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低层次的人交往,不要说人话

嗨猪的家庭 2024-10-22 14:00:34

01

1912年,还不是总统的罗斯福,出席了一场热闹的晚宴。

宴会上,上至高官政客,下至贩夫走卒,人员十分庞杂。

为了攀关系,不少人急着高谈阔论,彰显自己的学识和地位。

但罗斯福却反其道行之,拉着朋友瓦特先生,悄悄躲去了一边。

瓦特常年混迹于社交圈,罗斯福请他为自己一一介绍宾客的情况。

等基本摸透众人的背景,罗斯福这才走入人群,同大家攀谈起来。

会见政府要员,他展示哈佛大学毕业生的身份,谈论自己对税收和军事的看法;

碰上商业巨贾,他分享自己在金融业的实践经验,预测经济走向,提供改革方案;

和一些军官碰杯时,他回忆起自己做海军部长的日子,大赞军人的品格与操守;

面对一些市井小人物时,罗斯福也是很随和地与之闲聊。

他一会说起小时候因样貌丑陋被孤立的糗事,一会又半开玩笑地说起自己贪嘴吃坏肚子的闹剧……逗得大伙狂笑不止。

一场宴会下来,罗斯福不仅令位高权重者青眼有加,还结识了各领域的新朋友。

瓦特佩服不已,忍不住对罗斯福说:你的交际手腕真是高明。

罗斯福却笑笑说:

“记住,和伟大的人谈思想,和平庸的人谈事件,和小人谈论人。”

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志同道合者少,多的是泛泛之交,乌合之众。

若是见人就卖弄学问,标榜深刻,只会令人心生厌恶,敬而远之。

02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同事间聊天,你说起对职场的高见,大伙不置可否,本来热闹的气氛忽然安静下来;

与朋友聚会,聊着家长里短的琐事,你却忍不住抒发感慨,成为尴尬的话题终结者。

不同场合,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你时常感到无所适从,仿佛说什么都不合时宜。

其实,这并非你的错。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本来就是一门“见人下菜碟”的技术活。

作家刘墉就说:不想尴尬,就识相一点,别碰那些“你有感觉,别人没有感觉”的东西。

想和别人聊得来,就要寻找彼此间的最大公约数,可以是感情,可以是价值,也可以是利益。

和酒肉之交讲感情。

媒体人@张超有个观点——人脉,是设计出来的。

他讲过朋友小丁的故事。

小丁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客服,刚入行那会,为了融入集体,经常邀请同事们聚餐。

其中,前辈老赵对她最为照顾,不是手把手传授经验,就是帮她解决一些麻烦。

可随着交往的深入,小丁感觉老赵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好。

她不止一次发现老赵把难缠的客户转给她,还从别人口中听说老赵在背后贬低过她。

但小丁没有找老赵对质,而是像从前那样,隔三差五地请老赵喝酒。

喝酒时,她对老赵的作为只字不提,只是一个劲儿地表达自己的感激。

一会感谢老赵对自己业务上的提点,一会恭维老赵在公司的地位无人能比。

这些话,老赵听了很是受用。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二人交情深,感情好。

为了不破坏这种印象,渐渐地,老赵很少再给小丁使绊子,还明里暗里帮了不少忙。

后来,小丁竞聘部门主管,老赵带头帮她拉票,助了她一臂之力。

其实,小丁早已认清老赵的为人,根本不会与他推心置腹,只把他当做一个酒肉朋友。

没事吃个饭联络一下感情,有空就聊几句增强一下链接,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日子舒心些。

张超说,这并非小丁油滑,只是她明白,想搭建人脉网,就不能随便和人闹翻。

酒肉朋友也是朋友,泛泛之交也是交情。

和这些人相处,没必要上纲上线,能维系表面的情分,对自己也大有裨益。

作家理查德说: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弱连接,似有若无,但往往能帮上大忙。

而加强这种弱连接的办法,就是常联系,多问候,时不时地巩固一下感情。

联系不断,感情就不断,感情不断,彼此间的微小互助就不会断。

和生意之交讲利益。

投资人罗伯特清崎,有个从小玩到大的旧相识,叫基米。

长大后,清崎进入投资领域,成为一名十分优秀的经纪人。

基米则继承了父亲的甘蔗园,慢慢积累起了百万财富。

因为感情深,又信得过,基米便请清崎做自己的理财顾问。

多年来,清崎帮基米赚了不少钱,但也收取了高额的佣金。

当时,经纪人的佣金大都3%左右,但清崎的要价却高达7%。

他从最开始就对基米说:经纪人就是靠佣金赚钱,如果少收,凭什么尽心帮你呢?

而基米也表示,佣金一分不少,但投资收益也要完全按照合同约定的来。

他还“丑话说在前”,若是清崎出现个人失误,他照样会问责和追偿。

一直以来,二人很少打“感情牌”,而是大胆谈钱,账也算得很清。

然而,恰恰是把钱的事说明白了,他们才能实现利益上的共赢。

李泽厚说:“不在钱的问题上赋予过多的人际顾虑,就不会滋生无端的烦恼。”

尤其是和有生意往来的人交流,哪怕有交情,也要利字当前。

谈钱从来不会伤感情,只有算不完的糊涂账,才会把情谊耗光。

和君子之交谈价值。

朋友间,怎么才算聊得来?

作家铁凝说:

“所谓聊得来,就是对方读得懂你的内心,听得懂你的话语。

但前提是,这个人与你的见识同步,并能互相给予慰藉、理解和力量。”

只有心灵契合,思维同频的朋友,才值得我们吐露心声。

庄子,有个朋友,叫惠施,是当时魏国的国相。

按理说,最厌恶世俗功名的庄子,根本不会与惠施多接触。

但事实却是,庄子一见到惠施,就忍不住大谈自己的价值观。

就像著名的“子非鱼”的对话,就是二人在渭水边的一场辩论。

他们一年见不了几次,书信也少有往来,称得上君子之交淡淡如水。

但因为思想合拍,一见面总是能畅快地交谈,抒发各自的理想抱负。

惠施死后,庄子前去吊唁,在好友的墓前,他讲了个寓言故事。

有个郢都人,特别爱干净。

这天,他鼻尖上不慎溅了一点白石灰,这点石灰薄得就像苍蝇的翅膀一样。

于是,这个郢都人便请石匠用板斧把笔尖上的石灰削掉。

石匠笑了笑,拎起锋利的板斧,就是一劈。

只听“嗖”的一声,郢都人的石灰被削得干干净净,而他的鼻子却完好无损。

宋国的国君听说此事,请来那个石匠,对他说:也请你照样为我削一次好吗?

石匠又笑了笑,说:大王,我的确是能这么削,但是,能让我这么削的那个人已经死了。

庄子借此寓言,想表达的无非是,值得深交的人,可遇而不可求。

也只有遇到真正的灵魂之友,我们才会表露自己的真本事与真性情。

情同此理,人同此心,与人攀谈,也是这个道理。

要志趣相投,要有同维的经历与思想,才可实现心灵的对话。

还看过一个挺有趣的故事。

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行进中不小心压歪了路边的庄稼。

正在耕种的老农一看,立马气呼呼地跑来,朝着孔子破口大骂。

孔子一皱眉,对众弟子说:“看看这些人,文化素质真低,非得教育教育不行。”

说完一挥手,示意大弟子颜回:

“回啊,你去教育教育他,用你的文化、思想、理念说服他,让他给咱们让道。”

颜回颠颠地去了,但不一会就哭丧着脸回来。

埋怨道:“老师,你让我去给他讲道理,可他整个一文盲,根本不听,还啐了我一脸。”

孔子仰天长叹:“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与高手攀谈可以高谈阔论,但和低层次的人交往,就最好不要“说人话”。

这是八面玲珑的社交技巧,也是和光同尘的处世智慧。

学会灵活变通,才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令自己在社交中如鱼得水。

点个赞,与朋友们共勉。

0 阅读:23

嗨猪的家庭

简介:本号主要以分享亲子教育、育儿、家庭关系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