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阳而生(富书专栏作者)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中,谢之遥想鼓励娜娜直面过往,重新开始直播。
许红豆认为现在的娜娜已经找到了生活的平衡,没必要这么做。
她说:“这个想法很荒唐。走出舒适区?人家好不容易舒服了,你还让人往不舒服处折腾,有病啊。”
是啊,就像你耕种了一年的庄稼,眼看要秋收了,你却转去别的地方开荒,以前的努力岂不白费了吗?
其实,我们所有的努力,不是为了跳出舒适圈,而是为了建立和拓展更大的舒适圈。
在舒适圈的边缘,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让舒适圈越来越大,人生的路越走越宽。
扩大舒适圈,拓展人生的宽度
心理学有个“花盆效应”:花盆是人工提供的小环境,在一段时间内,植物可以生长得很好,一旦离开,就经不起风吹雨打。
花盆就像一个舒适圈,如果一直待在花盆中,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不论什么品种的花,只有从花盆移植到大自然,才能更具生命力,才能开出更娇艳的花朵。
香帅老师,海外金融博士,回国后在北大光华学院金融系当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课、发表论文构成了她的舒适圈,但这不是她想要的,她开始尝试扩大自己的舒适圈。
她在《第一财经》杂志写金融专栏,第一次写时,6000字花了整整一周时间。
两三年后,她做公众号《香帅的金融江湖》,第一篇文章《客途秋恨》两天内涨粉5万。
为了让知识体系化,她开始在得到APP做课程,第一个课程整整磨了半年才上线。
后来,她不仅做社群、还做《香帅中国财富报告》、又写了好几本畅销书。
香帅老师所有的尝试和学习,都是围绕着她最擅长的金融知识展开的,她没有走出舒适圈,而是不断扩大舒适圈。
舒适圈,都是从开始的不舒适,到最后变舒适的,舒适圈里做的事,往往是你最擅长的事。
扩大舒适圈,就是围绕着自己的优势,开拓更多渠道、做更多尝试。
每一次尝试的开始,对自己都是一个挑战,挑战原有的知识体系,挑战固有的认知,挑战"习惯成自然"的行为模式。
这些挑战会逼着自己不断思考、不断练习、不断试错,把新知与旧知融合,最后,从熟练变为擅长。
学习新技能,就是把舒适圈一点一点扩大,使自己对未来多一些笃定和自信。
舒适圈的舒适,只是暂时的舒适
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有改变才有新的可能。
舒适圈的舒适只是暂时的,它会阻碍人的成长。
前几天看到一个故事,很感慨:
我在一家纸厂遇到一个工人,他负责看守生产高级日历彩印纸的机器。
我向他请教机器的操作问题时,他回答得非常好,流利且准确。
向他询问旁边一台机器时,他回答:“我不知道。”
又向他讨教另外一个流程,他仍然是不知道,因为没在那儿工作过。
最后问到如何生产纸浆,他的回答依然是不知道,他只会使用这台机器。
我走出大楼之后,指着那个一问三不知的工人,问监管知道那个人吗?
监管叹了一声:“唉,他在这里工作十五年了,是这个车间最心地善良的工人,可我们不得不解雇他。他的那台机器下个月就要淘汰了,除了那台机器,他什么都不知道。”
这个工人被解雇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会操作的那台机器,所有的工厂都不用了。
如果他在工作时,能够关注新技术的发展,能够多了解其他工作流程,能够多学习一些相关技能,一点点扩大舒适区的边界,也就不会失业了。
斯宾塞·约翰逊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写道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如果你不改变,就会被淘汰。
生活最残酷的就是如果不主动改变,社会和生活就会改变你,墨守成规的人,最容易被现实淘汰。
人在圈里待久了,思维认知难免会被禁锢。
所有的舒适,必将付出代价;所有的懈怠,必将结出苦果。
把舒适圈当成圆心,勇敢地向外去探索,去尝试,去学习,将圆圈一点点扩展,就会获得成长,能站得更高,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做到三点,帮你扩大舒适圈
稻盛和夫说,如果在自己的舒适圈待久了,就会丧失斗志,改变自己最快的方法就是做自己害怕的事、不敢做的事,认为自己做不到、觉得不可能的事。
重新定义自己,不断探索,抓住机会学习,提升认知,不断成长,就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
1、明确方向
《认知觉醒:勇敢突破舒适圈》的作者李小木,遭遇过人生低谷,事业不顺,经济窘迫。
为了尽快改变现状,她和先生开了家烧烤店,两个月就赔了钱。
跟哥哥到公园摆地摊,每天风吹日晒也没赚到钱。
她很绝望: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幸运?为什么生活要这样待我?她陷入自我怀疑中,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好友看到她的样子很心疼,问为什么会这样?
知道情况后,好友说:”你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是不行的,你擅长写作,可以把这个当成努力的方向啊。”
好友的一句话点醒了她,原来她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做的都是无谓的努力。
方向找到了,她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阅读和练习、不仅写出了上亿次阅读量的文章《亲爱的,我要和别人结婚了》,还出版了《认知觉醒》这本书。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只有方向对了,努力才有意义。
重新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优势能力,从中找到方向。
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将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的行动计划,开始行动。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选择一个方向做到极致,更容易取得想要的结果。
2、勇敢行动
《认知觉醒》中写道,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圈边缘”,找一个自己能坚持做下去的方式,比单纯按照标准化的时间和方式做更重要。
有了目标和计划后,有的人迟迟没有开始,有的人行动后很快就放弃了,怎么做很重要。
《微习惯》这本书里,就讲了一个好方法。
微习惯就是把一个习惯大幅度缩减成小得不可思议的步骤。
简单来说,就是先迈出一小步,不断积累,最终达成目标。
比如:我现在基本不运动,想选择跑步的方式锻炼身体。
首先迈出一小步,每天晚饭后,走出家门,开始散步。
当散步成为一种习惯后,可以尝试快走。
适应了快走,开始慢跑。
刚开始,跑不了多久没关系,跑一会,走一会,交替进行。
等慢跑可以坚持下来了,再尝试着加快速度。
这样每天克服一个小小的障碍,通过积累,终有一天会翻越高耸的山头。
3、持续学习
任正非说过,学习力就是生产力,任何时候学习都会让你脱颖而出。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坚持不懈,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一个朋友多年前,在实体店经营得很好时,开始转型学习线上运营。
他的行为让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转?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后来电商快速发展,对实体店冲击很大,而他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因为接触得早,生意越做越好。
直播带货开始兴起后,他又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新的机会。
他开始学习直播带货,从无到有,一点点地积累经验。
原来的同行,大多数人要么不做了,要么转行,只有他,凭着对未来的判断和嗅觉,大胆地朝着一个不明朗的方向前进。
他走得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每一步都太有意义。
通过持续学习,每往前探索一步,就像滚雪球一样,搭建出更大的舒适圈。
多学一项技能,生活就多一道出口;多有一项本领,人生就有更多的选择权。
知乎上有人问:人生最危险的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是:人生最危险的是10年过去了,自己没有进步。
在舒适圈里待得太久,就会产生惰性,失去成长的动力,进步缓慢。暂时的舒适,是以透支未来为代价。
人的进步和成长,是不断游走在舒适圈的边缘,不断学习,不断探索,随着能力增强,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大胆尝试扩大舒适圈,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精彩的人生。
作者简介:向阳而生,富书作者,富小书的人,一个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第4本书已出版,图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