人了,她能回西安过安稳日子了。杨拯陆一到西安,就进了西安女子中学念书,她在学校表现特别好,成绩也出众,没过多久就当上了学校团总支的书记。
过了几年,杨拯陆高中毕业了,成功考上了西北大学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专业。懂行的人都知道,地质勘探那可是出了名的累,一般女孩子要是有别的选择,都不太会挑这个专业。
【将门虎女】
杨拯陆,她是爱国大将杨虎城的千金,同时也是个成绩特好的学生,考大学时,她面前摆着好多条路可以选。那为啥杨拯陆偏偏挑了个这么累的专业呢?说起来也简单,那时候的新中国,啥资源都缺,特别是地质方面的人才,紧缺得很。杨拯陆二话不说,就铁了心要投身石油行业,就为了咱们祖国能更强盛!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头不由得蹦出两句话。一句呢,是周总理年轻时读书那会儿讲的,“要为了咱们中国的强盛去读书”。还有一句老话,叫“有其父必有其女”。说真话,年轻的杨拯陆真叫人佩服。但这可不是她干的最后一件让人吃惊的事儿。等她读完大学,她又做了个让大伙儿都瞠目结舌的决定。
杨拯陆大学毕业那会儿,面临俩抉择:一个是跑到天寒地冻或是漫天黄沙的地方去找石油,另一个就是在西安安稳发展。勘探这事儿吧,不光得实地跑,还得大堆科研人员来支撑。按说,杨拯陆成绩那么好,又是名将后代,留在西安是轻而易举的事。可她偏偏不,硬是要去干那实地考察的活儿。
杨拯陆做的那个选择,让周围熟悉她的人都挺纳闷,但她心里有自己的考量。那时候的中国,啥资源都缺,各行各业发展都受限。特别是在石油这行,最重要的不是搞科研,而是得去找新油源,说白了,就是得去那些没人去的地方探油田。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国际上对我们限制多多,很多资源想进进出出都特别不容易。要是能找到新的油田,那对咱们国家的发展可太重要了。这也就是为啥杨拯陆非要放弃留在西安的好事儿,下定决心跑到新疆的大沙漠里去探油的原因。
这么说吧,杨拯陆真是个将门虎子,他继承了老爸的爱国情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到新疆的大沙漠,他就直接去了条件最差的野外工作地,跟着老队员边干边学,没多久就变得相当能干,连地形图和地质图都看得门儿清,还会自己动手填图。
【献身大漠】
1956年9月之后,杨拯陆被安排到了准葛尔盆地东边的克拉玛依搞野外勘探。克拉玛依这名字听起来挺迷人,但实际情况可就差远了。那里全是看不到头的沙漠,还有没啥活力的戈壁,以及光秃秃的连根草都不长的山。
克拉玛依那地方,不光地理条件差,气候也是糟糕透顶。杨拯陆白天得在好几十度的高温下勘探,热得要命;到了晚上,又得熬过零下几十度的寒冷,冻得直哆嗦。他在日记里头写过,“真是太难了,老得跟大自然较劲……”
在克拉玛依那种地方,因为地理和气候的原因,杨拯陆他们工作队物资补给特别费劲,特别是水,得从老远的地方运来。车子不够用,好多偏远难走的路,杨拯陆都得靠两条腿走。她就这么一步步走遍了克拉玛依的角角落落,收集了好多珍贵的地质资料。这些资料后来可帮了大忙,30年后,就是靠这些,人们才发现了好多油田。
1958年9月25日一早,克拉玛依的天难得放晴,阳光明媚。杨拯陆心情大好,他给队员们分配好当天的任务后,就和技术员张广智一起上路了。他们走了一段时间,没想到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晴空一片,突然间气温就降了下来,紧接着暴风雪就铺天盖地地来了。
留在家里负责守候的工作队员,一看天气突然变坏,都吓了一跳。这种少见的坏天气,说不定会让没做好准备的野外勘探队员被困在外头,得赶紧把他们找回来。这么一想,留守的队员立马就照着外出队员的路线去找,可风雪实在太大,路不好走,眼睛也看不清多远。
出去找人的队伍里,有两个开车的师傅,他们各自开着一辆车,一头扎进了风雪里。说来也巧,其中一辆车很快就碰上了一队勘探的人。可另一边,杨拯陆和张广智他们这组,却像是消失在了风雪里,怎么找也找不到。
时间悄悄溜走,天色慢慢变黑,暴风雪还越下越猛。队员们虽然找来了周围的老乡帮忙,但杨拯陆和张广智还是一直没找到。那些热心的老乡,有的举着火把找,有的骑着马找,可火把的光很快就被黑暗给盖住了。在暴风雪笼罩的戈壁滩上找两个人,简直就是难上加难,跟在大海里捞针差不多。
大家忙活了大半夜,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好几点,才在营地旁边的一个小山坡底下找到了杨拯陆和张广智。找到他俩的时候,雪已经把他们盖住了。杨拯陆怀里还紧紧揣着一张图纸,两只手还伸着,像是还在往前爬的样子。
张广智倒在离杨拯陆不远的地方,旁边乱糟糟的都是脚印,一看就知道他倒下后,杨拯陆尽力想拽他起来,但是没能成功。之后,杨拯陆决定自己返回营地,可刚迈开步,身体就支撑不住,也倒下了。大家赶紧冲过去救他们,但很遗憾,没能留住他们的性命,杨拯陆和张广智就这样永远离开了。
这一年,杨拯陆仅仅22岁,但她的生命却像花儿一样,在最灿烂的时候凋谢了。她手里紧握着的地质图,是那天出门勘探时带着的,没想到却成了她为石油事业献上的最后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