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长,一生要演好“7种角色”

樊稠说育儿 2024-12-09 04:50:40

教育家爱尔维修曾说: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自认为已经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可孩子的表现依旧不尽如人意。

这往往是因为孩子在日渐长大,父母却还停留在原地,用老一套的方法管教孩子。

对此,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提出,养育孩子就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发展和心理需求给予不一样的教育。

好家长,一生一定要演好以下“7种角色”。

心理学家哈里·哈洛曾做过一项著名的“恒河猴实验”。

研究人员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分别交给两位“妈妈”:

一位“妈妈”是用冷冰冰的金属丝网制作的;另一位“妈妈”则是由软绒布和海绵包裹着木头制作的。

结果发现:尽管金属丝网“妈妈”身上挂着奶瓶,但小猴子还是更愿意跟没有奶水的软绒布“妈妈”依偎在一起。

哪怕要喝奶了,也依旧抱着软绒布“妈妈”,只将头凑近奶瓶。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

当小猴子受到惊吓后,会立刻奔向自己的软绒布“妈妈”,并在对方的怀里逐渐平静下来。

而那些无法接触软绒布“妈妈”的小猴子,则会立刻瘫倒在地,疯狂地抓挠自己,不断地撞击头部、大声尖叫等,就像精神病院的患者发病时一样。

即便它们后来回到了猴群,也难以恢复和其他猴子之间正常的社会交往。

这项实验证明了,刚出生的孩子需要的绝不仅仅是食物,母亲的爱抚、接触和心理上的关怀,才是一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保障。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也强调说:对于婴儿期的孩子而言,不存在溺爱,怎么爱都不过分。

所以,在这一阶段,父母要做的就是当好保姆: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给出的答案之一,就是游戏。

孩子在做游戏的时候,大脑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经过提取后,能够帮助神经分叉快速生长。

然而,有研究证明:

1-3岁的孩子在和同龄人玩耍时,往往欠缺边界意识,容易发生冲突,而且他们对资源的调配能力也普遍较弱。

幼儿期的孩子在玩耍时,如果能有成年人参与,玩耍的质量和效率都会得到提高。

还记得之前火上热搜的郑州爸爸张帅吗?

女儿两三岁时,开始看电视、玩手机。

为了让女儿不再沉迷电子产品,张帅开始用废旧纸箱纸板给她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亲手打造了一个“玩具王国”,并陪着女儿一起玩耍。

久而久之,女儿的专注力不仅显著提升,父女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

在父母当玩伴的过程中,记得注意以下几点: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需要完成的任务。

其中,3-6岁的孩子正处于主动和内疚的冲突中。

在这一时期,如果父母能够对孩子的探索行为给予正面反馈,他们就会获得主动性,乐于创造和探索;

但如果孩子得到的是贬低、嘲笑,那么内疚感就会超过主动性,孩子就会变得自卑、懒惰。

所以,这个阶段的父母,一定要扮演好“导游”的角色:引导孩子广泛接触不同的活动、场景、课程等,发掘孩子某方面的潜力,并着重培养。

天才少女谷爱凌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位合格的导游。

小的时候,谷爱凌就展现出了惊人的运动天赋。

妈妈发现后,便经常带着女儿进行各种尝试:骑马、滑雪、射箭……

和那些付了学费,就把孩子扔给老师的家长不同,谷爱凌的妈妈还会陪女儿一起探索、学习,多年如一日地开着车带女儿辗转于不同的兴趣班之间。

也正因有妈妈的支持和陪伴,谷爱凌才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舞台。

有位作家曾说:“所有的父母都不过是孩子在人间的导游,要将自己看到的这一切都介绍给孩子。”

这提醒了我们:

之前看综艺《最强大脑》的时候,有个叫王昱珩的选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凭借着超凡的观察力被大众熟知。

但少有人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个很懂教育的好爸爸。

王昱珩的家是他自己亲手设计的,里面有不同时期的化石、亲手制作的模型,还有不少设计精巧的手办。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家两层的空间里,墙上密密麻麻摆满了不同类别的书籍。

就像王昱珩说的:我女儿最好的学区房,就是我的书房。

在李希贵校长看来,处在学龄期的孩子,生活的半径、活动的半径、认知的半径都在不断扩大,但却缺乏资源调配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父母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做好配置资源。

以书本资源为例,一到六年级,父母可以这样安排:

有人说,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曾经那个乖巧、黏人的孩子似乎一夜之间浑身都长满了刺,变得叛逆、敏感又暴躁。

这时候,如果父母只知道硬碰硬,那么换来的绝对不会是顺从,而是孩子更加猛烈的反抗,甚至是破罐破摔的报复。

这时候,不妨学学心理咨询师王占郡的做法:

女儿上初中时有点偏科,王占郡想帮助女儿,但女儿却表现得很不情愿。

为此,王占郡思前想后,给她写了一封真挚的“求职信”:

他向女儿毛遂自荐,想当女儿的“学习顾问”。

如果女儿同意了,就要向自己支付一块钱的月薪。等女儿觉得不需要时,也可以随时解聘自己。

就这样,女儿愉快地答应了,学业上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麦家回忆起儿子的青春期时,曾苦涩地表示:“陪伴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陪伴一头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青春期的孩子当成总经理,还是“不太靠谱”的那种。

他们有些暴躁、素质不是很高,有时还有点霸道。

而作为他们的助理,我们千万不能硬碰硬,而要学会以柔克刚:

之前听亲戚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男孩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名校毕业后,顺利进入大厂,毕业三年后,已经成了高级算法工程师。

刚好那几年,教培行业兴起。

男孩觉得看到了机会,选择辞职创业。

父母听儿子说完教培的前景有多么多么好,也拿出了养老的钱,毫不犹豫选择了支持儿子创业。

结果,男孩把家庭全部的积蓄都投了进去,不到一年就赔了个血本无归。

成年以后,父母对孩子而言就变成银行的柜员了。

但请注意,不是柜员机,而是柜员。

当他往外拿“钞票”时,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提醒他:注意风险,谨防诈骗。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考《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一书中作者哈维·艾克提到的“六个罐子理财法”,教导孩子合理规划: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指向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而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我们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培养孩子独立前行的能力,给予孩子披荆斩棘的勇气,并在他们真正拥有了这些后,带着祝福一步步淡出他们的生活。

对此,李希贵校长提醒父母:

当孩子没结婚时,父母和孩子是一家人;

可孩子一旦结婚,那就是两家人了,是亲戚关系。可以定期有所来往,但不要干预内政。

面对成年期的孩子,李希贵校长给出了两个原则:

心理咨询师王立宁说:过去的教育方式,教育不了今天的孩子。

没有人天生就知道该如何做好父母,唯有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才能跟上孩子的步伐。

养育孩子是一场自我修行。

愿我们都能扮演好这7种角色,最终使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独立、自信且优秀。

点个赞吧,与所有父母共勉。

0 阅读:7
樊稠说育儿

樊稠说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