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营长回乡,有人问他带兵多少,如实回答1600余,却被怀疑说谎

历史局面喵酱子 2025-02-07 10:43:55
前言

有时候,没消息那就是最好的消息。抗战前线那边,实时消息传得不全乎,那些战士,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搞不好连名字都没留下来。家里牵挂着他们的亲人,要是没消息,就还能有个念想。

1949年,杜博这个在外征战了好多年的“小伙子”回乡探亲。家里的路,他熟得很,可眼前的房子却让他忍不住泪流满面,就那么一个风一吹就倒的草屋。

屋里正织布的老人慢慢站起来,走上前来问道:“小伙子,你要找哪位?”

“娘,我来。”杜博一看到那张熟悉且满是沧桑的脸,就立马走上前紧紧抱住母亲,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他娘边抽搭着边说:“人活着就成,活着就好哇。”

一、带兵1600余人?

杜博走的时候,还是个瘦瘦小小的少年。等回来的时候,就长成挺拔得像松树一样的男子汉了。他妈妈从来没见过儿子成年后的样子,也不清楚他独自在外面打拼都经历了啥。好多年之后,母子重逢,心里想的就只有当下这团聚的时刻了。

杜博生于1928年,1938年就加入了八路军。杜博小时候跟普通农家孩子没什么区别,可他跟小朋友玩耍的时候,讲的都是革命英雄的故事。

当日军在东北越来越张狂的时候,河北的老百姓肯定也听说了这事儿。侵略不断推进,冀中区的根据地建设也就开始安排上了。

冀中区也出现了全民抗战的热闹景象。家里差不多所有男的都参加进去了,因为任务重,那当然是兵力越多越好。这样一来,才十岁的杜博就符合招兵条件了。

杜博有了想法的时候,妈妈一开始是不答应的。她讲:“你这小娃子,去了能做啥,待在家里还更安全。”

杜博年纪小,可他不服气,说道:“他们能做的,我也能做,我又不是长不大了。”

后来,杜博就跟着深泽县那八千多人一块儿加入到八路军的队伍里去了,然后就开始打游击。那小村子原本人就没多少,人都参军走了之后,村子就更冷清了,就剩下些妇女、老人啥的在家里眼巴巴地等着。

杜博参军之后,那可是既幸运又聪慧灵巧。他年纪轻轻就进了抗大学习,后来炮兵学校成立的时候,他也顺顺利利地加入进去,成了一名专业又优秀的炮兵战士。

那时候,咱们国家的炮弹又少又紧张,光有满肚子学问可不行。于是,郭化若就跟他们讲:“炮,得自己到敌人手上去抢。”

杜博到处辗转,想当炮兵的希望变得越来越小。一直到了1946年,杜博当上了炮兵连长,在打仗的时候弄到了不少大炮。炮兵有了大炮肯定高兴,杜博的本事也慢慢展现出来了。

杜博升任营长。他带着炮兵营投身解放战争,炮兵的装备越来越多,胜仗也越打越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希望的曙光终于照到了大地上。这时候,杜博终于能够回到自己好久都没回去过的家乡。他一回到村里,村里的乡亲们那是特别羡慕,对着杜博母亲就说:“可算是盼回来一个,也不知道我家的啥时候能回来。”

杜博听完就讲:“牺牲的烈士是有抚恤金的,你们不用再挨饿了。”

可杜博的话就像耳边风似的,老百姓都不想去领。为啥?在老百姓心里,只要没消息,那就意味着人还活着。

之后,老百姓们都很乐观地面对生活,大家七嘴八舌地向杜博打听当兵的事儿。说到你们营有多少人的时候,杜博想都没想就说:“一千六百多人。”

百姓愣了几秒,然后就自己笑起来了,顺着杜博的话应道:“好。”

杜博没把这事儿放心上,可没几天,村子里就传开了“杜博说谎”这种闲话。妈妈就安慰他说:“甭理他们,都是些没见识的人。”

杜博压根就没太当回事儿,部队里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一下子也解释不清楚。

二、“炮兵营”

老百姓觉得,炮兵营大概就是五六百人。但老百姓不知道,战场那可是很凶险的,啥变化都可能发生。对部队来讲,炮兵专业人才越多越好,这对打仗可太重要了,缺了可不行。

他们一开始不被人看好,后来却不断发展壮大,成了一支崭新的队伍。从没有武器,到后来走到哪都能有所收获,这中间可是吃了不少苦的。

我军的第一支炮兵部队,就是在走走停停的过程里组建起来的。在北满,他们就跟发现了宝藏似的,瞅着满地的武器装备。这些都是日军留下来的,不过那些能用的、好用的早就让别人给拆走了。

不过炮弹残留可不少,这么着,他们就开始行动了。最开始这项工作是朱瑞带队负责的,他下命令道:“不管啥地方,不管有没有,咱们都得去找找。炮可是很重要的,绝不能放过任何机会。”

眨眼间三个月就过去了,这些找炮的人把北满都走遍了。那地方荒无人烟,寒风飕飕的,可这也没法拦住他们的脚步。他们心里就坚守着一个信念:“不能让学的知识白学了,得发挥自己的本事去填补空白。”

当地人跟他们都快熟络起来了,每次只要一出门,就会有人问道:“这回又打算去哪儿?啥时候回来?”

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回报,上百门火炮都被他们收入囊中,而且火炮种类特别多,野炮、步兵炮、山炮等啥样的都有。

四野的炮兵那可老厉害了,相当出色。毛主席都认可他们!他们就靠着自己的本事,把自己的态度给打出来了。在杜博看来,只要是为国家出份力的事儿,那都是理所应当的。

三、百姓的灾难

抗战时期,老百姓可是一股绝不能被小瞧的力量。整个抗日战争自始至终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故事。

杜博的老家河北也被日军侵扰、扫荡过,关键是他们为图自己方便,还会在村子里建个据点。

存在里都有哪些行动?春秋季是老百姓最忙的时候,忙了一年,耕种到这时候终于能收获了,这本该是个高兴的日子,可也是担惊受怕的开端,毕竟得失就在一瞬间。

只要百姓家里有粮食,日军就会给扫荡得干干净净。而且到了春天该种地的时候,日军还会妨碍农民种地。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老百姓家里没吃的了,想反抗也没那个力气了。

并且,日军搞建设的时候,最先被欺负的就是咱中国老百姓。谁要是不去干活,那可就有性命之忧。这可比在地主家干活还惨,在地主家最多也就是挨挨拳脚,可给日军干活是啥回报都没有,还不敢有半句怨言。

就这样,杜博和村里别的年轻人一样,在日军的炮火下顽强抵抗着。村里的老百姓太清楚日军有多残忍了,他们心里明白,那些没回家的孩子和丈夫,多半是凶多吉少,可没有消息对他们来说才是更愿意看到的。

结语

杜博回乡的时候,老百姓可高兴,就好像是自己家人回来似的,这对大家来说也是一种慰藉。杜博在炮兵营里可是使足了劲儿,挑起了大梁,给国家安全又添了一份保障。

他们在枪林弹雨里顽强生存,靠着实力和毅力为国家效力。哪怕年纪不大,也一样能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采。

后来母亲告诉杜博:“你真让我骄傲,你坚持得没错。”

0 阅读:44
历史局面喵酱子

历史局面喵酱子

历史局面喵酱子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