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上市公司网/文
在农业数字化转型浪潮全面提速的背景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托普云农(股票代码:301556)交出了一份稳健增长的上市首年成绩单。2024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9亿元,同比增长6.41%;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7.35%,扣非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0.9%,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495.22万元,展现出良好的盈利质量。
作为资本市场的新晋力量,托普云农在上市首年便彰显了对股东回报的重视,计划实施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865元(含税),总计分红5002万元。步入2025年,公司的增长势头持续强劲,第一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实现了21.04%和10.64%的同比增长。这一成绩不仅证实了智慧农业领域的高增长潜力,也突显了公司技术商业化能力的不断增强。随着数字技术与农业应用的深度结合,托普云农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领先优势正逐渐转化为推动业绩增长的强大动力。
技术融合与项目落地双轮驱动
托普云农主营业务聚焦于农业种植业,产品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种植业全周期,根据不同省市所处地域气候环境、经济水平、作物类别等个性化因素,顺应客户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建立“顶层设计-方案制定-实施应用-技术支撑”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已具备软硬件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优势、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专业技术优势,并持续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深化种植业各细分领域的信息化运用,致力于成为国内智慧农业领域的领军企业。
从收入结构看,智慧农业项目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8.86%,占总营收比重超60%,成为业绩增长的主引擎;智能硬件设备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4.56%,作为数据采集的底层支撑,其与软件平台的协同性进一步增强。公司通过“硬件与软件高度协同”“信息技术与农业专业的融合”双轮驱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耕地质量监测、病虫害防控、智能灌溉等领域持续深耕。
近年来公司参与建设承担或参与建设了“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草地贪夜蛾‘三区三带’防控体系”、“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省级分中心田间监测点”、“国家数字种植业(水稻)创新分中心”等多项国家级政府单位发起的重点项目,“古林水稻大田数字农业”、“东北黑土地退化机理与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研发与应用”、“浙江乡村大脑”、“小虫体智能测报系统”、“桐乡以数赋智‘田保姆’助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众多项目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等国家级部门认可,被认定为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优秀或示范案例。
技术创新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托普云农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499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0.22%。公司目前已建立起一支148人的专业研发团队,构建了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创新研发体系。
经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突破,托普云农已成功开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基于传感技术和物联网的农业信息远程实时监测技术、多光谱数据采集与信息提取技术、融合物联网和水肥一体化的智能水肥管理技术等。这些创新成果充分展现了公司在跨学科技术融合方面的突出优势。
在知识产权方面,托普云农已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2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同时拥有398项软件著作权。这些成果构成了公司坚实的核心技术体系,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正在研发布局的智能农业机器人产品同样表现出色。其研发的“作物卫士”AR眼镜创新性地融合了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从传统经验驱动向现代数据驱动的转型升级。而“田间侦察兵”机器狗则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和AI算法,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作业效率。
市场的高度认可为托普云农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公司凭借突出的技术创新实力和优异的产品表现,已获得包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内的多项重要资质认证,并屡获省级以上科技奖项。这些来自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认可,不仅印证了公司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更形成了“技术突破-市场认可-加大投入”的良性循环,推动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矩阵、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展望未来,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智慧农业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托普云农凭借先发技术优势、丰富的政企服务经验以及完善的产品服务体系,已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从投资价值来看,公司兼具稳健的财务表现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其发展路径清晰展现了农业科技产业化的成功实践,为投资者提供了观察智慧农业发展的优质窗口。随着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托普云农有望持续引领行业创新发展,分享政策红利带来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