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榨干利润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真的能让消费者获得的大实惠吗?

乌鸦君的汽车观察 2024-12-12 19:36:09

接踵而至的消息,让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被迫从幕后走到台前了。

因为继续某些车企,要求供应商降价的消息传出后,日前,汽车厂家的结款周期也被爆了出来。

此时大家才发现:原来这个产业还不仅是压价而已,在付款周期上,也离谱的惊人。

孰是孰非,孰对孰错,我们不好说…但值得关注的是:

被榨干利润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真的能让消费者获得的大实惠吗?

提到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的答案一定是“笃定”的。

因为这几年看来,国产汽车的价格简直不是一般的便宜:

很多10万左右的车型配置,放在合资车身上,可能15万甚至20万才能看到。

这么持续下去,到时候10来万的价格,整一辆配置丰富的中大型 suv 根本不是问题。

然而,这么理所当然的认为,可能太过天真。

因为降本可以,适当的降价也可以,但降价和欠款太厉害,势必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举个例子,一个汽车厂开发了一款车型,取名叫做大猫。

然后很多供应商,给这个车型供应零部件。

常规情况下,一个车型是2年小改款,4年大改款。

在这个周期范围内,4年降总成本6%,倒是没问题。

因为随着车型的越卖越多,供应商的模具,设备,管理成本都可以分摊,可以每年降本,一点点降价。

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都是良性的循环,质量也有保障。

同时,随着大猫车型成本的降低,所以每次改款时还能增加配置,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车型。

这样,大猫车型每年有竞争力,供应商有持续的利润可以获取。

整个产业链健康发展,大家不会活不下去,也不会逼得以次充好。

但压榨的太狠,问题就出现了。

说白了就是,供应商也有自己的利润底线的,如果你突破的他的底线,他为了生存,一定会想办法弄虚作假。

而这种弄虚做假一旦成为共识以后,吃亏的就是消费者。

这不是危言耸听,某汽车大厂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情。

因为2018年那会,燃油车出现危机,他们要求旗下某座舱产品降本10%以上。

结果合作的供应商不乐意了,直接选择了拒绝,最后引入了其他供应商合作。

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这个利润根本包不住,供应商只能偷工减料,最后出现了多起脱胶问题。

这样的问题很少见吗?并不少见!

以我在制造业的经验来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

甚至还出现了采购和供应商勾结,玩瞒天过海的计谋。

譬如原零件应该是进口的,材料标准的要求很高,但给的价格根本做不到。

最后,供应商直接把零件换成了国产的,整个进口包装就好了。

如此一来,不仅价格下去了,还有了巨大利润。

至于整个过程,打点好验收和采购部门就好了,基本很难发现。

汽车行业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肯定也存在!

因为很多零部件拆开以后,钢印都没有,不经过测试,谁都无法判别。

然后,装着这样零部件的汽车,进入市场以后,会是好事吗?

答案,相信每个人都知道。

同理,这也是近些年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外资超市生意越来越好的原由。

是山姆会员店这些超市采购渠道多特殊吗?并不是!

从他们的供货渠道来看,95%的商品都是在国内采购的,并没什么特殊的。

只是人家结账痛快,且给足利润而已..

因为给足利润,对产品的要求高,供应商就没必要玩“小花招”...

呈现到前端的产品质量,自然会高出一大截,不是吗?

说了这么多,并是不完全批评这些企业,觉得他们“丧良心”。

从产业崛起和自主品牌的发展来看,他们还是功勋彪炳,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这一点,无疑值得称赞!

但抛开这点不谈,要搞清的是:

我们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为了让1-2个企业赚钱,其他人过不下去吗?

是为了把车价搞到最低,但零部件企业都不赚钱,员工越来越卷,收入却不增加吗?

还是为了让1-2个企业忽悠老百姓,低质高价,割老百姓韭菜,自己维持高增长吗?

都不是!

发展这个行业,是为了打破外资的垄断和封锁,让百姓得到实惠。

同时,整个产业链的公司、职员都能获得收益,获得收入增加,假期变多。

如果做不到这点,崛起的代价,反而是劳动者越来越苦,底层公司越来越穷,只富了那么1-2家公司。

那这种崛起有意义吗?并没有!

0 阅读:1

乌鸦君的汽车观察

简介:分享有价值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