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有“三大急”——尿急、屎急、屁急!无论如何,急于上厕所无疑是其中之一,这是人的基本需求,理应得到尊重。然而,近日发生的一则事件,却让人不禁咋舌。
一名高一新生,在晚自习期间向老师提出上厕所的请求,竟被老师拒绝,并要求他罚站憋着,甚至还要开具医学证明。这简直荒谬至极,完全违背了人性与常理。这四句话,我们务必要教给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既能游刃有余,又能保护自己。
就在今天,山东聊城的一所中学被曝出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一名15岁的高一新生,在晚自习时因尿急向班主任请假,想要去厕所解决一下。然而,老师非但没有同意,反而要求他罚站。更令人气愤的是,老师还要求他开具医学证明来证明自己的尿急是真实的。
这一规矩立即引起了孩子家长的强烈不满。家长两次与老师沟通,都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无奈之下,只能与学校进行沟通。然而,学校却将责任推给了教育局,教育局又推给学校,双方互相推诿,就是不肯解决问题。最终,家长迫于无奈,将视频发布到了网上,希望借助网友的力量,为孩子讨回公道。
竟然还有这种事情?孩子上学是为了接受教育,而不是去当玩偶或机器人。我们真的需要给孩子补上社会教育这一课了。如果一个孩子在上学时,连上厕所这种基本需求都要受到各种班规的刁难,那真的是违背了人性。难道老师家里就没有孩子吗?他们为什么要制定出这样不合理的要求呢?
据孩子家长解释,这位同学是重点中学高一的新生。在此之前,班主任就规定,晚自习期间不允许任何同学随意走动或去厕所。但今天情况特殊,因为孩子感冒了,医生要求他吃感冒药时要多喝水。所以,在晚自习期间,孩子实在憋不住小便,向老师请假去厕所。没想到,老师非但没有答应,反而因为孩子破坏了班级规矩而惩罚他罚站,并禁止他去厕所。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老师还要求孩子去开具医学证明,否则就要在班级里站着。听到这个消息,家长感到非常无奈和愤怒。人有“三急”,上厕所是人之常情,难道在学校里,孩子就连上厕所的自由都没有了吗?家长非常担心这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然而,更让人难过的是,学校、班级和教育局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不解决问题,态度还十分强硬。教育局的回应也十分敷衍,只是表示他们并没有规定晚自习必须持有证明才能上厕所,这是个别学校、个别老师自己的行为,他们无权干涉。
这种回应显然并没有缓解家长们的担忧,反而更加凸显了教学管理的缺失。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是这些严苛的教条规则,真的是我们的孩子应该遵守的吗?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该根据孩子们的特殊情况,制定人性化的规章制度。
翻阅过往的教育案例,不难发现,由上厕所问题所引发的管理矛盾屡见不鲜。某重点中学便曾不慎陷入此类困境,制定了一套极为严苛的晚自习上厕所规定:学生若需如厕,必须先向班主任报备,且一周内超过三次者,便会遭受批评。起初,教室里静悄悄的,违纪现象寥寥无几,老师对此颇为满意。
然而,好景不长,学生们的身体状况便亮起了红灯,纷纷请假就医;教室里沉闷压抑,毫无生气,成绩也未见起色。学校见状,连忙进行调整,允许学生按需、安静地外出上厕所,情况这才逐渐好转。
教学并非单纯比拼学习时长,限制上厕所,虽看似增加了学生坐在座位上的时间,实则收效甚微。孩子们被生理不适搅扰得心烦意乱,知识根本难以吸收。教育心理学专家指出,学生在舒适、轻松的环境中,大脑更为活跃,学习效率倍增。
孩子们上学,学习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书本上的知识并不能代表人际关系的知识,更不能代表孩子打破权威规则、勇敢质疑的能力。因此,以下四句话,我们一定要教给孩子,让他们在面对不公时,能够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第一,要有质疑的能力。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即使对方不同意或拒绝了,也要据理力争,不能轻易放弃。
第二,在生命安全面前,一切的规矩都要排在后面。很多时候,规矩是用来打破的,是为了方便人的,而不是束缚人的。当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打破规矩,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第三,要有敢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在面对不公时,我们不能选择沉默和顺从,而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向对方展示自己的强硬和决心。往往你越勇敢地去向对方证明自己的强硬,越比事事服从、事事乖巧要行得通。
比如,当你举手想要上厕所时,老师看不见或拒绝了,那么你可以再次举手,甚至直接冲到老师面前告诉他:“我要去小便。”如果老师仍然要求你罚站并憋着,你可以告诉他:“我就撒在讲台上!”如果他再不理你或批评你,你可以直接冲出去,保证自己的健康问题。
最后一点,爸爸妈妈永远是你安全的港湾,他们会一直保护你、为你撑腰。所以,不要怕,勇敢地去做吧!学校虽然是教知识的地方,但很多生活中的道理还需要我们去传递给孩子。我们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所以我们要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