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官员都需要政绩,贪官也许更需要。
有些官员有政绩观的偏差,会盲目地追求高大上,一些政绩就像统计的数字一样,有些假的做着做着就和真的没有区别了。
在搞大经济总量的同时,自己也会失去定力,最后也陷入贪污泥潭,那些曾经的努力也就会被人遗忘,甚至出现另外一种解读,是英雄还是“害虫”结局完全不一样。
郭有明,1956年出生,随州人,工程学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曾担任湖北省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2015年因贪污被南阳中院判处15年,由此职业落下帷幕。
一、为人低调的副省长。
别人是官越大越好,尤其是在新闻报道中领导的职务尤其不能写错,在2011年他晋升副省级,但是郭有明还特意要求宜昌媒体只写他市委书记这一个职务,还有关于他的报道材料图片和文字只能二选一。
没有在新闻媒体上下功夫,但懂行的人很清楚,这是一位干“实事”的人,比如出身水利,那自然离不开湖北的大水利工程。
另外,有一件小事进入公众的视野,有一年宜昌创文,郭书记坐车遇到有出租车扔矿泉水瓶,竟特意让司机将那辆出租车截停,让对方把水瓶捡起来,放入垃圾桶。
相比领导的调研和会议,这样的琐事更能让老百姓感兴趣,从小处体现出大精神。
宜昌各界人士对郭有明的评价颇为正面,都“没想到他会出事”。要知道他不抽烟不酗酒也不打牌,当然生活作风也较规矩。
二、成也宜昌,败也宜昌。
宜昌在湖北省的地位颇为特殊,用二十年的时间从一众地级市里面完成从小到大的蜕变,是有“三峡明珠”之称的省副中心。
宜昌地位大幅提升,绕不开郭有明书记。
2004年宜昌的GDP的仅仅400多亿元,而在2011年的时候数据变成了214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就不用多说了,而且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环境民生得到了有效统一。
这个数据说成功,应该是说得过去的吧!
另外,还有一个大工程,叫作宜昌全通,是当时宜昌的最大的招商项目,而实际情况在当时是有些“虚胖”,以致濒临破产。
它有过繁荣,一年纳税就有1亿元之多。
三、有一些潜在的案中案。
为什么说是案中案呢?因为被中纪委查处的是一名副厅级的副市长,按理说不是中管干部应该中纪委不会查收,但是违纪违法对象和中管干部牵连一起,那并案处理的可能性非常高,其中郑兴华就是如此。
郭有明确从主政宜昌开始,这位副市长和他共事了13之久,一般认为是属于郭省长的案中案,她主要是牵扯到了经济问题。
还有一位副市长叫王宏强,和郭也有明显交集,也是和土地相关,只是他由省纪委处理的,成为当时当地落马第三位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