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觉当下境,体悟事上圆。大家好,我是张三君。
王阳明心学一直挂着一个标签:唯心。
人们一见到唯心两个字,就会形成一种刻板印象。
事实上,王阳明心学,从来不是唯心。
说唯心,就要说到唯物。这个分法本身就有问题。这个划分,就像有一家奇怪的餐厅,上菜时,西红柿炒鸡蛋,分成了两份,一份只西红柿,一份只有鸡蛋。并且,你只能二选一,问你要哪一半?
这个餐厅是不是很奇葩?
有客人问餐厅老板,为啥这样。
老板说,我是美国人,在美国,要么吃西红柿要么吃鸡蛋,我们就这么吃。即使你是中国人,也必须这样吃。
这个老板是不是也很奇怪。
但是,你换一家正宗的中餐馆,把西红柿和鸡蛋一起炒,炒完一起装盘,客人可以西红柿鸡蛋一起吃,不分彼此。
给心学打上唯心的标签,也是类似奇怪的餐厅奇怪的做法。
唯心或者唯物,这个词近代才有的,有一个可参考的定义是,什么是第一性的?心是第一性的,就是唯心。物是第一性的就是唯物。
然而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诞生于两个不同的体系,他们不同。就好像中餐和西餐,假如用西餐方法做中餐,就有点不伦不类。
还有一种极端解释,唯心是说物质是心变化出来的。
王阳明南镇观花,心外无物,也不是这个意思。
唯物和唯心,探究的是两个不同的课题。
本身西方这个分法就有问题,翻译成中文的唯心唯物,用了唯字,更容易让人误解。
说唯物,常说的是物存在。跳出来看,也是心的作用,才能见到物存在。
说唯心,常说的是对物的认知。跳出来看,有物才有认知,心的存在也是因为大脑的物质支撑。
心学里,心和物并存。不唯心,也不唯物。心学讲心和物的和合,人如何认知物的世界,人如何和世界交互,途径就是人的心。一个人认知世界,是物和心一起作用,和合一体才能有认知。
心不离物,物也不离心。
心学讲如何用心,在说一切惟心造时,也不是随心乱造。
有时候,要得到极唯物的真理,就需要心不乱做,就需要极唯心的工夫。
有时候,要做到极唯心的工夫,就需要根体世界本源,就需要极唯物的真理。
总结:
心学揭示了一个真理,也是一个基本真实:人的一切认知,心认识物的世界,是心和物的和合。极唯心时,也极唯物。极唯物时,也极唯心。给心学打一个唯心标签,这个思维就像有人规定:西红柿炒鸡蛋,你只能吃西红柿一样。
心学是传统的中国智慧,诞生于太极式思维,就像当下一刻:心物并存,一体同观。
心学是惟心,不是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