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高树勋起义成典型,为何47年却被抓?邓公:对他的处理不公道

一个用心的史迹 2024-06-03 05:20:35

“不许开枪,谁也不许开枪!”。

1947年6月14日清晨,“民主建国军”总部,时任总司令的高树勋早早便起床,思考跟着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后,该如何作战,才能大显神威。

突然,一阵噼里啪啦的枪响,将他的思绪拉回现实,侧耳倾听,枪声由远及近,是冲着总部来的!

来不及细想,高树勋一个健步,便冲进了会客室,拿起电话拨了个号,想询问外面发生了什么,此时,总部的警卫团战士们,已经冲了进来,一个个持枪拱卫在高树勋身前,神色紧张。

过了许久,电话那头都没有动静,叹息一声,高树勋放下电话,这是……电话线被人给剪断了!

这时候,来人已经到了总部大门,警卫团的士兵,都举起了手中的枪,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但高树勋却连下了个令所有人意外的命令——放下手中的武器,不许抵抗!

为什么不还击?因为高树勋已经猜到来的是什么人了,如果还击,只会把误会闹得更大,甚至……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果然如高树勋所料,来的是一群解放军战士,一进院子便大喊,让所有人放下武器,控制住场面后,又命令高树勋和保姆到后院去。

这时,屋里传来了女儿高继芳的惊叫声,高树勋担心万一哪个人擦枪走火,伤到自己的女儿,便对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说:“我女儿在前屋蹲着,让她也跟着吧!”。

等走进后院的会议室,高树勋看到了自己的夫人刘秀珍,他们一家三口默默无语,就在会议室坐着,从早上7点多,一直坐到晚上六七点。

期间,高树勋问门口的守卫要来信纸、信封,开始一封封的写信,写的什么内容,别人不知,但每封信的信封上,都写着13个大字——我海枯石烂心不变,要革命到底!

高树勋怎么也没料到,跑了一个前来策反的人,居然会引起解放军如此大的反应。

高树勋,河北盐城县人,也是个穷苦农村娃,仅读了4年书,便背井离乡,跑到天津、北京等地打短工谋生。

1916年,18岁的高树勋为了找条出路,他投奔了在冯玉祥军中当兵的舅舅。

当时的冯玉祥,正磨拳霍霍,准备讨伐复辟的张勋,高树勋赶上了这个节点,表现的有勇有谋,进入了冯玉祥法眼,被提升为手枪班班长,后来更是被冯玉祥带到了身边,成了他的贴身侍卫。

在首领身边,成长快机会也多,1918年,为培养高树勋,冯玉祥把他送进了学兵营,毕业后就成了机枪营的司务长。

要想成首领心腹,就得跟首领有相同的信仰,1920年,高树勋加入了基督教,冯玉祥一高兴,就把他提拔为排长。

接下来的日子,战争不断,高树勋捞军功的机会也不断,他越来越受冯玉祥重用,职位一步步攀升。

1927年的时候,高树勋曾替冯玉祥代理青海省主席,而此时,被冯玉祥视为心腹的韩复榘,还在排着队,等着当河南或者山东的“主席”。

虽然青海比河南、山东疲敝,但能把一省之地交给高树勋,也足见冯玉祥对他的器重。

中原大战过后,高树勋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26路军,高树勋任第27师师长,被蒋介石派去围剿苏区。

早在1927年,冯玉祥曾跟共产党人有过合作,高树勋对共产党人的印象,其实是不错的,因此,他打的十分消极,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也是嗤之以鼻。

1931年12月,在参谋长赵博生和旅长董振堂的率领下,第26路军1.7万人在宁都起义,投奔了红军,此事震惊一时。

身为师长的高树勋,害怕蒋介石追究他的责任,跑去天津,投奔了同是西北军出身的吉鸿昌,二人一起抗日。

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高举抗日大旗,高树勋响应号召,重回冯玉祥身边,被任命为骑兵师师长,后来在河北担任保安处副处长一职。

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高树勋被任命为河北游击区总指挥、第十集团军副司令、第二十九集团军司令等职。

在此期间,高树勋再次跟共产党人有了接触,1938年,高树勋挺进鲁西北,驻军盐山县一带,到这里的任务之一,便是跟八路军制造摩擦!

时任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萧华得到情报后,仔细研究了高树勋这个人,发现他为人正直,是真心抗日,而且不被蒋介石所喜,于是,采用了积极争取的策略。

高树勋率兵到盐山县的时候,萧华组织军民热情迎接,并拉起横幅,上书“欢迎高军长北上抗日”。

八路军的这一举动,让高树勋笑逐颜开,他登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热情演讲。

会后,萧华又把129师师长刘伯承的亲笔信交给高树勋,在信中,刘伯承高度赞扬了高树勋的抗日举动,痛斥石友三、鹿钟麟等人制造破擦,破坏抗日统一局面的可耻行径,并表示希望与高树勋能通力合作,赶走日寇。

八路军的坦诚相待,让高树勋很感动,他当即表示,大敌当前,虽属不同阵营,但抗日是第一位的。

在此后,萧华等人多次前往高树勋军中,与高树勋一起探讨抗日形式,并在高树勋军中宣传抗日主张,两支队伍相处的很愉快。

然而,高树勋想跟八路军和平相处,他手下的顽固分子却不愿意,见高树勋迟迟不执行蒋委员长的命令,他的手下就帮他动手了。

1938年冬,马皋如率部闯入八路军辖区,大肆征粮,对群众大打出手,当地干部出面阻止,结果一个区长被逼死,3名干部被活埋。

紧接着,高树勋“部下”梁连成,率部偷袭宁津县抗日政府大院,打死打伤数名同志。

此举,让八路军义愤填膺,他们也不可能一味忍让,萧华亲自带队,抓了这个梁连成等人,便召开公审大会,历数他们的罪状,将这些人处决。

反击之后,萧华才去找高树勋交涉,本来,高树勋就不愿制造摩擦,就理亏,在萧华的劝说下,他决定跟八路军握手言和,严格约束部下,继续一起抗日。

转眼时间来到1939年7月,日伪军在乐亭县宁家寨,将高树勋的部队包围,情况紧急,高树勋立马向周边的国军发电报求救,结果却没有一支部队前来救援,气的高树勋直骂娘。

无奈,他只能向八路军求援,收到电报,萧华二话不说,率军急行50里,赶到宁家寨,帮高树勋解了围。

八路军不计前嫌,拼死来救,让高树勋感动至极,从此,他再未跟八路军搞过摩擦。

1940年4月,高树勋干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那就是把他的结拜兄弟,投降日军当汉奸的石友三给活埋在了黄河边上。

此事一出,百姓们是拍手叫好,高树勋的威望,在群众中大大提升。

1942年,高树勋被调回了重庆,这时候他才知道,什么叫“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对于国民党的腐败,他是痛心疾首。

更令高树勋没料到的是,此次蒋介石把他调回来,竟是想把他这个异己给秘密除掉!

若不是冯玉祥得知情况后,向蒋介石求情,高树勋已是冢中枯骨。

得知这些事情后,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就开始积极争取高树勋,每当毛主席发表一篇文章,同志们都会拿给高树勋看。

不止于此,为了帮助高树勋在重庆打开局面,许多隐蔽战线的同志,以高树勋老部下的身份,来到重庆,帮他发展壮大。

1944年,高树勋被任命为冀察战区总司令,此时的他,已经与共产党员无异,为了更好的与八路军合作,他派亲信分别给彭德怀和刘伯承送信,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

也是因为跟八路军相处的太融洽,高树勋再次受到蒋介石猜忌,想尽办法削弱和分化高树勋的势力,给他们的待遇,比嫡系部队差了几十倍。

当然,这点委屈,对于高树勋来说,并不算什么,真正让高树勋为难的,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

抗战刚胜利,蒋介石就给高树勋下了命令,让他率部去前线跟八路军作战,怎么办?

不知如何是好,高树勋立马派部队中的共产党员王定南,去跟刘伯承见面,商议对策。

见到王定南后,刘伯承很高兴,因为他们当下的工作之一,就是争取被蒋介石排挤和歧视的部队,加入到人民的一边,高树勋就是其中之一!

为能顺利争取到高树勋,刘邓一面派西北军出身的晋冀鲁豫参谋长李达去做高树勋的工作,一面电告中央,让派人去把高树勋,以及他军中高级将领的家眷,接到解放区。

当得知妻女平安到达解放军,高树勋再无后顾之忧,1945年10月30日,他通电全国,发表了起义宣言,正是站在了共产党一边,这便是著名的邯郸起义!

高树勋是国民党第一位起义的将领,他的弃暗投明,震惊全国,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士气,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

当然,起义后的高树勋,并没有加入八路军,他的部队被命名为“民主建国军”,因为当时内战尚未打响,他加入八路,只会让局面更恶劣。

在起义一个月后,高树勋加入了共产党。

1946年1月,他给蒋介石写了封信,把解放区的所见所闻,告诉了蒋介石,并且告诫他,唯有用普选的方式,产生真正的联合政府,才能解决当前国家的问题。

1946年3月,高树勋又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身份,奔赴邯郸参加会议,在大会上,怒斥以蒋介石为首的独裁者破坏宪法草案修改原则。

1946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在花园口黄河修建合拢工程,企图水淹解放区,高树勋得知后,立马致电国民党管水利的大佬薛笃弼和黄河水利委员会赵守钰,不要助纣为虐。

也是因此,水淹解放区的阴谋破灭。

在高树勋四处奔走,呼吁和平建国的同时,我方已将高树勋树为典型,开始开展轰轰烈烈的“高树勋运动”,想尽一切办法,积极争取更多的国民党将领。

1946年5月,国民党第一八四师师长潘塑端率部起义;6月26日,国民党空军飞行员刘善本驾驶B-24轰炸机来到延安;9月18日,第三十八军孔从周、刘威诚率部起义。

这一切,高树勋功不可没。

然而,就在国民党将领接连起义之时,民主建国军却出现了状况,由于我方派去的政工人员的原因,这支队伍中出现了下级排斥上级,士兵反对军官等现象,而且愈演愈烈。

1946年6月,在刘邓的率领下,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人挺进大别山,根据地只留下少量部队和地方武装。

在这种情况下,部队给养就变得困难,于是,组织就允许军队适当的做一些买卖,民主建国军,主要做的便是布匹买卖。

1946年底,高树勋手下一个连长的太太去集市上买东西,向小贩伸了三根手指头,被一名保卫科的干部赶到了,他就怀疑有问题。

于是,这位连长被抓了,三木之下,和求不得?于是,一个个“通敌”人员被供出。

随着被抓的人越来越多,供出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营、团甚至更高的干部,都被抓了起来。

就在此风雨飘摇之际,高树勋原先在国军中带过的一个师长,派人来联络高树勋了,希望他“弃暗投明”。

看完这位师长的信后,高树勋立即派人把信送到军区首长手中,这个人也被高树勋下令关押。

谁料,看押的士兵夜里一个没注意,让这人给溜了,于是,高树勋也成了被怀疑的对象,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好在一点,还是有清明的人在的,当此时上报中央后,毛主席立即回电:“高树勋邯郸起义有功,必须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然而,别的同志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比如,曾在高树勋身边工作的王定南,就被关押了7年,1953年才被放出来。

因为这个事情,高树勋受到极大影响,直到1948年春,才被安排前往华北军区,当人副司令员一职。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转到了地方上工作,先后担任河北省交通厅长、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北省副省长等职,55授衔的时候,他也没获得军衔。

而当年的这个案子,查来查去,到最后也没了下文……

1972年,高树勋离开人世,享年74岁,在他离世11年后,河北石家庄召开了一场纪念民主建国军起义38周年的大会,也算是对当年的事情做了平反。

多年后,邓公提起这次事件,曾直言不讳:“我们对高树勋的处理不公道,他的功劳很大!”……

0 阅读:10
一个用心的史迹

一个用心的史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