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宝妈13年生了9个娃,正备孕第十个,丈夫竟是上市公司老板

浩广说育儿 2025-02-19 19:18:49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婚后不想要孩子,理由是“养不起”“累”,但在浙江的一位34岁宝妈田东霞身上,一切似乎都被颠覆了。

她已经连着生了9个娃,而且还准备要第十个。

有些人听到这里,或许会忍不住感叹:这得多大的精力?

背后还有怎样的理由?

故事从她年轻时的一次人生抉择说起。

年少辍学南下打工,夫妻共赴艰难创业路

田东霞出生在豫皖交界的一个小山村。

她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生活从小离不开“吃苦”二字。

因为家里贫困,田东霞只能在念完初中后辍学,跟着村里人南下打工。

在外打工的日子并不好过,那时候她未满18岁,做的都是又累又脏的活,但工资却少得可怜。

每个月工资一发下来,除了自己最基本的生活费,其余都会寄回家。

就是在这段日子里,她认识了赵万龙,一个同样从农村出来打工的小伙子。

两人因相似的经历相互倾诉,相互鼓励。

赵万龙个子不高,黝黑的皮肤,满脸写着农民孩子的质朴,但身上有一股干劲,总想着有朝一日生活能更好一些。

后来,两人经过家人的介绍走到了一起。

婚后,赵万龙也没有放弃心中的创业梦,他和田东霞一起省吃俭用,开办了一个小工厂。

那时候,两人带着刚出生的孩子住在厂房的一角,一张床外加一张桌子就是所有的家当。

13年迎接9个孩子,怀胎不断背后的家庭观念

田东霞第一次怀孕时,还在帮助丈夫打理工厂里的大小事务。

女儿出生后,她很快又迎来了第二胎和第三胎。

两个双胞胎男孩的到来,让这个年轻的家庭热闹了不少。

不过,孩子一多,生活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为了保证孩子们能有更好的生活,夫妻俩商量后决定把几个孩子先送回老家,由田东霞的父母照料。

尽管对于孩子无法每天陪在身边,田东霞心里有一种隐隐的愧疚感,但她更加下定决心:只要夫妻俩的日子熬过去,一家人就一定能团圆。

至于为什么要生这么多孩子?

在田东霞眼里,多子多福是她自小受到的家庭观念。

从她的成长经历来看,这种观念根植于她的生活逻辑里:“有孩子,就像有了未来的希望。

”而丈夫赵万龙也乐意这样一个“热闹”的家庭氛围,加之家庭经济逐渐稳定,每迎来一个孩子,夫妻俩都会觉得是生活的又一次“奖励”。

就这样,他们走进了“生娃—养娃”的循环。

从小作坊到大集团,创业成功后的田东霞夫妇

随着孩子一个个来到人世,赵万龙的小工厂也越做越大。

从一开始只有几个人工、勉强维持的小规模生产,到后来的万正电源集团有限公司,夫妻两人熬过了很多别人难以想象的日子。

赵万龙每天早出晚归,开拓人脉、抢订单。

田东霞则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打理工厂里的内务。

虽然她只读到初中,但对于每天流水线上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她从来不含糊。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工厂越做越大,订单量也翻了好几倍。

终于,他们搬出了之前那个简陋的工厂宿舍,换到了现在的3亩大别墅,过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富足生活。

这里承载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事业,也是家庭的希望。

如今的赵万龙已经成了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而田东霞则成了“超级妈咪”,日常生活从未与孩子脱节。

宝妈育儿经分享,9个孩子的生活如何打理

看到田东霞家如今的生活,很多人都会忍不住问:9个孩子,怎么管?

田东霞的回答总是带着笑意:“家里两个保姆,司机也帮忙,时间分配好就没问题。

”但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并没有那么容易。

每天早上5点,她就得起床为9个孩子准备早饭。

从最小的女儿到最大的儿子,每个孩子都应有独立的照顾和计划。

放学的接送,要分好几个安排,晚高峰的时候开车简直像打仗。

她也喜欢拍短视频,分享自己一家人的日常。

视频里,家里孩子有学书法的、有练钢琴的,父母的陪伴自然少不了。

在育儿上,她并不是那种“放羊式”的父母,而是更加注重一些家庭的纪律和责任感。

她总说:“生孩子容易,可养育孩子才是真正的考验。

”她的这些方法,也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田东霞还时常鼓励身边的年轻人:“生孩子没那么可怕,关键是家庭要同心。

”如今,她和丈夫又在备孕第十胎,或许他们的“热闹日子”还会越过越长。

结尾:一个家庭的选择,折射生活的宽度

田东霞夫妇的故事,或许放到现在的社会来看,并不多见。

但这正是一个家庭选择的体现。

有人愿意生一个孩子,细心栽培;有人愿意多生几个孩子,享受家人之间的热闹与支持。

田东霞不在意外界评论,她只在意自己的家庭是否幸福,孩子是否能够健康成长。

归根结底,无论选择怎样的生活,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有的“打法”。

他们的故事或许给人启发:用双手打拼来的幸福生活,那份满足和滋味,也许只有自己能真正体会。

0 阅读:27
浩广说育儿

浩广说育儿

每日更新,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