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标准的军事迷,粟裕将军在我军的历史上,可谓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作为新中国的第一大将,他的经历和革命历史,简直就是一部传奇。
而围绕粟裕一生最多的话题,便是他的军衔问题。
1955年我军授衔,重要是考虑资历、威望、战功,最后是“山头”,而粟裕虽然资历不够,但是战功够大,所以将他评为元帅,在很多人看来也是情理之中。
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啊?”
可是周恩来却是说道:“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呢。”
毛主席赞许地说:“难得粟裕!竟三次辞让。”
在粟裕的军事革命人生中,1945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而他的“谦虚风范”也是从这一年拉开了帷幕。
粟裕在我军属于“后来者居上”,红军时期,粟裕为人腼腆,虽然有一定的战功和军事才华,但是并不显露,相对于其他将领而言,比较“逊色”一些,而他的职务,也不高,最高是红七军团的参谋长。
到了抗战时期,粟裕“崭露锋芒”,先后指挥了黄桥,车桥,天目山等战役,一战成名,特别是第三次天目山战役取得胜利后,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得知后,都高度评价他:“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毛主席的“预言”,终究成为了事实,抗战全面胜利后,我党华中局决定成立华中军区,时任华中局书记的饶漱石知道粟裕能打,便建议他担任军区司令员。
粟裕有很高的军事才华,这是很多人都有目共睹的,所以,对于饶漱石的建议,党中央领导当即予以同意。
只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当中央的命令发来后,粟裕却是紧皱眉头。
只见中央的电报上写着:同意粟裕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看完电报,粟裕当即说道:“这不行,这个任命不太妥当,怎能由我担任司令员,鼎丞同志作副司令员呢,他应该为司令员,我应该为副司令员。”
因此,粟裕当天便给中央回电:我不能让鼎丞同志做我的副手,事实上,他应该当司令员,我应该做他的副手。
对于张鼎丞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知道,实际上,他在我党我军的地位并不低,
而对于粟裕来说,张鼎丞更是他从事革命生涯以来,多年的老首长。
张鼎丞是福建永定县人,早些年间曾读过小学,中学,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张鼎丞曾报考黄埔军校,只因招生日期已过,他错过了这一经历,只好前往小学当老师。
世界上的事总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张鼎丞虽然没能前往黄埔军校就读,他却是在自己当教员的小学里遇到了一位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此人就是共产党员饶龙光。
饶龙光自此成为了张鼎丞马克思主义启蒙的“老师”,在饶龙光的影响下,“大革命”失败后,尽管全国进入到了“白色恐怖”时期,但张鼎丞却是信仰坚定,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鼎丞辉煌的革命人生,就此拉开了帷幕。
入党以后,张鼎丞接到党组织的任务,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因而张鼎丞便回到了福建,回到了永定,带领当地的老百姓“斗地主”,创建苏维埃政府,平分土地等等。
不久,龙岩、永定、上杭等县农民相继举行了暴动,狠狠的打击了国民党的威望,这一切,都是张鼎丞与其他同志领导的。
也正是由于张鼎丞在闽西有着相当光辉的战斗历史,所以,他也成为了我党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张鼎丞进一步得到毛主席的重用,先后当上了土地部长,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从级别和资历上来看,这个时候的张鼎丞已经是“一方诸侯”,而粟裕,这时才是地方的一个军团参谋长。
1934年长征前夕,张鼎丞本来也该参加,但是毛主席却是嘱咐他:“你还是回到闽西去,那里你熟悉,可以坚持,可以发展。”
因此,张鼎丞虽然最终没有参加长征,但是他却在闽西与邓子恢等人一同领导了三年的游击战。
长征很苦,很累,很难,我们都知道,实际上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的同志们,他们所经历的痛苦和磨难,并不比参加长征的同志要少,这是史实。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国家危亡之际,我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在南方诸省坚持游击战的同志们,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不久,新四军成立,其主要部队的构成,就是南方诸省的游击队,张鼎丞作为南方游击战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当仁不让的担任了新四军第二支队的司令员,值得一提的是,担任副司令员的,正是粟裕。
在红军时期,粟裕就对张鼎丞比较了解的,而张鼎丞也算是他的老领导,此时抗战两人再次相会,粟裕高兴的同时,也对张鼎丞充满了尊重。
张鼎丞是个非常纯粹的共产党员,他曾说过一句话:“我愿做一个长工,永远为人民服务,一直做到我的主人全体都过上好日子,不需要我服务的时候,我才不做,如果我的主人那时还不能过好日子的话,则我做到我最后一口气为止,这是我的志愿。”
正是由于张鼎丞如此坚定的信仰,所以中央苏区的老同志们对张鼎丞都很敬重,对于粟裕,张鼎丞也是了解的,特别是经过黄桥,车桥,天目山战役后,张鼎丞认为粟裕确实是我党不可多得的优秀军事人才,所以,他对粟裕很“爱惜”
1945年华中军区成立时,张鼎丞认为粟裕长期在华中工作,打仗,对这里的情况熟悉,所以,他便建议中央任命粟裕为司令员,自己当副司令员就行。
粟裕得知此事后,非常惶恐,他当然知道张鼎丞对自己的“厚爱”,但是于情于理,他都不愿僭越一步,所以,粟裕赶忙给中央回电,应该由张鼎丞任司令员,自己当副司令员。
粟裕的高风亮节,由此可见一斑。
对粟裕的坚持,张鼎丞也很感慨,他甚至还“批评”了粟裕一番:“我认为华中局的推荐、中央的任命是完全正确的......组织上早就从你这些年的作战经历看出你是一位大将之才,决心放手对你加以培养,要逐步在你肩上添加重量!你这样推三阻四,对革命事业可不是负责任的态度呀!”
粟裕心里明白,但是他始终不愿当老领导的领导,所以此事最终作罢,因而便有了毛主席在授衔时说的一句话:“1945年粟裕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
建国后,张鼎丞离开了军队,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职,1955年授衔,张鼎丞没有参加,如果参加的话,按照他的资历和贡献,大将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
在我心中粟元帅不比十大元帅差。
粟裕和林彪二位最会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