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联合作战在康熙时期就出现了?清荷联合进攻郑氏的离奇历史

风云变幻谈 2024-11-12 10:21:59

谁说清军“好心放行”让郑成功打台湾?

历史真相是:满清还和荷兰人搞了一出联合作战!荷兰派17艘最先进战舰助阵,清军集结300多艘战船,却被郑家20艘战舰杀得七零八落。

这场跨越东西方的“联军”行动,最终只让清军占了厦门,荷兰人空手而归。

这段历史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确实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出横跨东西方的"联合军事行动"是怎么回事。

一、郑家的海上王国:荷兰人的噩梦

说到这段历史,就不得不先聊聊 "海上霸主"郑芝龙。

1602年,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这可不是一般的公司,它拥有自己的军队和舰队,甚至可以自主对外宣战。

在当时,荷兰正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之一。

荷兰人于 1623 年在台湾南部台江一鲲身区域,建立一座简单的砦城,1624 年转移至台湾台江后,在此基础上开始扩建为热兰遮城。

但在中国沿海,荷兰人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郑芝龙。

这位闽南大佬从一介海盗起家,通过"保护费"、合法贸易和军事扩张,逐渐在东亚海域建立起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他手下有号称"十八芝"的强大舰队,垄断了从日本到东南亚的海上贸易航线。

1633年的金门料罗湾海战,是郑荷矛盾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海战中,郑芝龙的舰队与荷兰舰队展开激战。结果令所有人震惊:世界强国荷兰的舰队居然被打得落花流水!

从此以后,连"红毛番"要在东亚海域做生意,都得乖乖给郑家交"保护费"。

二、乾坤大挪移:从死对头变成了"战友"

历史的戏剧性在1644年开始显现。

这一年,清军入主中原,郑芝龙为了明哲保身很快投降了清朝。

但他的儿子郑成功却坚决不从,立志扶明抗清。

就这样,郑家军在东南沿海成了清朝的心腹大患。

郑成功继承了父亲的海上力量,实力不断壮大。

到1658年,他甚至率军北上,一度攻到了南京城下。

虽然最终未能攻下南京,但这次行动让清朝意识到郑氏的威胁有多大。

1661年,郑成功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进攻台湾。

经过激战,他成功将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人赶出了台湾。

这下有意思了:郑家在台湾海峡两岸都有据点,台湾海峡几乎成了郑家的"内海"。

而此时的清朝,虽然占据了大陆,却深受海战能力不足的困扰。

荷兰人呢,不甘心失去台湾这个贸易中转站,一直在寻找反攻的机会。

两个以前毫无交集的政权,因为共同的"敌人",突然有了合作的可能。

三、最奇葩的军事联盟是这样炼成的

1662年,事态出现重大转机。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1. 郑成功在台湾病逝

2. 他的儿子郑经和叔叔郑襲为了继承权开始内斗

清朝一看这机会难得,赶紧加大拉拢力度。

郑经为了争取时间,假意同意谈判。

但他没想到,清朝这边还有一手暗棋。

就在8月,荷兰派出了一支由博特将军率领的舰队抵达福建海域。

这支舰队可不简单:12艘当时最先进的战舰,配备756名水手和528名士兵。

荷兰人主动与福建的靖南王耿继茂接触,提出联合进攻金门、厦门的建议。

但第一次合作尝试就遇到了尴尬:清朝正在和郑经谈判,不好意思撕破脸,荷兰舰队只好扫兴而归。

但三个月后,情况有了变化。

郑经入台平定了郑襲,稳定了后方,返回厦门后就明确拒绝了降清。

1663年8月,荷兰人卷土重来。

这次博特带来了更强大的舰队:17艘战舰。

清廷这时也看明白了:荷兰的战舰正好可以弥补清军水师的短板。

于是一个古怪的军事联盟诞生了:清军负责陆地进攻,荷兰人负责海上封锁。

对于这支"洋客军",清朝还是很重视的。

礼部专门颁布了嘉奖办法,显示出朝廷对这次合作的重视。

不过,这个联盟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双方都看不起对方,都不愿意接受对方的指挥。

最后的结果是:算了算了,各打各的吧。

四、一场让双方都尴尬的海战

在泉州、漳州一带,联军集结了超过300艘战船。

其中大部分是清军的水师,还有从郑家投降过来的施琅、黄梧等人的部队。

但因为这些降将不太受信任,都被安排在二线。

郑氏水师则驻扎在浯屿,只有20艘战舰。

从数量上看,联军简直可以用"碾压"来形容了。

1663年11月19日,清荷联军与郑军在乌沙头海域展开决战。

战局的发展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联军处于逆风位置,郑军顺风荷兰人仗着火炮优势开始远程轰击7艘郑军战舰被拦住,但另外13艘却突然冲进了清军阵营荷兰这时不敢开炮了,怕误伤清军,连累荷兰战舰也受到损失,被郑氏击伤清军看到敌我力量比1:13,觉得稳赢结果这13艘郑军战舰在清军舰队中横冲直撞,把数量庞大的清军战船打得落花流水

这场海战充分暴露了清军海战能力的短板,也展示了郑氏水师的超强战力。如果说郑清打海战就像最强王者虐青铜,那么助战的荷兰人虽然也是王者级别,却因为种种掣肘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五、一场各有所图的合作

虽然海战打得很尴尬,但最终清军还是成功占领了金门、厦门,迫使郑经退守台湾。

这场联合行动虽然在战术层面失败,但在战略层面还是达到了部分目标。

荷兰的加入对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荷兰选择支持郑氏,那么郑荷联手的海军实力将无人能敌,很可能会改写历史走向。

但荷兰选择了清朝,虽然在海战中表现不佳,但其强大的火力还是为清军后续占领金门、厦门提供了有力支援。

不过最终的结果很有意思:

清朝是最大赢家,成功打击了郑氏势力郑经失去了大陆据点,但保住了台湾荷兰人什么都没得到,重返台湾的梦想也落空了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

1. 利益是最好的"润滑剂",能让死对头变盟友

2. 但没有真诚合作的意愿,再强大的联盟也会掣肘重重

3. 文化差异和傲慢自大往往会影响军事合作的效果

有趣的是,这次合作的时候,清朝还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不像晚清时期那样对西方列强卑躬屈膝。

在"友军"的帮助下,清廷虽然占领了金门、厦门,但对荷兰想要联合进攻台湾的提议却直接拒绝了。

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魅力:它总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而且,通过这段历史,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国际军事合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0 阅读:1

风云变幻谈

简介:解读历史,分享策略和奇妙的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