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经是2022年,时代在飞速发展,很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并深深依赖的物件,让我们觉得似乎事件本因如此。可再往前几十年,在我们(本人80后85前),当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还不存在的时候,我们能会想起,过去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现代通讯工具
人是群居的社会性生物,彼此之间需要交流才能维持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我们感受到了现代通讯工具的便利让人无处遁形,而在这些工具出来之前呢?
不用追溯太远,三四十年前吧,我们已经有了诞生于19世纪,发展于20世纪的电话,通讯已经不再靠吼。可是,那时能够安装电话的家庭,少之又少。那时,普通人的通讯,除了最简单的找熟人带口信,就是书信了。
信封,信笺纸,五颜六色的邮票,绿色的邮筒还有骑着绿色的三八大杠自行车的邮差,连接着人们的心灵。
记得那时的交通不发达,书信一来一回,十天半月常有,等待回信,也许是最美的期待。遇到急事,还有一种比书信更快的通讯方式,那就是民用电报。
年幼的我从未和家人去邮电局局拍过电报,但见过家人接收过亲戚的电报,极为精简的语句传递着紧急的消息。
90年代,人们生活条件提高了,固定电话渐渐走进了老百姓的家庭。我记得我家是在90年代中期装的固定电话,初装费很贵,好像是3000元(时代在发展,现在装固定电话,似乎不要钱了吧)。有了固定电话,老百姓的通讯就方便了。
固定电话走进家庭,只要人在家,随时可呼叫。
走出家门,固定电话就不好使了,人海茫茫,如何联系。那时的人们,似乎更注重诚信吧,因为出门在外的联系不便,所以,在固定电话中说好的事,约好的时间地点,就一定要去做到,不能放了人家鸽子。不然你有什么变动别人不知道,很麻烦的。
其实,那时已经有了移动通讯工具,比如大哥大。
”手持大哥大,走遍天下都不怕“,砖头形状的移动电话,是当时最先进的通讯工具,也是身份的象征。
昂贵的大哥大从来没有普及,90年代迅速普及开的个人通讯工具,是大哥大的小弟,小小的寻呼机,俗称BP机,港片中成为”拷机”。
中文寻呼机是高档货,当时作为初中学生的我,只有仰慕。
进入21世纪,在BP机很快会被淘汰的时代,我拥有了一台我姐淘汰的数字寻呼机,和这照片上的比较像。
90年代末,一种比大哥大更小巧,价格更亲民的个人通讯工具,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闯入了寻常百姓家。这便是移动电话,俗称手机。手机,延续至今,至此,拥有了手机,天南海北,人,无所遁形。
摩托罗拉CD928,我爸在1999年卖得第一部手机,这部手机,也在我2003年上大学时,传到了我的手中。
爱立信手机,刘德华和关之琳的经典广告手机
21世纪初,手机迅猛发展,国际巨头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三星、索尼、阿尔卡特、西门子、黑莓;国内品牌科健、波导、夏新手机的手机层出不穷,造型的想象力十分丰富,直板、翻盖、滑盖、双层全键盘、旋转、全键盘……白屏/蓝屏手机,很快进化为彩屏手机,逐步有了拍照功能,以及最初的上网功能。
诺基亚的经典
有点意思
诺基亚经典的滑盖
智能手机的前身?
我最喜欢但从未拥有的黑莓全键盘手机
在手机百花齐放的时候,移动固话小灵通也掀起了江湖风云。
小灵通接入的是城市固定电话网络,资费便宜。而这款UT斯达康不知道什么型号的小灵通,见证了我大学的爱情。
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末尾,苹果手机异军突起,掀起了革命,带来了智能手机的变革。手机,也不再只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成了个人信息智能终端,移动互联,开始正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三星、HTC紧随苹果抢占份额,华为、联想、酷派、中兴(俗称中华酷联)、小米、OPPO、VIVO掀起了国产职能手机的逆袭之路。
与通讯工具相关的,是与之匹配的即时通讯软件,有E-Mail,ICQ、QICQ、QQ、UC、飞信、微信……从电脑端到手机端,至此,一张让你联络整个世界的通讯网络终于形成了,你,再也逃不出信息网的魔掌了。
qq2000,青春的记忆
而今,通信的便捷,让我很难想象,三四十年前,我们的父辈怎么就能够自如地和社会沟通。以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来看,一天电话无数,工作中钉钉通讯、电子邮件、工作+生活的微信,已经将我紧紧捆绑。而当年我这样的工作,靠着一部固定电话,又是怎样与各地的客户业务交流的呢?或许,当年的工作和生活圈子,更单纯吧。
再联想到古代,六大门派带头围攻明教光明顶,各门派分散在华夏大地,他们又是怎么广撒英雄帖,邀约相聚昆仑山去群殴明教的呢?飞鸽传书?传音入密的神功?那段历史,已经不可考了吧。
光明顶约架,他们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