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生活越来越好,快乐却越来越少?

三自国学 2022-06-11 19:10:19

经常听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讲起在困难年代里的生活。

连年自然灾害,家家穷得叮噹响。有的家里孩子多,光是置办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问题。夏天还好办,男孩子一条裤衩就可以打发;冬天的衣裳耗费材料多、价格贵,常常一家几个孩子没有足够的棉裤。于是到了冬天,裤子只能让做事的人穿,其他人只好一起挤在棉被里取暖。

吃饭,别说大鱼大肉了,能用粗粮勉强填饱肚子,就算是殷实人家。

可那时,人们却生活得简单而知足,只要吃一顿饱饭、有一件新衣便感觉是最大的幸福。

可能这些场景,在新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们根本难以想象。

有时我们会在新闻节目中看到,在一些极度贫困的地区,比如非洲有些部落,现在还多得是这种三餐不继的人,可他们依然会在夜晚来临时,围着篝火,尽情地舞蹈,脸上挂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可在衣食无忧、物质丰富、经济发达的都市里,反而很难看到这种由衷快乐的表情。

这到底是为什么?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快乐却似乎越来越少。

我想,一方面,在困难年代,人们的重心放在生存上,肚子都没吃饱,只好努力劳作来获得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在繁重的劳作下,大脑会分泌大量内啡肽,这是会直接让人产生快乐感觉的重要原因。哈哈,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穷开心”咯。

另一方面,可以用“心理阈值”来理解。

阈(YU)值,又叫临界值,心理阈值,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不同的事物,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甚至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下,也可能让我们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结合上面的情况,举例说明:一个人在没有经历过美食、肚子饿了很久的情况下,如果得到一块馒头,当时当下,一定会觉得这馒头就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那啃馒头的瞬间就是世间最美好的时刻。

可在这个人见识过山珍海味之后,你再拿一块馒头给他,就有些兴味索然了;如若是在他酒足饭饱之时,再让人吃馒头,估计直接能把对方刺激得呕吐!

这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就跟这个阈值的改变直接相关,而这一切,主要受心理预期的影响。

灾荒年代,人们最大的奢求就是能有一点食物果腹,至于其它,更是不敢多想,心理预期达到了最低值。那种条件下,人对每一口食物都心怀感恩,吃点好的就感觉年节一般,开心不已。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心理预期在一点点地水涨船高,曾经的想法已经被彻底地掩埋,不复存在。而那些简单的快乐,也不再可能轻易感受得到。

所以呢,当我们明白快乐的原理之后,就可以从根本上去把握它!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快乐呢:

一、首先就是调整心理预期。

既然心理预期与我们感受到的快乐成反比,我们就把它调低点咯!古人说,“有福不可重(chong)受”,就跟这道理有关。把生活的标准降低一点,知足常乐。

二、借鉴佛系生活方式,适当清心寡欲。

为啥有些有钱有权的人,到最后堕落得没有底线?就是因为放纵欲望,而欲望是没有尽头的,他们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最终欲望越来越膨胀,把人生拖入无底的深渊。有时故意让自己吃点苦,反而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快乐也就随之而来。

三、找到精神上的寄托与追求。

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时我们就不能仅仅局限在衣食住行这些低层次的需求中,而是要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当一个人为一己之私而活时,会活得卑微而又委琐,局限于自己的狭隘世界中,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困扰;而当我们有了更高远的人生追求,升起了利他之心后,我们不会再轻易被个人的得失所左右。这时我们会感受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到更深层持久的快乐。

你看待原生家庭的态度,决定着人生的幸福指数

婚姻很现实,但凡做好这三件事,夫妻感情不会差哪去

好的父母,要懂得下面这些基本的性格知识​

怼姐聊心情,专注原创,聊出健康心理,聊透情感真相,聊出清醒人生。让你远离情感烦恼,活得从容自在!

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请举起你的发财小手,一键三连哟!乐于分享与善于肯定的人,更有福!

0 阅读:72
三自国学

三自国学

专注国学。批判继承。提升智慧。收获自足、自洽、自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