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夫妇套现19亿,4万股民接盘,股市到底还有没有真相?

林林视野 2024-12-27 10:51:1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

引言

有人说,上市是为了让公司走得更远。可对一些创始人来说,上市不过是另一种“变现方式”。19亿进账的杭州夫妇,留给4万股民的,却是一地鸡毛。

事件概述

近日,*ST银江发布公告,实控人王辉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作为公司创始人,王辉的名字曾与银江技术密不可分,但现在,这家公司已经与他关系不大了。

自2009年银江技术上市以来,王辉夫妇通过减持、股权质押等方式累计套现19亿元,占公司当前总市值的80%。上市之前,王辉夫妇持有公司51.6%的股份,而现在,仅剩10.3%,且这些股份早已“质押变现”。

王辉的套现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更令人无语的是,银江技术近年来接连亏损,债务缠身,还因资金占用和信息披露问题被*ST(特别处理),导致股价一泻千里。如今,4万散户股民苦苦支撑这家公司,而王辉夫妇却早已全身而退,潇洒离场。

银江技术的故事,再次让人反思:上市公司的创始人究竟是企业的守护者,还是一群“套现高手”?

正文1. 王辉的“财富密码”:从实控人到套现高手

王辉的故事,看似是一位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者典范,但细细琢磨,这更像是一场“高明的资本运作”。

早在创业初期,王辉确实有两把刷子。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电仪专业的他,因技术过硬、人脉广阔,很快成为银江电子的“一把手”。2009年,他成功将银江技术带上市。

但上市后,王辉夫妇的关注点似乎从“发展企业”转向了“变现财富”。公司上市前,夫妇俩持有51.6%的股份;而到今天,他们手中仅剩10.3%,且早已通过股权质押拿到4.25亿现金。结合历次减持,王辉夫妇累计套现19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银江技术目前总市值的80%。

更让人无语的是,王辉并不满足于“合法套现”,还将手伸向了公司账面资金。根据公告,王辉控制的银江科技集团至今占用着上市公司近2亿元的资金。这种“掏空”行为,直接导致银江技术被贴上*ST标签,股价一度跌破1元,差点被市场“清退”。

2. 股民的“接盘宿命”:谁为19亿买单?

王辉夫妇赚得盆满钵满,但4万股民却成了这场资本游戏的最大输家。

从表面看,银江技术的财务状况并不算差。自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15.4亿元。然而,问题在于,这些利润远不足以弥补公司的融资和股东回报需求。

上市以来,银江技术通过IPO和定向增发共募资31亿元,但累计现金分红仅为2.37亿元,分红率只有7.65%。相比之下,王辉夫妇的19亿套现,几乎把股民的“投资回报”榨干了。

2023年,因为资金占用问题,银江技术被贴上*ST标签,股价从6元跌到不足1元。虽然今年股市回暖,但随着王辉被调查的消息传出,股价又连续暴跌30%。对于股民来说,股价波动的每一次“惊喜”,都是“惊吓”的前奏。

3. 为什么“掏空上市公司”的戏码屡屡上演?

王辉的操作并非个例,而是中国资本市场上一个并不新鲜的“剧本”。

首先,从制度设计上看,创始人减持套现是法律允许的操作,但在实践中,很多人把上市当成“圈钱工具”。企业上市之后,创始人通过减持和股权质押快速变现,而普通股民却被“锁仓”,只能眼睁睁看着股价下跌。

其次,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问题让股民成为“韭菜”。像银江技术这样的问题企业,早在2023年就因信披违规被调查,但普通股民却要等到公司被*ST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更大的问题在于,市场上对“掏空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以王辉为例,他虽然被立案调查,但早已赚走19亿元,即便被罚款,对他来说也不过是“毛毛雨”。

4. 如何让资本市场更健康?

王辉的故事,暴露出资本市场治理中的多个痛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坐以待毙。

首先,要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力度。像银江技术这样的问题公司,往往在财务数据上做文章,蒙混过关。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及时披露信息,普通投资者也能更早识别风险。

其次,要设立更严格的减持规则和限制套现机制。上市并不意味着创始人可以“一走了之”,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同样重要。

最后,还需要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对于普通股民来说,与其追逐“概念股”“故事股”,不如关注那些业绩稳健、分红回报稳定的公司。

结语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对于上市公司创始人“变现离场”,股民接盘的现状,你有什么看法?资本市场真的还能让人心怀信任吗?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0
林林视野

林林视野

分享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