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生人数和高等教育机构数目不等,导致高考试卷和录取分数线各不相同。既然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公平,那高考至少也做到了相对公平,让处在同一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公平竞争,可依旧无法满足悠悠之口。
众所周知,一线大城市的教育水平较高,名牌大学扎堆,不少人努力在一线城市扎根,无非是想让孩子从小赢在起跑线上,未来有更大机会考上一流大学。
张雪峰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虽然在北京站稳了脚跟,但是户口还留在黑龙江,万一日后女儿学习成绩不理想,回黑龙江参加高考也算是留了一条后路。今年高考过后,不少人才后知后觉的感叹:张雪峰配享太庙。
408分能上一本?高考移民涌入黑龙江,为了学业再次闯关东
今年各省录取分数线公布后,差异之大令人惊掉下巴。内卷最为严重的当属浙江考生,本科录取分数线高达488分,也就是说低于这个成绩连民办二本都去不成。想要上好一点的专业,至少也要达到500分以上。高分考生更是扎堆,610分的考生都去不了985。
除此之外,河南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5,山东443,想要上公办本科院校,至少也要在500分以上才有机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考小省的大学录取率有明显提升,录取分数线也差了一大截,难怪有不少家长不惜在高考小省买房,以降低内卷程度。
高考生小张就是其中之一,他中考前都是在山东读书,就在他准备好感受高考大省的内卷氛围时,家长却把他送到了黑龙江一个县城读高中。当他自己一个人背着行囊,来到陌生的东北小镇时,他感觉和祖上为了生计闯关东没什么两样,无非都是为了“活下去”。
张同学的高中三年感觉十分孤独且压抑,高考结束回到山东时,他感觉像是在海底潜泳了很长时间,终究挣脱水压回到岸上。尽管他只考了480多分,成绩并不理想,没想到黑龙江的一本分数线只有408,他高出一本线近80分,忽然就开始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了。
去偏远地区读高中,去一线城市上大学已成趋势
张同学父母都没上过大学,但是做梦都想看到儿子上大学。他们不知道各所学校有什么分别,只知道一本大学都是极好的。小张中考成绩一般,在山东未必能考上一本,逃离地狱级别高考难度便成了家长唯一能为儿子做的事情。
以小张的成绩要是在山东参加高考,可能只能上末流民办二本的冷门专业,但是在黑龙江却能上一本的热门专业。无独有偶,小张黑龙江的同学中,有3名山东学生,1名河南学生。光是一个班级就有4名高考移民生,放眼全东北不知道又有多少逃离高考大省的考生。
此前常听说高考填报志愿要选择一线城市,毕竟大城市经济发达,高校科研经费充裕,学生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毕业后就业机会多,起薪标准高。学生在读大学期间还有更多机会看展、看演出,开拓眼界,这才是大学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比之下,去偏远地区读高中并不会对基础教育产生太大影响。毕竟素质教育在小学基本已经完成,高中完全就是扎进课本里迎战高考,在哪里学习影响并不大,也不存在县级市读书会影响学生的眼界和格局,只要选择一所学风建设严谨的院校即可。
以前有家长宁可花几十万择校费也要去读衡中或当地重点高中,眼下索性在录取分数线最低的黑龙江,花十几万买一套房,然后让学生在当地上高中。高考不仅能享受较低的分数线,还能赚套房子。黑龙江考生哭笑不得,希望能及时出台政策,别让这种闹剧越来越离谱。
如何能有效维护高考的“地域公平”?
不同地区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分配有很大差异,别看东三省位于“偏远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线不算高,但是本科录取率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吉黑家长在教育上的投入丝毫不逊于其他地区,3岁以上没接受过教育的比例,东三省也是最低的。
东三省看上去比较落后,大学生不热衷创业只想考编,一度被人质疑,现在还不是全国都在效仿?教育部门为了维护各地区高考的公平性,已经大力整顿高考移民现象,可是这些家长不惜在中考阶段就办理跨省转学,和高考移民政策打擦边球。
虽说不算违反高考纪律,但是道德上却令人嗤之以鼻,原则上和当年的闯关东是两码事。高考并非一考定终身,即使侥幸考上一本也未必一定会找到理想的工作,这3年背井离乡给学生留下的阴影很难消除,希望家长能回归理智,不要盲目效仿。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高考生“闯关东”的现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暑期嗨学计划
用户91xxx28
中国到底要啥样的学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