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为何叫周易,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周易强调“君子自强”

谁的情感大放送 2024-06-28 17:31:22

所谓“周易”,按照传统解释,其中“周”为周朝,或为周全,意为无所不包、无所不备;“易”为变化,有日月变化为易之说。因此,周易就是周代一本研究万事万物变化的卜筮之书。

千百年来,中国无数顶尖学者研究周易,对这一解释没有提出异议,因此“周易”名称由来解释大致应该没有错误。

但大致没有错误,不代表没有错误,因为甲骨文出土之后,其中的“易”字字形改写传统认知,由此“周易”本义就值得重新理解。

甲骨文改写认知

对于“易”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然而,甲骨文中的易字却并非如此。

甲骨文中易字,见下图1、2、3,图1是双手拿着器皿、把里面的水注入另一个器皿里的象形,右下是双手形象,其中右手后演变为“又”,图2、3字形则是省去了双手。

由于金文中“易”常作赏赐的“赐”,且易与赐在音、形上存在相通之处,因此如今普遍认为“易”的意思是“给予”。当然,还有认为是“盥”的初字,或“益”的异体字,表示水满溢出。

但不管哪一种解释,把水(或酒等液体)注入另一个器皿的行为,必然出现的结果是两个器皿里的液体出现变化,或变多、或变少,由此引申为“变易、改易”,以及“交易”等。

因此,易字肯定不是“日月为易、阴阳变化为易”,许慎见到的应是大幅度讹变之后的小篆易字,故而作出了错误判断。

“日月为易”与“用手将一个器皿中的液体注入另一个器皿为易”,两者之易都可以解释为“变化”,但两者却存在显而易见的区别,因为前者是天道变化为易,强调自然的力量,后者是人为主导的易变,强调人的力量。

难怪周易强调自强

周易六十四卦中,最前面的两卦分别为乾卦与坤卦,代表天与地,相当于周易的总纲,属于定基调的两卦。

战国时期的《易传》(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对乾卦与坤卦,有两句千古流传的解释,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中,后一句中的“厚德”从何而来?本质上还是“行”或“做”出来的,因此与“君子以自强不息”,还是强调人的力量。

如果用“日月变化为易”解释,天道变化为易,遵循天道即可,何须自强不息、何须厚德载物?但如果“易变为人主导”,那么无疑就更契合这两句话的意思了,即君子自强以改变某些事情,这与中华文明强调自强、自力更生的特质是一致的。

难怪姬昌敢于造反

过去百年,周易研究成果之一,是在周易中发现姬昌谋划翦商。

易经中坤卦六三原文是“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其中的“含章可贞”,过去被解释为“含蓄地处事,保持住美好的德行”,但以甲骨文来看,这种解释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甲骨文中的“贞”是“卜算”之意,我们看到的卜辞里往往都会带一个“贞”。

近代周易大家高亨等学者综合文献、甲骨文等资料,判断认为“含章”应是“翦商”之意。显然,这么解释能呼应“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即能不能翦商可以卜算出来,如果不伐商,继续顺从商王的话,没有成就,但会一个较好的结局。

与后世造反首先考虑敌我实力不同,姬昌身处“重鬼神”的时代,首先要考虑的是鬼神或天道反应,鬼神是不是一直保佑商朝、不允许他人造反?一般人很容易被商朝信仰体系束缚住,对造反想都不敢想,但“可贞”说明姬昌打破认知束缚,应是确立了“天道无常、惟德是辅”的认知,然后由此发现“翦商”之事“可以卜算”出来,发现君子自强厚德可以带来王朝更迭的易变。

当然,君子自强改变政局,不代表否定上天的权威。根据天亡簋记载,武王灭商之后的第十二天,就去嵩山祭天,敬告上天克商之事,人间政权出现更迭。

最后,以中华文明特质看,为人主导的易变,强调人的主动性,显然更符合钻木取火、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表现出的自强自立的精神;相反,日月变化的易变,强调自然属性的主导,与中华文明的精神却不太和谐。

0 阅读:3

谁的情感大放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