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一生做了许多重要的决定,他曾多次将中国革命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中国革命最后能够取得成功,和毛主席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在日常工作中,在对待老百姓和普通战士的时候,毛主席却从没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他待人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可是1947年5月14日这天,当毛主席听到我军因为一次战斗牺牲了5名师级干部,他罕见地动怒了。毛主席下令一定要好好查清楚情况,最后还下令枪毙护送的负责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军一次战斗就牺牲了5名师级干部?毛主席为什么要下令枪毙护送的负责人?
护送人选发生改变1947年是中国革命最关键的时刻,我们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可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无耻地发动了内战,把中国人民创建美好家园的梦想打破,让刚刚看到和平的人民又一次身陷战火之中。
在国共两党几番交锋、相持不下的时候,为了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战略反攻,党中央决定于1947年4月召开冀察热寮代表会议。会议的规模十分隆重,参加会议的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代表团就有十几个,共有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为了方便各个代表团的出行,党组织决定将会议的地点定在热河。选定热河为开会地点,其实有一点冒险,因为当时的热河地区基本属于国民党的管辖区。所以为了保护与会代表的人身安全,党组织特别强调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
冀东区代表团共有13名代表,由政治部主任李中权带队,一个警卫排负责保障代表团的安全。代表团前往热河的时候,沿途一切顺利,没有遇到什么突发状况,顺利参加会议。
许多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与会代表对于解放战争的未来局势都抱有信心,东北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蓄势待发,随时准备给国民党当头一棒。会议历时40多天,1947年5月14日代表大会圆满地结束了,各地代表纷纷启程返回自己的驻地,准备投入激烈的战斗中。

冀东区代表团也在李中权的率领下准备出发,然而此时却发生了一个意外情况。护送代表团前来热河的警卫排,因为临时接到任务,要运送一批弹药先回驻地。这样一来,冀东区代表团就没有护送的警卫部队。
如果等警卫排回来再出发,时间就耽搁得太久。代表们全都归心似箭,急着返回各自的驻地。冀察热辽边区就主动派了一个骑兵连来护送他们,李中权见到骑兵连的时候,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他心里暗自猜测:“这个骑兵连能行吗?”

不是李中权看不起骑兵连,而是这个骑兵连和警卫排相比,差的太多了。警卫排都是三八大盖步枪,还有小机关枪和迫击炮。但骑兵连手中的武器明显都是落后的武器,更别说机关枪和迫击炮了。如果遭遇敌军部队,这支骑兵连能否抵抗?
想到自己来时一路风平浪静,李中权才不得不勉强答应。冀东区代表团出发了,一路上风餐露宿,希望尽快赶回驻地。
5名师级干部牺牲这一天代表团走到了柴胡栏子村,李中权看天色已晚,决定在此村休息一晚,明早再启程。因为柴胡栏子村是个小村,总共才30几户人家,一下子容纳不下那么多人。冀东区代表团有13名代表,加上警卫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共有200多人。

这些人大部分是普通群众,只有少部分是军人,战斗力非常薄弱。骑兵连因为村里地方狭小,只能到隔壁村驻扎。李中权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决定让代表团差点全军覆没。
经过一夜的休息,清晨天色微微发亮的时候,李中权因为放心不下,便来到村头哨兵站岗的地方。突然,他发现不远处人影晃动,好像有一支部队向村子方向走来。
哨兵急忙举枪示意,喝令对方报出番号。可是对面的部队竟然不答话,继续向前走着。李中权大叫一声:“不好,对面肯定不是自己人,赶快通知村里的同志们起来行动。”

代表团急忙集合,李中权和大家商议对策,最后决定派一人去邻村给骑兵连送信。其他人则一起抵抗,等待骑兵连救援。此时村口已经响起了枪声,时间非常紧急。通讯员迅速跑起来,很快就跑到了村外。
等到通讯员跑到隔壁村的时候,竟然找不到骑兵连。他急出一身冷汗,经过打听才知道骑兵连已经撤到北山上。通讯员在老乡的带领下终于找到骑兵连,然而骑兵连的连长竟然百般推拖,说根本就没有敌人进攻,不同意派兵营救。
此时村里的形势严峻,敌人已经将柴胡栏子村团团围住,枪声在耳畔经过,包围圈越来越小。敌众我寡,敌人火力猛烈,一发发炮弹击中房屋,很多人在炮声中倒下。

眼见骑兵迟迟不来救援,李中权和苏林燕等几位代表一商量,决定先销毁重要文件,然后组织全部人员突围。代表团的几十人一同向外突围,苏林燕在突围过程中不幸中弹牺牲,王平民和几位代表也先后倒下。
李中权的右臂和后背也被子弹打中,鲜血顺着身体流淌,最终他在警卫员的保护下冲出重围。李中权因为失血过多,身体摇晃着就要倒下。正在千钧一发之际,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原来是远处赶来的救援部队。
救援部队的卫生员为李中权进行简单的包扎后,将他送往后方医院。当李中权看到战友们关切的眼神时,他知道自己得救了,其他代表也得救了。

而王克如和冀光同志则被敌人包围在一座房子里,敌人放火烧房子,想要活捉他们。为了不落入敌人手中,他们决定以身殉国,在最后的关头自尽身亡。他们没有等到救援部队的到来就离开了大家……
后来救援部队将围攻的敌人打散,敌人仓皇逃窜。最后清点人员时发现牺牲了22名同志,其中包括5名师级干部。

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非常愤怒,5名老革命的牺牲,对中央来说无比是巨大的损失。毛主席下令:“骑兵连连长和指导员都抓起来,一定要给我好好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骑兵连长开始还在狡辩,他谎称没有看到敌人包围村子,不是故意拖延救援。可是在铁的证据摆在面前的时候,他无力地低下了头。原来骑兵连早就发现了敌军,可是他们没有恪尽职守,不去积极营救自己的同志,反而做了逃兵。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根本就没有敌人,觉得是在危言耸听。

包围代表团的敌人,是解放军攻打围场和隆化时逃窜出来的。他们当时只是路过柴胡栏子村,听村民说有共产党在村里,这才悄悄包围的村子的。
经过严格地审讯,最后将骑兵连长和指导员都枪毙了,可是这却无法挽回已经牺牲的22名烈士的生命。让我们记住这些烈士的名字——苏林燕、王平民、王克如、冀光、胡光里……他们的鲜血不能白流,他们的英勇事迹将一直被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