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如是(富书作者)
“上车饺子,下车面。”2024年春节已经过去,我们都返岗开始工作了。
提起饺子,“湾仔码头”的饺子颇受大众欢迎。不过,其创始人藏健和估计很多人并不熟悉。
她曾豪言:“我不但可以给13亿中国人做饺子吃,还可以做给世界各地的人吃,让全世界像认识美国汉堡和意大利薄饼那样认识中国的‘湾仔码头’水饺!”
香港TVB在1995年以她为原型,创作电视剧《水饺皇后》,引发收视旋风。
最近,刘伟强执导,马丽领衔主演的电影《水饺皇后》也已经杀青,即将出现在大屏幕上。
藏健和这一生,从街边无证小贩到拥有亿万财富的跨国公司老板。她的人生故事和创业经历,远比影视剧更跌宕起伏,而她“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的精神,更是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
1945年,藏健和出生于山东日照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
父亲常年不在家,整个家全靠母亲一人苦苦支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藏健和很小就帮着妈妈做农活,操持家务。她在做饭上尤其有天赋,年仅10岁便能烧得一手好菜。
14岁那年,为了贴补家用,她主动辍学外出打工,在青岛一家医院当护工。
在工作中,她结识一位来自泰国的华侨医生。两人情意相投,在1968年携手走进婚姻,后面还生了两个女儿蓓蓓和蓬蓬,一家四口过得简单而幸福。
1974年,丈夫收到父亲离世的消息,立刻回泰国料理后事。没有想到这一走,竟然3年都杳无音讯。藏健和担心丈夫,毅然辞职,带着两个女儿前往泰国。
谁料,再次相遇时,丈夫却已经另组家庭,还生了一个儿子。
泰国支持一夫多妻,婆婆和丈夫没有丝毫内疚,只是许诺藏健和大太太的身份。
夫家家境优渥,如果藏健和留下来,她和女儿至少能够衣食无忧。而如果离开,她一人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所面临的艰辛可想而知。
尽管如此,藏健和不愿为了安逸而放弃尊严,更不想让女儿在这种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她毅然和丈夫离婚,带着女儿离开。
臧健和担心如果回老家,离婚一事会让女儿遭遇流言蜚语,恰好往返泰国的护照是在香港签的,于是决意暂时留在香港。
那一年,她32岁,大女儿8岁,小女儿4岁。
她用所剩无几的钱,租了一间4平方米,连窗户都没有的小屋,开始在香港打拼。
因为人生地不熟,又不懂粤语,没有文凭,藏健和只能做最累最苦的工作。
为了生存,她同时打着三份工,早上6点离家替一位老太太打针,8点钟赶去酒楼做杂工,晚上下班后则去电车厂洗车,回家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
她每天累得连爬上床都困难,但为了女儿们可以不用挨饿,还能上学,再苦再累她也无怨无悔。
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她。到香港的第二年,臧健和在打扫卫生时意外摔伤,腰骨严重裂伤,住院后又查出糖尿病。雪上加霜的是,酒楼老板不仅拒绝赔偿,还扣薪辞退了她。
幸好,在劳工处和法律部门的帮助下,藏健和打赢了官司。酒楼方面被判支付她4000多元的工资和3万元的赔偿金。
法庭上,藏健和拿了工资,却退回了赔偿金。她笑着说:“我讨回的是尊严,不是为了钱。”
更让人意外的是,她拒绝了社会福利署主动提供的“公援金”。
在藏健和看来,尽管失业在家,但 “吃救济会失去斗志,产生依赖,孩子也很难挺直腰杆做人”。
为了女儿,藏健和不愿意为一时温饱养成手心向上的习惯。
这时,一个朋友前来探望她,在吃了她包的水饺后赞不绝口,并调侃她有这个手艺还干什么累活,卖水饺多好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同事的这句话启发了藏健和,让她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亮。
她的人生迎来第一次重大转机。
20世纪70年代末的香港,地铁还没有开通,市民要在港岛和九龙之间往返,主要靠轮渡。湾仔码头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来往过客络绎不绝。
藏健和用破旧的木头自制了一辆手推车,开始在湾仔码头摆摊卖水饺。
藏健和手忙脚乱地生好炉子,摆好面板,麻利地包着饺子,心中充满忐忑和羞涩。
她的第一批客人,是几个刚打完球的年轻人。她小心翼翼地为他们端上水饺,当听到其中一人大呼“好好吃”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后来她还尝试登报找过这几个人,因为这声随口的称赞,却是她“今后事业的坚实基础”,让她“有信心走下去”。
自此,湾仔码头多了卖水饺的母女三人。母亲藏健和忙着包水饺和煮饺子,大女儿放学后就来帮忙,小女儿则负责“放哨”,看是否有城管。
有一次,小女儿被旁边的一只小狗吸引住了,结果城管将正在卖水饺的臧健和抓个正着。小女儿哭着向城管道歉:“叔叔对不起,不是妈妈的错,是我不对,我没有看到你。”大女儿也在旁边大哭。
女儿的哭声,像针一样扎得她的心一阵阵地疼。一直坚强、冷静的藏健和再也忍不住,抱着两个女儿泪流不止。
看着哭成一团的母女三人,城管也被感动了,不仅没有惩罚她们,后面也对她摆摊睁只眼闭只眼。
从摆摊第一天,无论是烈日暴晒,还是寒风骤雨,藏健和都坚持出摊,且永远是码头最后一位离开的小贩。
而且,她始终将品质放在首位,使用最新鲜的食材,每天还会消毒餐具。
藏健和直言:“我做的水饺卖给顾客,就要像对我自己的朋友、亲戚那样,让他们吃得卫生、开心,他们才会再回来。”
她细心留意客户的反应,当注意到港人不喜欢北方的厚饺子皮,便跑遍当地大大小小的饺子店,反复研究、改良,终于做出了又薄又劲道的饺子皮。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数月,凭着口口相传,她的水饺摊子生意越来越好,她也拿到了摆摊许可证。
一些媒体人被臧健和的经历感动,写文章报道她的事迹。一时间,报纸、杂志、电视台等各大小媒体争相报道,有刊物把她作为封面人物,《东方日报》的记者还给她戴上“街头水饺皇后”的桂冠。
她的故事传遍大街小巷,慕名而来的顾客越来越多,甚至创下了6小时卖1000份的最高纪录。
因为生意太火爆,有时吃碗水饺要排队一个多小时。为了方便顾客,她又卖起了生水饺,客人可以买了自己回家煮。
1982年,日资大丸百货公司老板主动联系藏健和,提出合作邀约。
原来,这个老板的女儿十分挑食,却在一次派对上一口气吃了20多个藏健和的水饺。这让老板看到了商机。
第一次见面,日资老板说想参观藏健和的工厂。藏健和愣住了,迟疑了一会,坦然告诉对方,她只是一个摆摊的小贩,并没有工厂。日资老板大吃一惊,谈判也到此结束。
身边人都说藏健和太傻了,可以先冒充有工厂,合作谈成了再赶紧建厂房。
藏健和却毫不后悔。对她而言,拓展事业固然重要,但诚信永远在第一位。如果没有信誉,东西再好也没人敢吃,更别说提供支持了。
第二天,日资老板又打来电话,打算继续商谈。
这一次,对方提出愿意帮她拿牌照和开工厂,但水饺要用日本商标。这个条件在其他人眼里如同天上掉馅饼,但臧健和却拒绝了,坚持自己的水饺只能叫“湾仔码头”。
“湾仔码头”就像是她的第三个孩子,她不打算因巨大的利益而在原则问题上让步。
最后,还是对方妥协,双方签订了长达20年的合同。
摆摊三年后,藏健和迎来人生第二次重大转机。
“湾仔码头”正式进军商场,横扫香港饮食界。
很快,她的水饺陆续进入八佰伴、百佳、华润、吉之岛、UNY等超级商城。一般产品想进超市都要交钱,而这些商场是在顾客的强烈要求下,主动找藏健和签订特惠合同。
1985年,她设立了自己的第一家水饺工厂。第二年,她更是斥巨资建造1200平方米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厂房。
不仅如此,她还将产品线延伸到蜜汁叉烧包、鲜美大肉包、一品奶黄包、秘制豆沙包、燕麦蜂蜜馒头等等,还研发出汤圆、云吞等冷冻食品。
“湾仔码头”越来越红火,销量直线上涨。
不过,无论如何扩展,臧健和始终保持做事的原则和做人的初心。
她的员工很清楚,虽然私底下老板非常友善,但是他们若在工作上敷衍,老板一定是翻脸不认人的。
有一次,臧健和发现一个厨师因为面粉不够而直接掺水,她罕见地大发雷霆,怒斥道:“你是我湾仔码头第一个随便做的人,也是最后一个随便做的人!”
她当场开除了当事人,并要求把所有不合格的饺子毁掉。
藏健和曾经说过:“别人说我创造了传奇,其实就是你要有一个铁拳头产品。这个品牌就像我的孩子,需要小心翼翼去保护,没有别的,就是一定要看好产品的质量。”
正因如此,“湾仔码头”的名声越来越大,公司也赢来更多的发展契机。
1997年,美国著名食品公司Pillsbury公司主动联系藏健和,表示愿意合作。借由美国公司的技术、管理和资金,“湾仔码头”成功走出国门。《华尔街日报》曾这样评论:“在美国人心目中,‘湾仔码头’就代表着中国美食。”
第二年,“湾仔码头”进入内地市场,迅速成为内地速冻食品界的领头羊,很快销售额就达5亿元,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冷冻食品品牌之一。
梅花香自苦寒来。藏健和凭借不屈不挠的毅力,终于逆天改命,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并赢得了许多荣誉。
1999年, 藏健和获香港首届“杰出专业女性及女企业家”奖。
2000年,她出席在威尼斯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杰出女企业家”颁奖大会。40位获奖者中,她是唯一一位用中文发言的女企业家。
2001年和2023年,她两度被选为“百名优秀企业家”。
2006年,她又斩获“世界杰出华人奖”。
功成名就后,藏健和并没有忘记在昔日困顿落魄时,曾得到热心人的帮助。现在,她也想为身处困境的人伸出援手,给正在淋雨的人撑一把伞。
她在内地建厂总是优先聘用下岗女工;在上海、青岛各地协助妇联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对辍学的孩子慷慨解囊,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此外,她在青岛用母亲的名字建造养老院,在西部缺水地区捐资帮忙解决生活用水问题…….
当然,她做得最多的则是在各地给下岗女工做演讲。她身患糖尿病30多年,每次在台上作报告,身体都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但是她从来不拒绝妇联的演讲邀约,希望能用自己的亲身历程激励其他人。
藏健和告诉她们:“咱们女人就得自己救自己。”“女人不是弱者,只要昂起头,不怕苦,照样能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2018年,臧健和坐着轮椅出席了香港中文大学敬文书院举行的“臧健和堂”命名仪式,这是她最后一次露面。
2019年2月8日,73岁的“水饺皇后”离开奋斗一生的舞台,与世长辞。
她的前半生风雨飘摇,从小无父,六亲无力,家境贫寒,早早就辍学打工;中年又惨遭抛弃,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流落异乡,无依无靠,后面还患病、失业。
而后半生她却用坚强缔造神话,从街头小贩做到身家60亿。在成功打下华南冷冻食品市场的半壁江山的同时,她好好赡养母亲,又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才。
大女儿蓓蓓从加拿大学成归来,帮着妈妈料理生意,同时是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香港地区总裁。二女儿蓬蓬也在加拿大留学,毕业后在资讯科技公司及市场服务公司担任服务经理。
两个孩子不仅能力出众,还特别孝顺。在臧健和晚年生病住院期间,蓓蓓退掉所有工作,全心照顾母亲,蓬蓬也是一有空就守在医院。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笔财富,对弱者是个万丈深渊。”
这句话最适合臧健和了,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打击,她始终不弯傲骨,最终凭一己之力华丽转身,逆天改命。
人生风雨几十年,我们无法决定出身,更无从预料未来,但我们可以努力做到困境中不妥协,低谷期不放弃,得意时不忘形。
因为:“自己躺在地上,谁想扶你都费劲。你只有先伸出手,别人才容易把你拉起来。”
更因为:“一个女人,在困难中的态度和意志会影响孩子一辈子。作为母亲,千万要有一点儿精神。”
作者简介:如是,富书团队作者,躬身入局,体验生命的各种可能,一个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第4本书已出版,图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