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餐饮文化崛起,如何打造与“食”俱进的品牌营销?

进共达黎 2024-07-19 10:31:00

关注影响当代消费者的文化现象及风格

作者 | Jingyi Li 编辑 | Mos Wu

图片来源:一夕餐桌

预制菜彻底改变了餐饮行业格局,向来另辟蹊径的奢侈品牌,将目光投向了更强调体验感的在地餐饮文化。

以本地食材、本地风味和本地烹饪技法为特色,在地餐饮往往强调使用当地出产的新鲜食材,尊重和传承当地传统的烹饪方法和饮食文化,为食客提供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体验。因此,在地餐饮的核心不仅仅在于食物的供应,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地域认同的体现。

那么,借助在地餐饮体验,奢侈品牌能否找到中国市场的突破口?在地餐饮如何帮助品牌探索和融入中国丰富的地域文化?在跨界合作中,品牌又该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

持续进化的

品牌“美食营销”

民以食为天,Jing Daily 在此前的报道《奢侈品牌跨界餐饮,意欲何为?》中曾指出,品牌正在加速入局餐饮领域,意在以“食”作为切入点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如今,距离上次报道两年过去,我们发现这些品牌餐饮体验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在地餐饮合作涌现,吸引着那些渴望深度文化体验的消费者们。

上月,麦卡伦携手新锐主厨岳巍(Sean Yue)于上海 R.O.W.T 餐厅共同呈献麦卡伦盈钻单一麦芽威士忌“邂逅新生 盈聚新境”晚宴,并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为顾客呈献由双方精心共创的盈钻定制菜单。这份定制菜单结合了本土时令食材,采用中西融合的烹饪手法呈现,亦融入了威士忌元素,在尊重传统和传承的同时加以创新。爱丁顿中国首席市场官邓兰女士将这次餐饮合作形容为“以美食为载体,更多元的方式盈聚消费者们去感受味蕾之外与艺术、文化和电影等跨界领域相碰撞的无限可能性”。

上月,麦卡伦携手新锐主厨岳巍于上海 R.O.W.T 餐厅共同呈献“邂逅新生 盈聚新境”晚宴。

图片来源:麦卡伦

而在去年,轩尼诗 X.O 也与在地餐饮品牌一夕餐桌合作,分别在河南洛阳和云南香格里拉举办了两场在地餐饮体验。在洛阳的体验中,一夕餐桌以传统豫菜为载体,在选址、场景、用材等多方面融入在地元素,带领食客寻找山海之间在地风味;而在香格里拉,品牌则将时令的松茸及各类菌菇作为菜单主角,带领人们解读这片土地的时令风味和在地人文。两场餐饮体验均采用了轩尼诗 X.O 对食材本味进行升华,完美将合作品牌融入至在地餐饮文化之中。

轩尼诗携手一夕餐桌举办的“寻味山海”吉迪松茸开山宴。

图片来源:一夕餐桌

一夕餐桌创始人兼主理人袁思亮在采访中对 Jing Daily 表示,“我们每一场在地餐饮体验的选址、场景和用材呈现,以及整个故事线索都围绕着在地文化展开。在品牌合作中,我们更强调的是如何把在地性和品牌进行更好的融合。”在此之前,一夕餐桌还曾与资生堂、既下山、爱马仕等品牌合作。

对于本就有着旅行基因的品牌,在地餐饮营销更是蕴含着独特价值。Louis Vuitton 在品牌播客推出之初就讨论了上海的餐饮文化,从早餐摊上的四大金刚到西点房里的白脱面包,以此勾起当地人的记忆和共鸣。

可以看到,品牌们发现了在地餐饮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将其作为在中国市场营销的落脚点,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而随着地域餐饮文化的不断崛起,这种营销方式也有着更多可能性。美食博主、食评人喜北(@喜北在觅食)对 Jing Daily 表示,“疫情后,餐饮行业面临着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餐反而是有机会的,一些原先非常小众的地域食材、地区风味,都在慢慢地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

在地餐饮文化为何迷人?

“在地餐饮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多样性——相比于欧美(的餐饮文化),中国在地餐饮从食材、烹饪方式,到折射的文化都极其丰富。过去中国大多数城市的餐桌文化,以远方的、异国的,或生猛海鲜等食材为高档,现在却发现由中国本土小产区的食材制作的菜品,是出了‘本土’就找不到的,这种独特性组成的多样性,非常迷人。”饮食业研究者、撰稿人苇杭在 Jing Daily 采访中指出,“在地餐饮中,打动消费者的更多是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来自土地的食材和烹饪的人,能够让人‘感到’美味、治愈,却不会过于昂贵。”

中国在地餐饮从食材、烹饪方式,到折射的文化都极其丰富。

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据小红书联合市场研究咨询公司益普索于今年年初发布的《小红书食品饮料行业洞察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生存和温饱等理性需求,而是向食物索取情绪价值,获得文化、群体的归属感,以及乐趣等各式独特的情感诉求。不仅如此,他们还期待通过食品饮料实现自我个性、态度表达等自我实现的价值进阶。

相比起浅显地在产品中直接应用传统元素,品牌打造在地餐饮体验能够与消费者建立起更深度的情感联系,并且展现出对传统、地域文化等领域的重视,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正如应帆科技总裁兼 CEO、CBNData 创始人及商业访谈“思路说”主理人王洋此前在采访中向 Jing Daily 表示:“大众在消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时,获得了文化认同所带来的情绪价值。”

此外,报告还指出,在地域饮食独特魅力的吸引下,消费者对“国潮”的追逐从简单地支持国产食饮产品转向进一步细化到在地域层面的特色挖掘,如支持自己更熟悉的地方风味、家乡风味,从民族自豪感转向家乡自豪感。而究其根本,地域特色产品的独特性,即背后的限定产地、独特工艺、文化情怀等都是吸引消费者的核心因素。

地域特色产品的独特性是吸引消费者的核心因素。

图片来源:Balenciaga

此时,在地餐饮体验已不仅仅是一餐一食,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情感价值才是消费者真正看重,并且让品牌能够有所收获的关键部分。

让在地餐饮成为文化符号

在分析完在地餐饮对奢侈品牌的商业价值后,我们回归到文化传播上,提出了一个相对的问题,即品牌合作又对在地餐饮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在苇杭看来,品牌合作对于在地餐饮而言的好处在于能够获得更多曝光,甚至是国际上的关注。这是一种对其自身价值的肯定,亦能带动地区文化饮食的品牌力直线上升。

近 10 年来,中国在地饮食文化的传播飞速发展。苇杭将这一发展阶段形容为“中国地理大发现阶段”,体现在各种小地区饮食在全国获得越来越高的知名度。“这些地方菜系餐厅在北、上、深这样的大城市开始闪烁,甚至能冲到很高的价位(这意味着更具社会商业价值)。同时,得益于便利的交通,大众能够去往全国各地的美食目的地、食材原产地寻觅食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发展阶段也是尚未成熟的,“现在的市场还没有进展到重视在地饮食背后人与食物、生产关系的建立。”苇杭补充道。基于这一点,品牌在合作中充当的角色应是如同“桥梁”一般,在人与食物、文化之间帮助建立联系,并扶持目标市场的本土餐饮文化发展。这既是切入点,也是突破点。

“其中的挑战是,这种在地餐饮活动可能会浮于表面。品牌应更多和‘在地饮食’的‘文化符号’合作,并在通过合作获得本土消费者的关注之余多深挖一点,不仅仅停留在消费层面的倡导,这样可能会更加丰富‘在地’的内涵。”苇杭说道。一个近期的例子是《上城士》今年 3 月与 Valentino 在泉州举办的“上城家宴”,该活动以闽南家宴为线串引出泉州的非遗文化,让嘉宾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城士》今年 3 月与 Valentino 在泉州举办“上城家宴”。

图片来源:上城士

在抓准策略方向后,品牌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如何找到能够让消费者产生共鸣的“文化符号”,并平衡传统与创新的表达。喜北指出,“我觉得所谓的在地餐饮,最打动人的一定是当中和地域特色结合的部分,可能是本地食材,或是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待客之道。要讲好属于本土餐饮的故事,肯定是要找到食材、服务这几点上独属于中国的特色。”在使用价值之外,本地文化、乡土情结、儿时回忆等多方面的符号价值,都有可能触动大众的消费心理。

当下奢侈品行业的本土化表达趋于多元化,行业竞争已演变到情绪体验、文化体验等维度的竞争。此时,能否触达消费者的记忆、文化、情结,或许是这个市场的机会所在。

作者

Jing Daily 中国区编辑

Jingyi Li

Jingyi 的报道涉及时尚、美妆、养生、财经和生活方式等领域,从社会环境、市场趋势、消费者洞察等多角度解析奢侈品行业。她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时尚管理和国际时尚零售专业。

0 阅读:0

进共达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