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绿豆汤!杭州40岁男子睡醒后脑梗死,医院一周惊现10余例!

南春想 2025-03-21 21:18:32

参考文献

1. 王文涛, 李秀娟.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22, 14(2): 45-52.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3. 张伟, 陈静. 《高温环境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50(8): 612-618.

杭州的夏天,热得跟蒸笼一样,街头巷尾都飘着绿豆汤的味道。

这玩意儿清热解暑,家家户户都会熬上一锅。可谁能想到,一碗绿豆汤下肚,杭州40多岁的王先生午睡醒来竟然脑梗了!这可不是个例,杭州某三甲医院一周接诊了十多个类似的病人。

天气热,绿豆汤喝得多,结果脑子里的血管可遭了殃。

脑梗,说来就来,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王先生中午吃完饭,照例喝了一大碗冰镇绿豆汤,吹着空调睡了一觉。结果一觉醒来,嘴歪眼斜,手脚不听使唤,家人立刻拨打120送到了医院。

医生一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幸亏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喝碗绿豆汤,怎么就闯下了大祸? 绿豆汤本身没问题,关键是王先生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埋下了隐患。他本身有高血压,平时不太注意控制,夏天贪凉,顿顿离不开冰镇饮料。

午睡时,血压波动,加上空调房里血管收缩,血流变慢,血栓就这么堵住了脑血管。

脑梗的“帮凶”远比想象中多。高温天,人的血液本就容易变稠,加上大量出汗,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升高。

再加上贪凉,血管一收缩,血流受阻,血栓一旦形成,就像河道里突然被堵住一样,血流过不去,脑组织缺血,脑梗就来了。

杭州的这个夏天,医院里脑梗的病人明显增多。医生说,最近一周,他们接诊了十多个和王先生类似的病例,大多是中老年人,但也有不少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甚至有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天热、空调、冰镇饮料、不规律作息,都是脑梗的“催化剂”。

“脑梗”这个词,听着离年轻人很远,其实已经悄悄盯上了四五十岁的人。以往人们总觉得脑梗是老年病,但现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已经成了高发人群。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350万,其中40-60岁的人群占比逐年上升。

很多人不知道,脑梗的前兆其实早就出现了。比如:

· 早晨起床时,突然觉得头晕,站不稳。

· 一侧手脚发麻,几分钟后又恢复正常。

· 说话突然不利索,舌头像打结一样。

· 眼前一阵黑雾,几秒钟后恢复视力。

这些小症状,可能持续几秒钟就消失,很多人不当回事,以为是太累了,睡一觉就好。可这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的“预告信号”。

如果不重视,脑梗可能随时找上门,一旦发生,轻则偏瘫,重则危及生命。

夏天是脑梗的高发季,别让自己成为下一个王先生。预防脑梗,光靠清淡饮食、适量运动这些老生常谈的方法还不够,关键是避开几个“坑”:

1. 少喝冰镇饮料,特别是冰镇绿豆汤天气再热,也别贪凉,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冰镇饮料会让血管急剧收缩,增加血栓风险。

绿豆汤可以喝,但别冰镇,温热的更安全。

2. 空调温度别调太低,睡觉前关掉夏天室内外温差过大,血管收缩剧烈,容易诱发脑梗。

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26℃左右,夜间适当调高,避免温差过大。

3. 早晨起床慢一点,别猛地坐起早晨是人体血压波动最大的时间段,猛地起床容易导致血压骤然变化,增加脑梗风险。

起床时先躺着活动一下四肢,再慢慢坐起,缓一缓再下床。

4. 多喝水,但别一次性猛灌夏天出汗多,血液容易变稠,补水要及时。但很多人喜欢等到口渴了再一口气猛喝,这样反而容易导致血压波动。

正确的方法是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间隔1-2小时喝一次。

5. 有高血压的人,血压控制比什么都重要高血压是脑梗最大的“幕后黑手”,但很多人觉得自己没啥不舒服,就偷懒不吃降压药。

高血压没症状不代表没危害,规律服药,把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大大降低脑梗风险。

6. 午睡时间别太长,30分钟足够午睡时间太长,血压容易下降,醒来时血压突然回升,容易诱发脑梗。

正确的午睡方式是吃完饭休息20分钟后再睡,不超过30分钟,醒来后先躺一会儿,等血压平稳再起身。

脑梗不挑人,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身体这台机器,别等它“罢工”了才想起来保养。杭州这波脑梗高发期,已经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别让一碗绿豆汤,成了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0 阅读:9
南春想

南春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