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十强省份!广东山东减少,浙江逆势增长

城市迈向新时代 2025-03-12 05:28:13

我们采用2022年末的常住人口数据,广东、山东、河南等传统人口大省仍稳居前列,但内部格局已悄然生变。人口增减的背后,折射出区域经济活力、产业结构调整与政策导向的深刻影响。

其中,山东省常住人口减少7万人,浙江省则逆势增长37万人,形成鲜明对比。

山东:人口微降背后的转型阵痛

作为中国第三经济大省,山东2022年常住人口为10163万人,较2021年减少7万。

山东是传统工业重镇,重化工、钢铁、机械制造等产业曾长期主导经济结构。

自2018年启动“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山东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11万家,淘汰落后产能超过4000万吨。

尽管此举推动了高端化工、智能家电等新兴产业崛起(2022年山东“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32%),但传统产业收缩导致部分就业岗位流失,加剧了本地劳动力外流压力。

同期,山东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达16.7%,高于全国平均的14.9%,自然增长率持续走低。同时,省内高校毕业生留存率不足50%,人才向长三角、珠三角流动趋势明显。

青岛、济南虽发力打造“强省会”与“国家中心城市”,但薪资水平(2022年山东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9.8万元)低于浙江(11.2万元),难以形成强吸引力。

山东县域GDP占全省比重达50%,但多数依赖资源型产业。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枣庄、淄博等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压力,人口吸附能力减弱。

相比之下,江苏昆山、浙江慈溪等长三角县域通过产业升级实现了人口集聚,山东县域经济模式亟待突破。

浙江:人口增长37万的活力密码

浙江省2022年常住人口增至6577万人,增量居十强省份之首。

同期,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7%,杭州的电子商务、宁波的工业互联网、温州的智能电气等产业集群创造大量高附加值岗位。仅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从业人员就超300万,吸引全国青年“杭漂”。

作为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将丽水、衢州等欠发达地区产业项目定向导入杭州、宁波园区,税收共享机制带动县域增收。此外,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保障性住房扩容等政策,降低了新市民定居门槛。

宁波舟山港连续14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达3335万标箱。依托港口优势,浙江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全国近20%,带动物流、贸易、金融等领域就业增长。

同期,浙江对外投资备案额达170亿美元,反哺省内总部经济与高端服务业岗位需求。

其他省份人口变动的结构性启示

广东:高成本挤出效应显现广东常住人口减少27万。有观点认为,主因并非经济失速,而是深圳、广州等核心城市生活成本高企,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导致的务工人员回流。东莞、佛山等城市通过“产城融合”政策试图留住产业工人,但效果仍需观察。

江苏:人口小增背后的质量提升江苏常住人口增加9万,增量虽不及浙江,但高教资源密集(167所高校)、人均GDP全国第一(14.99万元)的优势,使其在高端人才争夺中占据主动。苏州生物医药、南京软件谷等产业集群吸引海归人才占比逐年提升。

安徽、湖北:中部崛起新势力安徽、湖北的人口增长,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合肥依托科大讯飞、京东方等企业打造“科创走廊”,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两大省会成为中部人口“强磁场”。

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人口流动已从规模红利转向质量红利,唯有通过产业升级、政策创新与区域协同,才能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动态平衡。

未来,如何在转型中留住人、吸引人、成就人,将是所有省份的共同课题。

0 阅读:95
城市迈向新时代

城市迈向新时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