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良
画面上方一只芦雁展翅下望,下方是另一只芦雁仰头与之相对,一顾一盼读来别有韵味。一侧的苇草,寥寥几笔,一挥而就。最后以淡墨铺就背景,留出所绘的景物,使雪中寒雁的情境立刻展现出来。这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的一幅国画作品。
两只芦雁,一上一下,一顾一盼,相互呼应。几叶苇草相衬,似随意挥洒,一任天然。看似简单的画面,却浓、淡、干、湿笔墨变化丰富。
画中有芦雁上下动势的变化与呼应,单单就同一只芦雁来说又有墨色浓淡,用笔粗细、曲直……的变化。同时苇草与芦雁相衬,以及一行长长的题款,又有整体疏密的变化。总之,整幅作品正是于对比中求变化,于变化之中求协调统一。
对于这幅国画,似乎感觉构图简单,用笔不多,而品味起来却越琢磨越有味道。其实,这幅作品正是以简求胜,通过简练的用笔,所反映出的却是极丰富的内涵,从而才会让我们感到回味不尽。
高凤翰(1683—1749),山东胶州人,清代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扬州八怪”之一。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晚年因病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曾为歙县县丞,署绩溪知县,后罢归。山水、花鸟俱佳,工诗,嗜砚。著有《砚史》、《南阜集》等。
作者:吴学良
版权声明:本文为吴学良原创作品,未经授权,勿要转载、盗取,侵权必究。欢迎收藏、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