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有关原生家庭的话题被广泛而频繁地提及,引发一波又一波激烈地讨论。而这其中,大多是对原生家庭的论战及讨伐!
这里面,有不少的极端案例。
其中,有名牌大学博士后,认为被原生家庭压榨,二十年不联系父母的;
有女博士,因被原生家庭遗弃,坚决拒认亲生父母的;
还有责怪父母溺爱导致低能,因此拉黑父母,写长文控诉原生家庭的……
这一桩桩一件件,子女视父母为陌路甚至敌人、充满指责的亲情冲突事件,让人感觉触目惊心。
的确,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度,加之牢固家庭观念的存在,使得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来自原生家庭的巨大影响。
一代又一代人,在强大的共同文化背景的塑造下,每个家庭都有着惊人相似的教育与传承方式。这就形成了人们对原生家庭普遍的、类似的认知。
有些落后甚至腐朽的传统观念,捆绑上强势的道德和舆论,确实给很大一部分人带来了身心的困扰。
近年来,由于时代变迁,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很多人开始全面质疑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原生家庭文化。部分行事偏激者,更是彻底地否认了传统的原生家庭价值观。
问题来了,这种质疑、否认及至与原生家庭彻底划分界限的态度,真的能给人带来幸福指数的提升吗?
我不禁想起另一个故事。
同一家庭长大的两名男子,一个嗜酒成性,喝多之后就会家暴,打老婆孩子;另一名则温文尔雅,对妻子特别好、两人相敬如宾。
当心理专家问及两人行为背后的动机时,竟发现原因如出一辙!
其中一个说:“因为我父亲就喜欢酗酒、家暴,所以我也自然形成了这样的习惯。”
而另一人则说:“因为我父亲喜欢酗酒、家暴,我从小就发誓,绝不成为跟他一样的人!”
我们的性格、行为模式、处事方式、对待自我的态度,的确与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但同时,是复刻原生家庭的模式,还是有所借鉴与改变,选择权在我们。
成年前,我们由于各种原因,必须紧密与原生家庭相连系,这时,父母的很多指令和要求,我们不得不遵从。但成年后呢,既然认识到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不是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协调呢?
当然,我们不要道德绑架,首先要排除一些特别极端的、病态扭曲的家庭,这样如黑洞一般的家庭,如果自己无力改变,最好是远离,以免堕入无底的深渊。
但,从常规意义来说,哪个原生家庭又会是完美的呢?既然不存在完美的人,就不可能存在完美的家庭。因此,原生家庭,势必有着这样或那样不如人意的问题。
心智不成熟前,总会一味地推责,为自己的种种缺点和毛病甩锅。
“我性格不好是因为我父(母)性格不好。”
“我学历低是因为父母不懂辅导、基因不好、环境不好……”
“我情绪不稳定是因为父母喜欢压抑我、贬斥我、打击我……”
“他有出息是因为家里有钱有势,起点高……”
总之,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所有的原因都在于原生家庭。
你会发现,好多人,到老,都还在这些问题上纠结,觉得原生家庭对不起自己,可又怎样呢,父母年纪大了更加固执,哪怕真的曾经做错了什么,你想等到他们的道歉?别自找烦恼了。
去学习去提升,去寻找开解的方法吧,别一味地在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上纠缠,只会虚耗精力和光阴而已。
站在原地,用老眼光看事物,永远解决不好问题。
随着心智成熟,会发现,原生家庭只能局限我们一时,而不能局限一世。依靠自我,我们可以实现身心的疗愈、眼界的开阔、心量的增加、人生的逆袭。
即便我们曾在原生家庭受过伤害,但毕竟我们还存在于世,这不是最大的本钱吗?而这本钱是我们可能憎恨过、敌视过、鄙视过的双亲给的,就这点来说,难道不应该给予他们莫大的感恩吗?
幸福,永远跟自己有关,跟原生家庭关系不大;
幸福,跟状态无关,跟心态息息相关;
人生的幸福指数,无法从苛求他人、求全责备上得到提升,无法从对原生家庭的敌视上得到。只能从宽容、原谅、理解……得到。
感情中,猫和狗的相处模式,哪种更可取?
读懂这首诗,大概率可以避免“良嫂”、“生病嫂”的悲剧
婚恋实录:又一位大妈被骗!所有在感情中受骗的人,都有几个共性
怼姐关注心灵,专注原创,让你远离情感烦恼,活得从容自在!
如果觉得故事还不错,请举起你的发财小手,一键三连哟!乐于分享与善于肯定的人,更有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