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归属:名士败类袁术与土匪头子孙坚,为何能够联手?

盼丹聊历史 2023-08-02 23:14:13

豫州的位置特别悲催。

它是天下中心,也是争霸焦点,还是四战之地。

关键是这个四战之地。

但凡天下大乱,那豫州就要首当其冲。不出意外的话,豫州会被来回冲击好几波。

原因就是豫州一定会成为主战场。

所以,有必要讲一下豫州在中原混战前半段的归属问题。虽然连豫州豪族都忙不迭地离开这个地方,但豫州毕竟是中心,这个地方怎么也要有个主儿。否则,后面的很多事情说不明白。

归属问题好讲,主要是这期间的一对组合太过奇葩。

天下诸侯讨伐董卓,有两个主战场,一个是东线战场,即河南郡与兖州陈留郡之间;一个是南线战场,即河南郡与豫州颍川郡之间。

东线战场集中了诸侯联盟的主力大军,以袁绍为代表的冀州诸侯、以刘岱为代表的兖州诸侯,全在这里。

但这里总共打了两场仗,即奋武将军曹操被全灭的汴水之战和河内太守王匡被暴揍的孟津之战。

前一场是联军主动出击,却出击得不情不愿,大家都不想打,但曹操犯了中二病,非打不可,然后就被打成全军覆没。

后一场是董卓主动发起,联军摆开阵势却不想打,但董卓犯了直男癌,非要碰一碰,然后一碰就把河内郡的泰山兵碰得稀碎。

南线战场主要是南阳太守袁术,却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一会儿董卓折腾豫州、一会儿豫州折腾董卓。然后,南线这一路就打成讨伐董卓的绝对主力。

这伙人以南阳为根据地、以豫州为战略跳板,竟一直干到洛阳,硬生生把董卓逼回关中。

朝廷提前一年就迁都了,但董卓没走,而是烧了洛阳然后又坐镇洛阳。烧了洛阳,是为了迁都搞移民。坐镇洛阳,有寻求和解的成分,也有不想认输的成分。但南线军队打得太猛。所以,董卓也就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袁术是个既猥琐又愚蠢的小人。

所以,指望袁术打董卓,不仅主观上没可能,而且客观上不现实。既然是这样,那南线联军为啥如此凶猛?

因为孙坚加入到了袁术阵营。

诸侯讨伐董卓,实际出力的就一个半人。但这一个半人都没上讨董名单。

半个人是曹操,脑袋一热就要一个打八个,然后一路向西、随后全军覆没、最后愤恨离去。曹操当时是陈留太守张邈的部下,所以怎么算也不能算一个,他上不了讨董名单也纯属正常,所以勉强就算半个。

另外的一个,是孙坚。孙坚是长沙太守,而且实际出力也最多。所以,他不仅要算一个,而且应该列入讨董名单。但孙坚出身卑微。所以,讨董这么大的事情,没人叫他。虽然他主动参加,或者说硬要参加,但仍旧没资格上名单。

曹操不说,重点说孙坚。

孙坚硬要讨董,却也只是做做样子。他看不惯董卓,但看不惯也不会从长沙追到洛阳去揍董卓。其实,讨董是假,抢地盘儿是真。

他从长沙起兵,走到半路就逼死荆州刺史王睿,刚到南阳又杀死南阳太守张咨。王睿和张咨都是当时名士,而且也宣称讨董。但这俩人都被同为讨董成员的孙坚给杀了。

这时候,你说孙坚到底想干啥?

当然是抢荆州。

他自己是长沙太守,控制了长沙郡;还曾在零陵、桂阳作战;又与江夏太守刘详同心;还与武陵太守曹寅共谋杀死王睿;现在又占了南阳郡。荆州总共七个郡,孙坚控制一个郡、威慑两个郡、同盟一个郡、共谋一个郡、抢夺一个郡,相当于拿下了荆州的七分之六。接着,再在讨董战争中,弄份战功、当上州牧,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坐稳荆州诸侯。

但天算不如人算。

荆州刺史王睿刚死,董卓政府立即任命刘表为新的荆州刺史。老江湖刘表单骑入宜城,也就是南郡,然后立即与荆州豪族攻守同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住南阳郡以外的全部荆州。

同时,刘表推荐袁术担任南阳太守,将荆州最大的一个郡送给袁术。这套操作下来,孙坚直接看傻眼。自己一顿操作猛如虎,刚玩个两杀,结果自家水晶爆了。来前还是好好的长沙太守,现在别说长沙回不去,就是荆州也马上呆不下去。

不是还有南阳吗?

南阳是荆州首郡,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位置重要。一个南阳郡足以横扫半个荆州刺史部。这时候,袁术驻军鲁阳,鲁阳是南阳下面的一个县。南阳的首县是宛县,控制在孙坚手里。所以,这么论,南阳郡还在孙坚手里。

但问题是不这么论。

谁占南阳首县都无所谓,主要看南阳人民愿意归附谁。而南阳人民,在当时就是南阳豪族。袁术是四世三公之后,孙坚是强盗土匪头子,南阳豪族用脚投票也会投给袁术。

而且,袁术已经被刘表推荐为南阳太守,占住了名分。所以,归附袁术,名正言顺。

孙坚呢?

孙坚特别尴尬。他杀了两个名士,相当于直接跟士族集团撕破脸。这时候,天下名士手刃孙坚的心都有。即便“郡中震栗,无求不获”,那也没用。因为你孙坚不能一直拿兵搞威慑,这个统治成本太高。所以,他只能把南阳郡拱手让给袁术,然后自己投到袁术麾下。

孙坚这个脚本,太不《三国演义》。自己从南往北打穿荆州,怎么就“转瞬即失”?自己坑蒙拐骗拿下南阳,怎么就拱手送人?

因为士族。

士族不仅垄断政治资源、垄断经济资源,而且还承担组织社会的职能。

没有士族支持,特别士族代表名士的支持,军事强人就是再能打也没用。出身卑微的孙坚根本无力单挑大梁。要有所成就,他只能依附于出身高贵的人。

这个人就是袁术。

如果袁术立场鲜明,那他不该接纳孙坚,甚至还要杀了孙坚替王睿、张咨报仇。

但袁术不仅猥琐而且短视。

他剑走偏锋,来了一个英雄不问出处,不仅正式接纳孙坚,而且还表孙坚为豫州刺史,“表(孙)坚领豫州刺史”。

在当时,大家都在大张旗鼓地唱高调,袁术却怎么现实怎么来。这就是猥琐。而接纳孙坚,也足以让袁术被整个士族集团开除。这就是短视。

袁术后期的军队,主要是土匪和胡人。原因就是一旦剑走偏锋,那就只能一偏到底。四世三公之后的袁术成了毫无底线的土匪头子。

这是袁术。那孙坚呢?

以前是长沙太守,也算偏远地区的郡级诸侯,现在混成了吕布,也成了打工人。打工人就该有打工人的态度,一面要让领导觉得自己在卖命、一面坚决不当炮灰。你拉着一支土匪部队,还真想磕死董卓的西凉军吗?

孙坚没得选,他只能死磕董卓

一是没了根据地,荆州回不去、长沙更回不去;

二是失去了目标,抢地盘儿都不知道抢哪块儿;

三是危机四伏、四面楚歌,周围的东部诸侯都想手撕了孙坚这伙人。

所以,孙坚只能带着自己的土匪部队,抢占一块新根据地,也就是袁术给他指定的豫州。

但抢下来也未必是自己的,南阳和荆州就是前车之鉴。那就只能打出知名度、打得全天下人都能认可自己。

于是,那就只能跟董卓死磕。干废董卓,名也有了、利也有了、地也有了。豫州诸侯不是难事、再回荆州不是难事。

所以,孙坚打董卓比他的主公袁术还积极。

孙坚打得太猛,袁术听信谗言,断了粮草。然后,孙坚硬是连夜跑了一百多里去质问袁术,而且出口就是一番慷概激昂:

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雠。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

我孙坚奋不顾身,上为国家讨贼,下为你们老袁家报仇,我跟董卓没仇没怨,完全是出于道义,主公你怎么还怀疑我呢?

但是,单看孙坚刚出长沙后的一路作为,你怎么能相信他是一个上为国家讨贼的忠义之士?

原因就是形势所逼。

对于孙坚来说,讨伐董卓是他的一切事业,主公孙坚是他的一切仰仗,否则他只能选择当土匪。所以,是形势逼着孙坚这个土匪头子必须当一把忠臣良将。

袁术幡然醒悟,立即给孙坚派发粮草。就这样,两个各怀鬼胎又卑鄙猥琐却心照不宣还的人,竟真正做到永结同心、精诚合作。

孙坚能打败董卓,有偶然性的因素。这个问题不多说。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豫州。

孙坚攻打董卓的军队,一部分是荆州兵,也就是他从荆州带来的土匪部队;一部分是豫州兵,麾下将领甚至还有太守级的官员。所以,孙坚讨伐董卓之战,得到了豫州支持。

豫州有六个郡国,其中颍川郡太守李旻,跟随孙坚讨伐董卓;汝南郡太守孙香,是孙坚的族侄;沛国相舒仲,是袁术任命;陈国相袁嗣,是袁术任命。

所以,孙坚这个豫州刺史并非仅是一个空头支票。甚至可以说,他控制了大半个豫州。

公元190年,孙坚归附袁术,袁术表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

公元191年,孙坚逼退董卓,随即回兵与袁绍任命的豫州刺史周昂争夺豫州;

公元192年,孙坚被派去讨伐刘表,然后被黄祖的军队射杀于岘山。

这么短的时间里,孙坚怎么就控制了大半个豫州?而且,期间还赶跑了袁绍任命的豫州刺史周昂?

原因就是袁术和孙坚这俩人极为互补。

袁术有资源但没本事。老袁家出自汝南郡,汝南郡属于豫州。所以,袁术在豫州有资源。

孙坚有本事但没资源。孙坚属于出场就开挂的人物。在孙坚的一生,凡是跟他作对的人都得死。但刘表除外,这家伙是孙坚的克星。

所以,袁术和孙坚是典型的豪族名士与军事强人的组合。汉末三国这段历史里,但凡是这种组合,那大概率就要无往不胜。

这是隐于乱世之下的底层硬逻辑。

因此,在袁术与孙坚合作的这段时间里,南阳袁术不仅控制了南阳郡,而且还控制了大部分豫州,甚至已经渗透到淮南。

如果他们一路向东、参加中原混战,那很可能是最强组合横扫天下的节奏。

但事与愿违,这两个家伙太想拿下荆州。而荆州牧刘表恰是孙坚的克星。一代悍将就这样殒命岘山竹林之间。

孙坚死后,也就不会再有袁术孙坚这对组合。但豫州还在袁术手中。而袁术也终于看明白形势,要逐鹿中原,不能南下、只能东征。

而他的根据地也逐渐从南阳转移到豫州,同时开始向东出击。但在这里,他也遇到了自己的克星。这个人就是曹操。

接下来的剧情,就是兖州争夺。

0 阅读:100
评论列表
  • 2023-08-08 12:43

    豫州真是四战之地,反正我玩三国群英传用“孔老大”如果不跳城去其它地方基本都要去做安乐公[流鼻涕]

盼丹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