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满龙亭(黄河系列·开封龙亭景区)

黑风夜话吖 2024-12-19 04:23:16
菊满龙亭(黄河系列•开封龙亭景区)

菊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金秋时节,一年一度的“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如期而至,龙亭作为主会场,百万株菊花济济一堂,争奇斗艳、逞妍比芳。

菊廊

菊花

菊花

此时的宋都御街已化身菊廊,五彩缤纷的花朵夹道迎客,给游人带来不一般的视觉享受。“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意的菊花,诗意的龙亭。

御街

玉带桥上

玉带桥上

菊花

菊花

菊花

玉带桥上,红黄两色的花朵组合成一个“宋”字。千年前的大宋也赏花,较早的《菊谱》就诞生在那个年代。范成大定菊花三十五品,龙脑第一,新罗第二。所谓龙脑,“类金万铨而叶尖,花上叶色类人间染郁金,而外叶纯白。”怎么看都是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诗中的意境,唐宋文人的审美是相通的。范成大由此得出结论,菊花“先色与香而后态”、“黄者中之色。”又是一个河南人最常用的“中”字,菊花中不中?中!

潘杨湖

岁岁秋霜,年年菊花,可那个风雅“宋”又在哪里呢,御街还是当年皇帝出行的御道吗?风儿吹拂湖面,荡起层层涟漪,杨湖清、潘湖浊的传说已无处可考,但上世纪八十年代疏浚潘杨湖时却有惊人的发现,人们先找到明代周王府的遗址,继续往下挖,在地下八米深处发现了庞大的灰砖房基与空旷的殿壁走廊,北宋皇宫遗址呈现眼前。

听琴图

瑞鹤图

“开封城,城摞城。”考古发现,在开封地下三至十二米处,上下叠罗汉似的摞着六座古城池: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清开封城。这六座城除大梁城位置偏西外,其他五城的城墙、中轴线几乎没有变化,城池相叠,道路相摞,开封是立体的开封,而这一切的创造者正是黄河,是黄河一次次的水患在刷新开封。

江山图

今天的龙亭景区所在地,千年以前是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及金晚期定都开封时的皇宫禁苑,一次次的兵燹,一次次的黄河决堤,使宏伟的宫殿荡然无存,当洪水退去,后人在黄土上再造新城,明洪武年的周王府、清雍正年的万寿宫都是大宋皇宫的涅槃重生。清朝万寿宫的高处曾立有万寿亭,亭内供皇帝牌位,每逢节假庆典,地方官员都要到此遥拜朝贺,故得名龙亭。

嵩呼

探古苑

朝门

照壁

龙亭

坐北朝南

清朝的龙亭也垂垂老矣,上世纪九十年代,龙亭大殿殿基坍塌,整个建筑向一边倾倒,新一轮的维修又开始了。这次,按清代万寿宫的格局修复了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照壁、龙亭和东西朝房,龙亭大殿雄踞于十几米高的多层台基上,其坐北朝南正对御街,潘杨二湖一左一右,虎踞龙盘,气势磅礴。

龙亭大殿

碑亭

五岳真形碑

龙亭大殿的北面有一碑亭,亭中立高一丈多的古碑,此为“五岳真形碑”,清嘉庆五年(1800年)河南布政使马惠裕所立,碑阳处刻五岳真形图,这是一种道家符箓,代表五岳圣地,碑阴处楷书“叙五岳真形”。龙亭景区真正的地上古迹并不多,这是一个例外。

《太祖大典》

《千里江山图》

《菊花仙子》

《宫廷荷舞》

《皇城司》

龙亭是开封古都的象征,尽管古都的辉煌早已湮没于地下,但痕迹是抹不去了,上元的灯会、春天的花朝、秋天的菊颂依然年复一年,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来描述应该叫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同样可以代代传承。配合这种传承的是景区内每天百余场情景表演,使人在畅游皇家旧苑的同时,能感受到昔日的风采,《太祖大殿》的恢弘,《千里江山图》的壮丽,《菊花仙子》和《宫廷荷舞》的柔美婉约,《皇城司》的跌宕起伏,一幕幕、一段段,都构成了今日的龙亭,一个见证繁华、历经沧桑的龙亭。

菊花

菊花

菊花

这是龙亭午门旁的一副对联:“亭阁留胜意,观两湖映照甄鉴,清浊善否应畏哉,自古众民知忠佞;苑阙锁幽思,万千载沧桑沉浮,梁晋宋金皆往矣,迄今华夏尽舜尧。”

龙亭夜色

无意花魁落哪家,菊满龙亭处处香。

0 阅读:0
黑风夜话吖

黑风夜话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