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涡旋席卷美国,导致美国天然气价格飙升,这对刚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欧洲来说是个坏消息。
1 月 3 日,英国《金融时报》称极寒天气即将到来,美国北部可能迎来十多年来最冷的一月,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过去一周涨了 4%,一月内涨了 14%,本周一美国基准亨利港天然气期货合约一度达到高位。
近年来,冬季风暴是导致天然气供应中断最严重的原因,2021 年的“乌里”和 2022 年的“埃利奥特”使得天然气月均产量下降。此次美国国家气象局警告东部和中部将迎来“极地涡旋”。
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约 47%的家庭用天然气取暖,40%的家庭用电。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今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天然气价格将上涨 11%,电价将上涨 6%。
同时,俄罗斯经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在元旦正式停止,这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莫斯科主导欧洲能源市场的时代就此结束。俄气公司对外宣称,此次停气的直接原因是乌克兰拒绝续签过境协议。要知道,乌克兰天然气占欧盟进口总量的 5%,这一停气举措意味着乌克兰每年将损失 10 亿美元过境费,而俄气公司也将损失近 50 亿美元销售额。
天然气目前库存消耗速度较快,欧洲部分地区持续的低温天气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供暖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天然气价格的涨势在未来几周或许会进一步加剧。
相关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若欧洲不能及时补充库存或者找到更为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天然气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对欧洲的经济和民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对于欧洲的企业来说,天然气价格的暴涨同样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许多企业不得不提高生产成本,甚至面临停产的风险。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对整个欧洲的经济复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俄罗斯天然气曾经供应欧盟40%的需求,这么巨大的缺口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找到替代的。
美国和挪威虽然顶上来成为新的供应国,但供应量远远无法和俄罗斯比肩,而且美国LNG本来价格就高,现在趁着欧洲能源危机更是变本加厉地涨价,为了自己把腰包揣满,美国是不会顾及欧洲各国死活的。
分析显示,此次能源博弈中美国大概率是最大赢家,挪威与美国已取代俄罗斯成为欧洲最大天然气供应国。2023 年美国供应 562 亿立方米天然气,占总进口量 19.4%,且已连续三年是欧洲最大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国。自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出口到欧洲的 LNG 大幅增加。
因欧洲接收俄罗斯天然气减少,美国对欧 LNG 出口预计再大幅增加,美国天然气市场将迎来新需求增长周期。随着欧洲依赖的天然气从俄罗斯变为美国,“极地涡旋”对欧洲是重大噩耗。彭博社能源分析师称,廉价俄罗斯天然气时代结束,欧洲将面临更高更持久的天然气价格。
冯德莱恩等欧洲高层信心满满地高呼“独立自主”的口号,宣称要使欧洲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然而最终的恶果却由普通民众来承担。
当下,欧洲所做的乃是举全欧之力绞尽脑汁地去滋养美国,竭尽全力地将自身的能源命脉交予美国之手,但是美国真的比俄罗斯更为可靠吗?
或许,欧洲能源从俄罗斯时代过渡至美国时代,才是欧洲悲剧的真正开端。
所谓的“独立自主”,所谓的“摆脱依赖”,最终不过是一句空谈。欧洲的百姓仍然不得不面对价格翻倍的天然气,依旧要在寒冬中为能源付费,而这些能源所带来的利润,却流入了大洋彼岸的美国的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