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行之说,王阳明和朱熹各执一词,您怎么看?

三自国学 2024-09-30 10:44:16

我是董三自,身为市井小民,咱就是要做草根国学。治国平天下是精英们的事,我只分享普罗大众关心的幸福自在、修身立命的古人经验与智慧。欢迎关注。

王阳明和朱熹,虽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不过也都算同属一个学术体系。朱子那也是一代大儒,学术对当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过王阳明是谁?

他老爹就是状元本元,家学渊源;

加上他自己年纪轻轻就精研儒释道,博采众长,可谓见识广博;

且王阳明从小就习武,颇有侠士之风,身上有种不羁的精神。

这些不同寻常的背景和经历,都注定了他将成为不同凡响的开创者。

这样的人,又怎会亦步亦趋,不加分辨地吸收他人的思想?

王阳明和朱熹,在很多观点上都存在分歧。

尤其在对“知”“行”的看法上。

朱熹认为,知先行后,必是先学习,懂得了,方才能“行”。

而王阳明则认为,知行一体,知行是不分家的。

王阳明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如好好色】,前一个好是喜欢,是“行”,后一个好是美好,是“知”。

一个人看见美女的同时,心中便升起了喜好的感受。

【如恶恶臭】,前一个恶是厌恶,是行为,后一个恶是不好,是认知。

人如果闻到了糟糕的味道,同一时间就会产生厌恶的感觉。

他进一步说明道:

比如一个鼻塞的人,虽同样恶臭在前,却不太会厌恶,为何?

因为他没有闻到那个臭味,也就不“知”它臭,因不知,也就不产生厌恶的行为。

可见不论从正反两面来看,知与行都是同步的。

也许有人会说,搞清楚这些有用吗?

管它知先行后还是知行一体,去做不就好了?

知行合一,不是让人蛮干。

闷着头只知“行”的人,可能事情做了不少,效果却并不好。

虽说心学的观点,认为每个人的本体都是一样的光明纯净,无所不知。

不过我们平常资质的人,心灵蒙尘,无法做到生而知之,因此首先要做到勉力而行,从知行合一的初级层次开始修。

知行这一观点,我个人是认同阳明先生说法的,您怎么看?

我是董三自,喜欢此文欢迎关注、点赞、分享、收藏。谢谢。

更多精彩:

国学:“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是在指责天地吗?

提升能量的简易方法——《传习录》读后(先生游南镇)

国学:王阳明说,知行合一有3个层次​

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迎接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