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几场叔侄斗,起于朱棣靖难,终于朱棣被没收了太宗名号

思山聊历史 2023-09-15 12:29:01
历数大明朝多少事,最打眼的一是太监弄权(譬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二是奶妈子和养娘祸乱后宫(譬如熹宗的乳母奉圣夫人客氏,宪宗的养娘万贞儿),第三便是永无停息的叔侄斗争。 第一代的叔侄斗争,应该是明成祖朱棣和明惠帝朱允炆,朱允炆为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儿子,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在太祖朱元璋驾崩之时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但是朱允炆在位不足四年,便被四叔朱棣打着“靖难”的名头将他赶下了台,之后便不知所踪。 朱允炆真的是不知所踪了吗,我看未必,他很大可能性是被朱棣秘密处决了。不过从来史书都是由胜利者来编写的,明朝的史官很可能为尊者讳,而有意抹掉了朱棣杀害朱允炆的事实,毕竟那是弑君,从而让朱允炆的下场变为不知所踪。 一般来说,一朝的开国皇帝的庙号为太祖或者高祖,第二任皇帝称太宗,按这个排序的话,大明的太宗皇帝应该为朱允炆,但是朱棣在夺位成功后,不但抢了朱允炆的皇帝位子,连原本该属于他的“太宗”庙号也抢来给自己用了,所以说,后来史官们的话,又有多少可信呢。 毕竟从孔子起,便教会了史官们如何使用春秋笔法来皮里阳秋,让他们聪明到再也不敢于直白的说大实话。毕竟像齐太史兄弟那样宁肯被杀头也要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的事情,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朱棣开了个不好的头,后代子孙有样学样,还是他这一支的子孙都遗传了其暴戾的基因。在朱棣死后不久,他的长子朱高炽仅在位九个月便因病去世,将皇位传给了其子朱瞻基。朱瞻基即位之后,发生在建文帝身上的事情险些在他上身上重演,他的叔叔朱高煦于宣德元年八月打着“靖难”的名号起兵谋反,不过这一次赢得最后胜利的是侄子而不是叔叔。 朱高煦失败后先是被囚禁,后被侄子朱瞻基将其罩在一只铜缸中,外烧木炭将将活活烤死,而朱瞻基之所以对朱高煦下此狠手,据说是因为朱瞻基去探望囚犯朱高煦时,被其伸腿扳了一跤。寻常人家叔叔作弄一下侄子,悄悄伸腿将他扳一跤后,最后大多除了引来侄子翻的大白眼外,通常不会有更坏的后果,但是这事到了帝王家后果就可怕了,不但要你死,还要你死的惨不忍睹。 当然朱高煦并不是明朝唯一一个被烹饪了的王爷,二百多年后,朱瞻基的后人,当时被封为福王的朱常洵,被闯王李自成擒到后,将其和鹿肉一起煮成了一锅“福䘵汤”当下酒菜。不过这件事未曾见于正史,但是在彭孙贻的《流寇志》中有详细描述。 明朝的叔侄斗也并未就此停息,接下来的一场斗争,是活人与死人的斗争,准确的来说是死去的伯伯和活着的侄子的斗争,而他们斗争的结果殃及池鱼,把已经作故了许久的叔侄斗一代目朱棣重新拉下了水,还将他的太宗庙号给没收了。 这个侄子便是嘉靖帝朱厚熜,而那位被迫参与了斗争的伯伯则是明孝宗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在位约十八年,政声颇佳,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过这样的话,“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不过这位朱首辅说话时明显露着怯,为什么非要和三代以下的皇帝比啊,你怎的不和每一朝的太祖、太宗们比啊。其实这是一种悲哀,几乎在每一个朝代,打江山的太祖自然是威不可当,守江山的太宗们也是虎父无犬子,但是越往后就越像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了。 明孝宗朱祐樘不光政绩不错,还一辈子只娶了一个老婆,这便也导致他一辈子只育有二子一女,而真正成活下来的只有长子朱厚照,便是那个有名的,在戏文中和酒家女李凤姐演绎了一处“游龙戏凤”的风流天子正德帝,不知道这个正德帝是不是由于太过风流从而染上了什么难言之隐,他当政十六年,三十一岁去世时,竟然连一个子女也没有留下。 所以,新的皇位继承人只能从旁支的藩王中选择,于是就藩于湖北安陆的兴王朱厚熜便成了幸运儿,当选为新一任的皇帝。 此时年方十五的嘉靖帝便已是个心机boy了,从湖北进京后停在北京郊外便开始矫情,对杨廷和与礼部以皇太子之礼迎接自己很不满意,他说道,“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那意思就说,遗诏只是说了要传位于我,并没有说让我给堂哥当皇太子。 杨廷和等听完之后也无言可辩,于是只好被迫妥协,以皇太后名义让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当天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 这还不算完,嘉靖帝即位之后,不仅拒绝这种乱了辈分的给堂哥当嗣子,还拒绝了给伯伯明孝宗当嗣子,而且他还坚持要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兴献帝,并且在得逞之后更加得寸进尺的要称自己的父亲为皇考,称伯父明孝宗为“皇伯考”。 不得不说,嘉靖帝这一番操作真是既要了伯父的江山,又不愿给伯父一支承袭香火,非让人家绝嗣不可,这当然引起了诸位朝臣们的强烈不满,朝臣们在群情激奋之下,集体到左顺门跪着抗议。被激怒的嘉靖帝将为首的八人直接下了诏狱,并在现场打死了十六名五品以下的官员,下狱了一百三十多人,并让现场四品以上的官员停职待罪,在嘉靖帝的一系列铁血手腕之下,他终于如愿将自己父亲尊庙号为“睿宗”,还打算将其灵位挪入了太庙。 不过在嘉靖帝将父亲的灵位挪入太庙时遇到了一点麻烦事,因为根据明朝的太庙制度,太庙中只能供奉九位皇帝的灵位,而在嘉靖帝之前,明朝已经有了十位皇帝,虽然其中的两位建文帝和景泰帝因和后来的诸位皇帝不是一支,而未入太庙,此时太庙中已有八位皇帝的灵位,嘉靖帝要将自己生父的灵位移入太庙,将来自己驾崩后再入太庙,便要面临迁走一个谁的问题。 在太庙中太祖朱元璋因是开国皇帝,享有“万世不祧”的特权,而其他皇帝,根据历代宗法制度的“亲尽则祧”,就是说哪个和现任皇帝的血亲最远就要被移出到偏殿。那么首当其冲要被挪走的那位便是太宗朱棣了,但是要挪走大名鼎鼎的永乐帝给自己的父亲腾位置,嘉靖帝有点心虚,而且他本人对朱棣是较为钦佩和欣赏的,认为他和自己一样是从藩王即位为皇帝,一样属于从小宗入大宗,所以便不同意将朱棣挪走。 于是嘉靖大笔一挥,没收了朱棣“太宗”的庙号,将其庙号改为“成祖”,和“太祖”朱元璋一样享有“万世不祧”的特权。并自作主张将在位不足一年的仁宗朱高炽从太庙中移走,并将自己的生父,那位从未做过一天皇帝的“睿宗”移入了太庙,并且放在了自己的堂哥明武宗的牌位之前。 不过到了嘉靖帝的儿子隆庆帝当政的时候,他又把自己的爷爷“睿宗”的灵位移出了太庙。 除了这三场闹的轰轰烈烈的叔侄斗之外,明朝还有一对叔侄斗,那便是景泰帝朱祁钰和其侄子成化帝朱见深的斗争了。 朱见深是景泰帝的哥哥朱祁镇的长子,正统十四年,朱祁镇亲征瓦剌被俘,就在瓦剌人正打算狮子大开口提出超乎想象的换俘条件时,孙太后和于谦等人已经扶持朱祁钰做了新帝,并将朱祁镇尊为太上皇,将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彻底掐断了瓦剌人的遐想。 瓦剌人见握在手里的王牌朱祁镇已成了一张废牌,便将朱祁镇放回了大明,回到了大明的朱祁镇被软禁在南宫七年,据说南宫的锁都被铅汁堵死,每日食物只能通过小洞递送,吃穿经常不足,朱祁镇的原配钱皇后只能做女红来换钱补贴生活,为防有人藏匿在附近和朱祁镇秘密通信,朱祁钰命人连南宫附近的树木都砍光了。 而父亲被软禁的朱见深日子也不好,先是被叔叔朱祁钰废掉了皇太子之位,改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朱见深的日子愈发过的战战兢兢,觉得自己很可能一不留神行差踏错一步,便会被叔叔软禁起来,甚至杀掉,毕竟老朱家是有杀侄子的传统在的,在这种心惊胆颤的日子里,只有一个名叫万贞儿的养娘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在他身边慰藉着他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 七年后,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复辟成功,二度当了皇帝,将他重新立为皇太子,又将他的叔叔朱祁钰废为郕王,软禁于西苑,并在其去世后给其追谥了一个恶号“戾”。 又一个七年后,朱祁镇驾崩,朱见深即位。在他即位后,首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平反了于谦的冤狱,二是恢复了叔叔景帝的帝号。可以说,这是老朱家的几场叔侄斗里结局最好的一场了,得志的大侄子并没有乘机继续踩踏已经声名狼藉的叔叔,而是重新认可他的功绩和地位。当然,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个和他斗争的叔叔早已经死了,再也无法兴风作浪,而他又正好可以借着他的事邀买人心。他心里大约是这么想的,于对一个死人,我是很愿意大度的,因为所有给予他的,他未必能真的享受到,但是却都会真正回报在我身上。当然,这是聪明人才会有的做法,那些掘棺鞭尸泄愤的,除了给自己频添一桩恶名外,又得到了什么有益的东西?!
1 阅读:199
评论列表
  • 2023-09-18 15:50

    朱允炆要是为太宗的话,估计赵炅会举四肢赞同:再也不会有人说我是大王朝里最拉胯的太宗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思山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