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全球化的电影市场中,国产电影要赢得国际观众的关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即使是《哪吒2》这样在国内掀起热潮的影片,出海之后也要面对各种问题。
这次,我们不谈电影如何受欢迎,而是来聊聊它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出海亮眼成绩及高上座率:数据背后的故事《哪吒2》可是话题十足。
一登陆北美市场就收获了不俗的成绩:第一周末票房近770万美元,远超同期上映的许多影片。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哪吒2》的首周票房也分别达到了380万澳元和100万新西兰元,刷新了近20年来华语电影的纪录。
但有趣的是,尽管在全球多个市场表现亮眼,排片量依然是它面临的一大难题。
比如,《哪吒2》在北美的排片量仅有700多间,与好莱坞大片动辄几千间影院的排片量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但有意思的是,每个影院的平均收入却达到了1264美元,说明了这部影片在有限的排片中依然拥有着高上座率。
面临众多挑战:为何海外排片如此困难?
《哪吒2》的高上座率确实令人振奋,不过它也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排片难。
据了解,《哪吒2》在一些国家的IMAX场次非常少,因为某些好莱坞大片和影院签了独占协议。
甚至有观众为了多争取点排片,自发给附近的影院写邮件。
令人惊讶的是,影片的发行方华人影业也加入了这场排片争夺战,呼吁网友一同努力为影片争取更多排片。
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外发行机制的差异。
在美国,影院的自主权很高,发行商需要一家家影院去谈判,这对资源和谈判能力是个不小的挑战。
而华人影业虽在国内运作得心应手,但在海外经验稍显不足,难免处于劣势。
在讨论中国电影如何走向国际时,不得不提到文化差异和观众认知。
像《哪吒2》这种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的电影,非华人观众对其背景并不熟悉,要吸引他们走进电影院并不容易。
某些观众可能会觉得得了解这些文化背景是个门槛。
专业人士也指出,尽管影片在视觉上很吸引人,但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众多文化元素可能会让非华人观众感到疲劳。
这时候,翻译质量和叙事普适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用一种全球观众都能理解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是未来国产电影需要考虑的重要一环。
另一方面,宣传时间和资源的不足也影响了《哪吒2》的表现。
电影在国内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在海外的宣传显得稍显仓促,很多观众直到电影上映才知道有这样一部影片。
这方面,如果能像好莱坞大片一样在影片制作阶段就开始全球市场的铺陈,效果或许会更好。
下一步怎么走:国产电影需要突破的方向尽管面临各种挑战,我们依然可以为中国电影的出海找到新的方向。
明确目标受众并在内容上做到类型化很重要。
商业大片需要在世界观和人物设定上达到一种全球共鸣,让观众可以不依赖具体的文化背景就能理解故事和情感。
拓展海外发行渠道同样重要。
国内外发行差异大,国产电影要学会在规则和限制中找到突破口。
或许在未来,这需要更多公司和人才投入这个领域,更好地拓展市场。
还需要在IP开发和跨国合作上下功夫。
在《哪吒2》中,我们看到它与日本万代南梦宫等品牌合作开发了一系列衍生品,这种跨国合作不仅有助于影片更快融入当地市场,还提高了外国观众的接受度。
这种方式对其他国产影片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结尾:正如《哪吒2》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不仅是电影角色的写照,也象征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努力突破的过程。
虽然道路漫长,困难重重,但随着更多国产电影的探索与尝试,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让我们期待更多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为全球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中国电影出海,虽然征程漫漫,但一片光明正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