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军医回忆诺门罕14三次连续大规模夜袭作战,共伤亡5000多人

大肥肥文史说 2024-08-11 19:00:37

作者:松本草平、华野,李兆晖译

补充资料:

4. 【战史记录】

第23师团的疯狂反扑 — — 夜袭

小松原师团和安冈坦克师团的接连失利,让关东军总部一 筹莫展。

通过对西岸巴音查山和东岸巴尔夏嘎尔高地两次典型 战斗的分析, 一些日军前线指挥官终于从骄狂中逐渐清醒过来, 开始认识到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与装备精良的苏联红军正面作战, 双方实力差距有多大。

他们纷纷建议,今后应尽量减少白昼大 规模交战,在重型火炮和新型坦克抵达前线之前,下一步应主 要利用恶劣天气或夜晚进攻,发挥出日军步兵部队众多和擅长 夜战、近战、拼剌肉搏的优势。

小松原认为这些建议有道理,同安冈交换下一步作战方案时,提出了先用步兵夜袭或歼灭东岸苏军一部,或夺取部分阵地,以求稳扎稳打的设想。

安冈的坦克部队缺油少弹,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唯一还保存点战斗力的玉田第4坦克联队,7月6日清晨突遭苏军第11 坦克旅6辆坦克的袭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幸亏山县联队救援及时才得以逃脱,这一下又损失了中型坦克6辆、轻型坦克5辆。第4联队彻底丧失了战斗能力。

此时,安冈手中已无可战之兵,对小松原的步兵夜袭计划只有赞同,也提不出什么异议。

方案上报到关东军总部,参谋长矢野也感到目前这种状况下别无良策,即批准了夜袭计划,为此关东军从驻海拉尔的第8国境守备队(旅团)抽调出2000多名经验丰富的老兵,补充到第23师团冲抵渡河作战中的减员,几十门崭新的速射炮和上百挺重机枪也陆续运抵前线。

第23师团和第7师团各步兵大队都接到了夜袭命令,纷纷组织工兵分队和“肉弹突击”队进行模拟训练, 一时间,诺门罕前线的日军各部队磨刀霍霍,杀气腾腾。

第二次诺门 罕之战时,日军一 个重机枪小组正火 力掩护步兵班利用 黄昏向前小心翼翼 地攻击。在苏军强 大的火力打击下. 夜袭或利用恶劣天 气偷表成了日军后 来惟一的战法。

7月7日夜,天空下起了淅淅小雨,夜色漆黑,日军展开了第一轮夜袭,各联队悄悄向指定位置潜行。苏军一支装甲侦察分队意外地与第23师团第72联队遭遇,西岸苏军152mm重炮群在侦察兵导引下,马上对日军步兵集结区域进行了暴风骤雨般的轰击。日军无处可躲伤亡巨大,中队长以上的军官阵亡了一多半,进攻是不可能了,酒井带着残部光收尸就忙活了一夜。

第7师团更是出师不利,第26联队还未走多远,就被一支执行“进攻防御”任务的苏军坦克营给缠住了,双方你来我往打了半天,待须见大佐摆好阵势,苏军的坦克营早撤走了,这时天近黎明,夜袭只好作罢。

其他联队还算顺利,按时到达了潜伏地点。

晚10时,日军集中2个野炮联队70余门75mm 野炮对苏军一线阵地进行 了30分钟的火力 急袭,随后各路日 军同时发起了进 攻。第24工兵联队 照例是冲在最前面 清障排雷,被苏军 的机枪和迫击炮打 死打伤不计其数, 联队长川村也在排 雷时被诡雷炸死。

障碍扫清后,日军 各“肉弹突击”队和新调来的火焰喷 射器小队迅速扑向苏军各火力点,黑夜中爆炸声此起彼伏,火 光冲天。缺乏夜战训练的苏军步兵连队顿时慌了,经验不足的 一线指挥官忙乱之中竟下达了放弃阵地的命令,防线立刻垮了。

日军在发起 “猪突攻击”。在自 动火器的打击下, 如此密集的冲锋队 形,无异于一场冒 险的自杀。

苏制120mm迫击炮

日军九〇式 75mm 野炮初期型。 1932生产的这种 炮虽然射程很远 (可达13.8公里), 但并不受部队的欢 迎。日军主要是嫌 这种炮比其他的 75mm 野炮重,这对 机械化程度不高的 日军来说是个极重 的负担。

太平洋战 争后期九○式野炮 经常被当作反坦克 炮使用.用来攻击 美军的M4 中型坦 克。后期生产出的 这种装橡胶轮胎的 野炮,日军称为机 动式.意味着便于 小型机动车章引。 上图大铁轮的为初 期型, 一般由马匹 牵引。

日军趁势夺取了苏军一线阵地,夜袭成功的信号弹先后在几处 高地上空升起,小松原和安冈放下望远镜,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夜袭成功”的“捷报”立刻上报给了关东军总部。

天刚亮,苏军就展开了猛烈的反击, 一排排烟幕弹落在了 日军刚占领的阵地中央,四处弥漫的烟雾呛得日本兵涕泪满面, 整个前沿形成了一片浓厚的烟雾云,什么也看不清楚。

苏军的 BT快速坦克群趁机高速冲进了日军速射炮阵地,连打带压,将日军辛辛苦苦忙了大半夜才拖上来 的反坦克炮撞了个七零八落,苏军 第5机枪旅也一拥而上把日军全部 赶出了阵地。

日本兵被苏军坦克撵 着屁股一直打回了出发阵地,苏联 的轰炸机群同时把一堆堆炸弹扔到 了第23师团各联队的头顶上, 一路 上关东军是连滚带爬、狼狈不堪。小 松原师团白忙活了一夜,除了遗尸 上千之外,什么也没捞到。

7月8日晚,夜空又下起了小雨,第23师团由于前夜受创严重还未恢复过来。第二次夜袭就由第7师团担纲(第26联队和第28联队棍川加强大队共6000余人)。

出发不久,小雨变大雨,大雨成暴雨,不一会儿地上积水过膝,泥泞不堪,日本步兵一步三滑,跌跌撞撞地向前摸索行进了半夜,在途中又迷了路。

第26联队的曹长谷原回忆:“雨水之大是一生从未见过的,虽然出发前都穿了雨衣,但不到一分钟就从上到下全湿透了,背包、皮鞋全灌满了水,沉得根本迈不动腿。大伙冻得嘴唇发紫,后来,雨水打到脸上眼晴都睁不开了,只好闭着眼睛一个拉着一个向前挪。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是想这会不会是神不满意我们这些人,对我们的一种惩罚呀。”

下半夜雨逐渐停了,第7师团才好不容易靠近了苏军第149摩步团阵地。可是苏军白天早悄悄地在前沿布设了一种新型阻拦步兵的钢丝网,这种细弦一般的刺网贴近地面10公分左右,直行绊脚,伏行挂肩,苏军昵称之为“琴弦”。

几千名日军很快便被“琴弦”给缠住了,第149团发现有夜袭之敌,立刻呼叫炮火来袭。第149团团属炮兵连早将前沿每块区城编好了号,测定好了射击单元,接到通报后按测好的数据一通猛打,进退两难的日军在炮火打击下叫苦不迭,最后丢下大片尸体逃了回去。

夜袭屡屡失手,令小松原恼羞成怒,他决定孤注一掷,集中诺门罕战区所有的日军部队,再次发起集团冲锋,以兵力优势冲垮苏军防线。

出发前各联队的主官都搭乘第2飞行集团专门派来的几架运输机侦察了一番地形和进攻路线,师团部还为进攻部队配属了通讯分队,规定了相互联络的信号,并命令炮兵联队将射程较近的克式山炮(这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产物,最大射程不足10公里)尽量向前移动,以伴随步兵冲锋提供火力支援。

7月9日夜10时,日军开始集中所有炮火进行弹幕射击。随着炮火的逐步延伸,近2万名日本步兵一起冲出了掩体,端着刺刀呐喊着发起了集团冲锋。 一时间日军歇斯底里地叫喊声响彻了整个诺门罕夜空,令人毛骨悚然。

朱可夫通过前几次夜间战斗,初步摸清了日军的夜袭规律 和战术特点,为解决苏军不习惯夜战的弱点,他一方面向前线 部队配发了大量的曳光弹和照明弹,并向各炮兵团、营提供了 两个基数的燃烧弹,另一方面又从防空部队中抽调出12部探照 灯车秘密开赴前沿,还紧急为坦克、装甲车换装了大功率远射车 灯,准备把日军进攻时的黑夜变成白昼。

苏式探照灯车。苏军在卫国 战争时,也曾多次 利用声光效果震撼 敌军,取得过较好 战果。这是1953年 中国军队装备的苏 式探照灯车。

当日军冲锋到苏军阵地前沿时,苏军突然打开了所有灯光, 几千发照明弹也先后升空,几平方公里内一片光明,燃烧弹、曳光弹像节日的焰火一样四处开花。上万名突然暴露在强光下的日军一下子惊呆了,傻傻地愣在了原地,半天没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

苏军前沿的所有武器一同开了火,成片成片的日军士兵被打倒。双方的冲击与反冲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士兵的尸体漫山遍野都是。

打到最激烈时,苏军的师长、团长们都赤膊上阵,带头与敌展开肉搏。日军不顾死活像发疯一般向前猛冲,就在第149团感到快要顶不住的时候,战前刚刚配发的波波沙 (PPSH) 早期型冲锋枪在近战中发挥了作用(由于主要是用于战场实验,当时只配发到第149团班长一级)。

拉开架子准备拼刺的日本兵被这种弹鼓装有71发子弹的冲锋枪打得血肉横飞, 一些活下来的日军士兵以后一提及这种武器便心惊胆战。日军实在承受不住这种打击溃退下去,第149团顶住了第一次攻击。

午夜时分,日军的伴随火炮运了上来,小松原命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先击灭苏军的灯光。克式山炮开始抵近射击,苏军的探照灯车被一一击毁,四处横飞的弹片也将装在坦克上的车灯大部击碎,光线顿时暗了下来。

由于两方几乎胶合在一起,远在西岸的苏军重炮部队怕误伤友军不敢开炮,急得干瞪眼,而日本炮兵则越打越猛,最后索性赤膊上阵,将一发发炮弹不停地填进发烫的炮管中 … …

多年的军国主义教育和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使日军官兵普遍有一种亡命徒似的作风。在日军指挥官的带领下,日军各联队接着发起了第二次集团冲锋。

苏军的照明弹已消耗殆尽,黑暗中第149团的盲目射击根本压制不住日军走火入魔般的进攻,半夜1时左右,前沿阵地被突破,大批日军涌入防线,第149团团长列米佐夫少校率队反突击时牺牲。(为纪念这位勇敢的团长,后来苏军将此处阵地命名为列米佐夫山冈,并于8月29日在此歼灭了最后一股抵抗的日军。)

失去指挥的第149团被迫放弃了一线阵地向纵深撤退,两侧其他几个高地的守军也按预定计划一起撤了下来。

天亮以后,小松原发觉刚占领的这几个高地成了第23师团的“鸡肋”。苏军密集的炮火将每个阵地都严密地封锁住了,日军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各步、炮 大队只能蹲在战壕里一动不敢动,每天光为了送水送饭就要伤 亡多人。

守下去代价颇大,要放弃两万多官兵血战多日才得到 的这些阵地,脸面上又说不过去,再说关东军总部也绝不会同 意。此时,小松原隐隐感觉好像是中了朱可夫的“请君入瓮”计, 这样消耗下去,第23师团会逐渐油枯灯灭。

据战后统计,关东军这三次连续大规模夜袭作战,共伤亡 5000多人,队属火炮损失了1/2左右,苏军阵亡263人,防线 后缩2公里~3公里。谁都看得出,关东军得不偿失。观战的德 国武官目睹了日军这些疯狂的举动后,瞠目结舌,给国内发回 的报告中称日军的战术水平至多处在第 一 次世界大战初期。

补充资料:

日苏两军二战时对冲锋枪的不同认识

日本直到战争后期才有一支海军陆战队装备了百式冲锋枪.还是实验性质的。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不适合装备冲锋枪,所以一直没有将冲锋枪列为步兵标准 武器。

其原因有二:

(1)日军战术思想严重落后,认为还是步枪打得准,宁可保 证步枪和弹药的质量(其实连这个也没有做到).也不浪费资源造冲锋枪(冲锋枪 对弹药的需求量远远超过步枪,但不及步枪准)。

(2)日本工业生产力有限,无法 大量地制造冲锋枪和弹药。

苏军正好相反,苏军二战时的冲锋枪产量最高,使用最广泛,前线的步兵几 乎都放弃了步枪而改用冲锋枪。

原因也很简单:苏军作战经常靠人和武器数量上 的优势取胜,需要不断地用新兵补充战场损失。新兵接受训练的时间很短,不可 能反复练习枪法。因此.冲锋枪要比步枪更适合苏联的战术。

苏制PPSH38冲锋枪。

PPSH是一种在许多方面都非常卓越的武器。与德国的WP40 冲锋枪相比,它 显得相当平凡,但比MP40更加可靠,有更高的射速,能装两倍于MP40的弹药,发射更大威力的枪弹, 被称为二战时期最好的冲锋枪。

它包括一个冲压和焊接的枪管护管,机匣安装在木枪托上,非常适 于战争时期简单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射击时,其射击效果类似于M 卡宾枪,抛壳非常有力,而且可 以很快进入射击状态,几乎不后坐,枪口不跳起,连续发射几百发枪弹几乎不出故障。

1938年,苏 军仅生产了8000余支该冲锋枪的早期型PPSH38, 基本都用于远东地区的红军部队测试。战斗中发现 弹鼓易吃土、供弹口部位易变形等问题。

1942年初,继苏军反复测试改进后,PPSH41 冲锋枪开始大 量生产(如图)。朝鲜战争时我军曾部分装备过其后期改进型。

日军的“猪突攻击”自杀式冲锋

猪突”.即像野猪一样勇往直前地冲锋。日军历来强调进攻,机械地认为进 攻是惟一的手段,其《作战要务令》中要求各部队必须将进攻意志彻底“信念化” 即使相差悬殊,也要果断发起冲锋,到侵华战争时,这一理论发展到顶峰。

物质匮乏是日本的先天不足,日军从日俄战争中得出的经验是:勇敢的精神 和娴熟的拼刺完全可以战胜强敌。

对部队片面地强调精神教育,“九一八”事变和 七七事变后,面对弱小且缺乏训练的中国军队,日军这种亡命徒式的冲锋取得了 一定的战果,就更助长了日军“进攻至上”的思想和理论的发展,使其越发轻视 物质的作用和威力。

当日本的国策把苏.美等强国悄悄列为假想敌后,日军认为,高强度的训练, 为国捐躯的精神和勇敢无畏的进攻足以弥补装备和物质上的不足.

片面地强调集团冲锋、猪突进攻,轻视防御作战思想和理论的研究,以及对 防御作战缺乏精神上.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在诺门罕战争中和太平洋战争后 期.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日军的全面溃败。

如;1943年5月11日,美军 一个陆战师在浓雾掩蔽和几艘战舰的火力支援下,在北太平洋的阿图岛登陆,经 过反复激战.守岛日军大部被歼,剩余2000多人退入群山中,美军为此大伤脑筋, 因为清剿残兵不但耗时费力,伤亡也大。

谁知,日军竟在次日清展发起了一次自 杀式冲锋,除26人被俘外。其余皆被打死在美军阵地前.让美军指挥官长舒了一 口气。

对一个猝不及防、病弱无力的人来说,野猪狂冲过来的确很危险:但对于 一群弯弓搭箭的猎户来说,冲过来的野猪正好是盘中餐,

1 阅读:164

大肥肥文史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