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被拐儿童”的案例后发现,那些“丢孩子”的家庭,都有这个共同点

豆芽妈妈育儿说 2024-09-03 15:59:17

前几天同事给我讲了个亲身经历,至今想想还“心惊肉跳”,有点后怕。

她说上周末晚上带孩子去逛超市,超市人有点多,幸好她有出门在外时,牢牢牵着孩子小手的习惯。

夏天傍晚吃过饭后,很多男女老少去大商超里闲逛,顺便“蹭个凉”。

同事说她和孩子顺着人流往前走,这时身边走过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二话不说,拉过孩子的手,就往前走,企图从人群中穿越过去。

她大叫一声:你干什么呢?拉我家孩子干啥!

看孩子没拉过去,那个妇女赶紧松手,趁着人头攒动,瞬间消失在人群里了。

同事赶紧检查一下孩子,看无大碍,也无心逛超市了,领着孩子就赶紧回家了。

“没想到现在人贩子这么明目张胆,想想都后怕。”现在同事说自己带孩子出门,更加谨防陌生人了。

01

“丢孩子”的家庭,都有这些共同特点

据2022年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仍有6000多名人口被拐,其中儿童被拐数高达5038,值得庆幸的是,有4960名已被找回。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被迫和孩子分离,一个家庭至此破碎,要承受多少难以忍受的悲痛。

电影《亲爱的》就是以真实故事改编,民警还原了当年小孙卓被拐走的经过:人贩子将糖果扔在孩子面前,丢一块孩子捡一块,就这样孩子乖乖的被跟走了。

《孩子你在哪里》公益片,里面采访了几个失去孩子的家庭,看到这些被拐孩子的案例后,我发现,那些丢失孩子的家庭,都有一些共同特点。

① 经常让孩子一个人出门

孩子经常一个人在外面小区玩,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伺机下手。

有些家长会认为,小区环境相对封闭,很多孩子单独出门找小朋友玩,都是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没问题。

虽然孩子们会在一起玩,但是有些孩子会被一些事物吸引,和同伴们远离、走散。

这样落单就很危险了。

大人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但是年龄较小的孩子,还需要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行事。

② 外出时大意

尤其是家里老人带娃的,在带孩子出去玩,或者上下学的时候,孩子容易像脱了缰的野马,趁着老人不注意就开溜,等大人反应过来,不知道孩子跑到哪去了。

③ 轻信陌生人

现在很多“新型骗局”都是利用“障眼法”,请求帮助来骗取人的同情,结果落到他们精心编织的罗网里。

总之,在外面不轻易和陌生人说话,遇到不认识的人搭讪,也要打起万分的小心,谨防上当受骗。

02

哪些孩子不容易 “被拐走”?

曾有人贩子落网后“招供”,他们会提前找好拐卖目标,一般会找那些乖巧、好哄的小孩。而有些孩子,他们一般不会碰。

l 印记明显/穿着显眼

脸上、身上有明显胎记的孩子,或者穿着耀眼这些孩子,辨识度比较高,在人群中能够一眼看出,这类孩子不容易被拐,认出的风险太高。

而那些相貌、穿着普普通通的孩子,本身也没有什么显著的特征,丢失了也不容易找回来。

l 活泼机灵/敏感爱哭

那些本身性格古灵精怪,看起来机灵的孩子,也一般不在人贩子的目标范围内,因为这类孩子反抗意识强、不好操控,暴露的风险过大。

特别黏人的孩子,除了父母不让其他人抱或者靠近,动不动就哭,这类孩子,也容易给人贩子带来麻烦,他们怕打草惊蛇,很少碰他们。

l 对陌生人警惕性高

有些孩子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允许陌生人靠近,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这类孩子,本身比较警觉,人贩子在与其交锋几个回合后,一般会主动放弃,不再纠缠。

l 父母全程紧跟

出门在外时,父母家长等监护人不和陌生人随便闲聊,不玩手机,全程紧盯孩子,跟在孩子身后,对孩子严加看管,不给人贩子任何可乘之机,这些可恶之人自然没机会下手。

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几件事

父母除了要提高警惕,不让孩子随便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外,还要教会孩子以下几件事情。

① 熟记家庭住址和父母电话号码

平日在家经常教孩子背诵父母的电话号码,熟记家庭住址,这样孩子在外走散后,也能找人进行帮忙,和父母及时联系上。

另外,让孩子记住靠谱的求助对象,超市里的保安、收银等统一着装人员,店铺的工作人员,穿制服的警察等。

② 提高孩子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一,提高警惕性

很多时候,家长的千叮咛万嘱咐,不抵那些处心积虑之人的一颗糖果、一句哄骗。

人贩子那些骗术,无非就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通过一些玩具、糖果、电子设备等诱哄孩子上当受骗。

家长在日常的教导中,要告知孩子,提高对陌生人的警惕,不要轻信别人,面对陌生人的邀请,要果断拒绝。

第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另外,非常有必要给孩子做好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我经常会给孩子读一些孩子能接受的安全教育绘本故事,让孩子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了解到生活中可能处处存在的安全隐患。

1 阅读:141

豆芽妈妈育儿说

简介:职场二胎宝妈,专注儿童心理,分享有趣有料的育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