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解放后,杨开慧的母亲泪流满面:我等到了这一天,润之做到了

凭栏望史 2025-01-21 12:44:26

«○●—前言—●○»

向振熙的名字并不广为人知,但若提到她的丈夫、女儿和女婿,恐怕无人不知,她是杨昌济的妻子、杨开慧的母亲、毛泽东的岳母。

长沙解放后,向振熙想到英年早逝的女儿,想到她的临终遗言,忍不住泪流满面:“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润之做到了……”

杨开慧临终遗言说了什么?向振熙作为主席的岳母晚年过得怎样?

«○●—忠贞不渝的妻子—●○»

1870年,向振熙出生于湖南望湖村,向家在当地声名远播,先祖向曾贤是乾隆年间的进士,官至国子监学录,相当于如今的大学老师。

与某些封建家族不同,向家作为书香世家,积极追求时代进步,向振熙的父亲认为女性也可承袭家业。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向振熙接受了良好的私塾教育,并新兴的西式学校继续学习。

与望湖村隔河相望的板仓冲,有一个跟向家世代通婚的书香世家——杨家,年轻的向振熙与杨昌济埋下了爱情的种子,携手迈进了婚姻的殿堂。

但无奈,杨昌济科举屡次不第,于是他放弃了科举考试,接下来的十数年,在家研究学问,关心国家大事,思考救国之道。

向振熙支持丈夫的决定,这一时期,他们的孩子杨开慧和杨开智也呱呱落地。

1903年,清政府计划选一批青年出洋留学,杨昌济感到这是机会,于是参加了留学资格考试并获得留学的名额。

但此时,杨昌济的两个孩子才1岁多,如果杨昌济出国留学,无异于将抚养的责任完全甩给向振熙。

但向振熙深明大义,她支持杨昌济的选择,主动扛起抚养孩子的责任,并将积蓄全部交给杨昌济作为留学中的生活费。

这一走,就是10年,10年后,学成归来的杨昌济回到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开始了他教书育人的事业。

杨昌济的学生中,有一名学生最有才气,那就是毛泽东,之后“学生”变“女婿”,毛泽东和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走到了一起。

1920年,在恩师的支持下,毛泽东和杨开慧结为了革命伴侣。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友会合影 二排左三为毛泽东

«○●—含辛茹苦的母亲—●○»

当初,杨昌济离开湖南赴日留学,养育两个孩子的重任交到向振熙肩上,向振熙深知,要想子女长大成才,父母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1906年,湖南省爆发水灾,难民流离失所,许多难民逃荒到板仓冲,年幼的杨开慧面对难民大军感到不安。

但向振熙主动向难民伸出援手,这件事也让杨开慧明白了人民的苦楚,也学会了善良。

向振熙同样注重子女的教育,向振熙秉承了向家的进步理念,给予杨开慧优渥的教育条件,因此10岁的杨开慧在小学时,便能说出“读书是为了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这种话。

为鼓励孩子学习,二十多岁的向振熙主动前往当地的实业学校就读,母女共上学成为一段佳话,也培养了杨氏姐弟勤恳力学的优良品德。

当杨昌济跟频繁地邀请毛泽东到他们家里时,毛泽东也逐渐跟她的女儿杨开慧越走越近。

在封建观念里,杨开慧作为书香世家的大家闺秀,其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大学者,而毛泽东只是一个满天要搞革命的穷小子,怎么可能在一起?

但向振熙坚决支持自己女儿追逐爱情,支持毛泽东与杨开慧在一起。

当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后,向振熙也视毛泽东为己出,让母亲离世较早的毛泽东感受到了亲情。

向振熙对毛泽东的革命事业也很支持,她将自己不多的积蓄拿了出来,支持毛泽东开办《文化书社》,杨开慧作为一名革命进步女性,当丈夫毛泽东参与革命事业时,她也义无反顾冲入其中。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突然划上休止符,大量共产党员惨遭迫害,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自然处在危险中。

杨开慧不怕斗争,但她担心她的三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怎么能让孩子们平安长大,不沦落到白匪手中?

杨开慧与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合影

为保护三个孩子,杨开慧在党的安排下,带着他们回到母亲向振熙家里避难,而这也是向振熙第一次见到她的三个外孙。

但军阀何健正在全省搜捕共产党人,杨开慧自然是搜捕的重中之重。

向振熙明白事态的危机,不得不带着三个孩子前山林隐居,尽管隐居的生活艰难,但看到自己三个活泼可爱的外孙,向振熙也感到幸福。

杀害杨开慧的军阀何健

不过好景不长,1930年杨开慧行迹泄露,她和三个孩子被军阀何健逮捕。如果是一般的老太太,面对这种局面恐怕只有以泪洗面或者烧香礼佛了。

但向振熙并没有放弃,60岁的她从湖南一路跑到南京,找到杨昌济的朋友们,希望他们可以让自己的女儿保住性命。

但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毫不留情的杀害了杨开慧,杨开慧在行刑之前,她毅然决然的告诉母亲:“愿润之早日革命成功!”

万幸的是,向振熙的三个孙子在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活动下得以释放,并在组织的保护下,转移到了更安全的地方。

人过半百,向振熙先后失去了丈夫和女儿,而三个外孙也要离开,她虽然不舍分离,但也只能独守在湖南,期盼着她的孙子重新回到她的身边。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向振熙都靠着街坊邻居的接济度日,直到长沙解放,新中国成立,她才重新见到思念已久的亲人。

«○●—孤独守望的岳母—●○»

长沙解放不久,新中国随之成立,向振熙想到了杨开慧行刑前的那句遗言,她泪如雨下,不由得感叹:“我等到了这一天,润之做到了!”

1950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了湖南,见到了久违20年的奶奶,当年那个懵懂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英气的革命干部,而毛泽东也从当年那个活泼的青年变成运筹帷幄,领导全中国的主席。

毛泽东和毛岸英都没有忘记向振熙,毛岸英为他带来了人参、鹿茸、衣料作为奶奶80岁的寿礼,而毛泽东也亲自写了一封信表达对向振熙的挂念。

按照常理来说,向振熙完全可以凭借他的女婿过上好日子,但向振熙有她自己的坚守,她没有向毛岸英要求任何待遇,也没有说把她接到北京去享福。

向振熙仅仅向毛岸英要了10万元旧人民币(在当时可购买大约几斤猪肉而已),用来偿还她向邻居所借的生活费用,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毕竟,对于一个已经年近七旬的老人来说,能见到自己的孙子长大成才就已是莫大的幸事了。

但毛岸英在湖南老家还没坐热,他就立刻要准备奔赴朝鲜,参加建国第一仗抗美援朝,不久,毛岸英不幸牺牲在朝鲜战争上。

在她50岁的时候杨昌济不幸病逝,60岁的时候杨开慧被军阀所杀害,80岁的时候牺牲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而他的小外孙毛岸龙早已夭折……

向振熙的几位亲人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了自己的价值,但这种命运对向振熙这位老人来说又是多么残酷。

身穿戎装的毛岸英

毛泽东不忍告诉她又失去了一个亲人,决定暂且向她隐瞒毛岸英的牺牲,此后,毛泽东一直都记挂着向振熙。

在向家有人逝世和向振熙90大寿时,均不忘向杨开智寄去一笔钱,让他给向振熙买一些礼物和置办生活用品,也时常让向振熙仅剩的一个外孙毛岸青去看望她。

可以说老人的晚年过的是舒适而和平的,1962年,92岁的向振熙撒手人世,毛主席特意安排她和杨开慧葬在一起。

«○●—结语—●○»

回看向振熙的一生,她或许没有宋庆龄、秋瑾那样直接为革命做出贡献,她除了陪杨昌济到北京大学授课外,几乎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湖南省。

但这并不代表向振熙的一生就平凡无色,相反向振熙一直在幕后默默的努力,为那些奋斗在革命前台的英雄人物们无私奉献。

当杨昌济为国育才的时候,看不见的是向振熙从发妻开始就对他的支持;当杨开慧觉醒为女性时代先锋时,看不见的是向振熙对杨开慧极其开明的敦敦教导。

当毛泽东为振兴中华而奔波时,看不见的是向振熙对他的支持和对其三个孩子的抚养;当新中国建立后,无数人“崛起”时,看不见的是向振熙的淡泊名利,甘于清贫……

所谓历史的光辉,不仅仅是要闪耀在人们所熟知的正面,更要洞察我们不易察觉的背面,任何宏伟的历史篇章都离不开众多默默无闻奉献者的参与。

0 阅读:4
凭栏望史

凭栏望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