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蝴蝶效应”不断在楼市上演着。
一个楼盘的突然降价、开发商的资金断裂、一套法拍房的流拍......都可能引发一场楼市的地震。
刚刚一个朋友打电话问我:龙岗某楼盘好火,现在2万多的单价,还是住宅,问我能不能投资一套。
我回答:两年前,这个楼盘比现在还火,你猜猜那些贪便宜的购房者都是什么心态?
朋友瞬间沉默了!
房产从来就不是拼价格的商品,而是论价值的土黄金。没有价值的楼盘,那就尘归尘、土归土、钢筋配上混凝土。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2万多的楼盘,一定会让整个片区的楼市雪上加霜,房价也会一掉再掉。
深圳楼市已经形成了“马太效应”
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同样是在深圳,有些片区已经跌到了2013-2014年的水平,而有些片区,仅仅只回调到了2019年的价位,还有极少数楼盘根本就没有跌。
为什么会这样?
归根结底还是供需关系问题,底层逻辑决定上层建筑。
需求旺盛、产业高端、地段核心...才是决定房产价值的重要因素。
还有一个朋友,他在2020年抢到了光明某楼盘,当时是5万多单价入手的,现在已经跌到了4万左右,而且丝毫看不到企稳的迹象。他发出感叹:当初就是看到华侨城一个地标性的商业就在旁边,现在这个商业烂尾停工了。如果建起来,他这套房子还有翻盘的机会。我说,如果这个地段真的好,以华侨城的实力,会烂尾吗?如果这块地在福田、南山,哪怕在龙华北站,开发商会停工吗?
开发商也是人,在他们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也会选择放弃。
前些天,太子湾招商双玺一套205平,5楼的毛坯房终于在经历几个月的放盘后成交了,业主从3100多万降到了2850万,最终成交单价接近14万。和2018年买入价11万多相比,挺多没有赚钱。本月初,华侨城新天鹅堡一期一套低楼层380平,放盘价7200万,结果3天成交,成交价约7100万。虽然比市场价便宜了500万左右,但比起2017年的买入价,仍有1千多万的盈利。同期,纯水岸一套联排别墅,第一次以7200万价格流拍后,二拍经过几十轮激烈竞争后,最终以6900万的价格成交。
香蜜湖海德园最后一批120套房源,还是日光了。
这就很有意思了。
一方面2、3万每平的住宅无人问津,而数千万的豪宅,只要稍稍降价就很快成交。
难道真的是深圳有钱人太多?
其实真不是,这都是目前房地产的格局引起的。
如果龙岗的新房库存从1万多套,突然降到了1千多套,请问开发商还会有2万多每平的住宅让大家去抢吗?
如果光明的产业全部搞起来,人口突然翻了几倍,请问每天的成交还会是个位数吗?
如果福田南山突然拍出几块大型豪宅用地,大家想想又会怎么样?
可是没有如果。
如果有,只会让核心地段建更好的配套设施,让核心地段更加核心。
前几天,朋友请吃饭,地点在宝中壹方玖誉楼下的壹方城。出了地铁,我就随手拍了几张宝中的城市面貌。
区政府就在这里,一排排甲级写字楼,体育馆、图书馆、海滨广场、欢乐港湾等等,这些配套基本非常完善了,还有几个正在建设的也是湾区书城,据说建成后还是深圳最大的书城。
大家想想:这些还正在建的设施为什么不建到其它地方?
原来这就叫锦上添花,越来越好。
房子的本质功能就是居住,因为有了流通就变成了商品房,也就成了大部分人一生中最大的金融产品。所以大家挑的不仅仅是一套房,而是对财富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