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看似没啥特别的
印度数次申请被一票否决
我有人口有土地有航母有核弹
怎么就不配拥有五常席位呢
你靠静坐绝食就想换与我们平起平坐
我们二战的仗那真算是白打了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含金量,无需多言,一张“一票否决权”就让很多国家生无可恋,比“一票否决”更可怕的是“全票通过”。
五常其实很少有意见统一的时候,多数情况下,至少都会有一个国家‘反对’或者‘弃权’,想看到一次全票通过,实在有点难了。
前有萨达姆,后有卡扎菲,因为不听话,都曾经品尝过五常“全票通过”的威力,这就是五常在地球上的分量。
印度、日本、巴西、土耳其等一些国家,哪个不是一直对五常的席位虎视眈眈。
那么,中国是如何拿到五常席位?又是谁在中间帮了我们呢?
联合国就是在二战血与火的淬炼中创建起来的,我们必须首先对二战局势有大概的了解。
1941年是二战全面升级的一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突袭,欧洲战场苏德展开全面对战,欧洲各国正在承受德国法西斯的战争摧残。
亚洲战场上,日本总兵力扩大至240万人,其中有130万人都放在中国战场,使得中国的抗战形势空前艰难。
这一年,日军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我们抗日根据地为了应对日军“扫荡”,在敌后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等战术,有效牵制和消灭日军有生力量。
在正面战场退无可退的国军,由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发起了两场长沙保卫战,并取得胜利,致使日军未能实现其在西南扩张的企图,也打断了其打通中国与东南亚南北交通大动脉的战略目的,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决心。
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军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本土英勇的对日作战,牵制了大量的日军,让英美看到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宣布对德意两国宣战,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随后,美国的援华方案迅速实施,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也为日后中国源源不断得到国际援助奠定了基础,同时英美宣布废除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从中可以看出,国际地位是实实在在靠战场上打出来的,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得到。
1941年8月,美英两国共同签署了《大西洋宪章》,提出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其中包括维护全球和平、促进经济合作和尊重人权等,为之后联合国的成立梳理了基本思路。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全世界26个反法西斯国家,齐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经过讨论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成为四大领衔签字国之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
你可能会说怎么没有法国呢?不好意思,法国1940年就已经投降了。后来怎么又有了呢?我们稍后再说。
1943年10月30日,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莫斯科提出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并发表了《普遍安全宣言》,由此也确认了联合国四强席位。
1943年11月,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共同出席了开罗会议,并发表著名的《开罗宣言》,这是一份明确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际法文件。
老蒋也是首次以大国身份,与欧美领导人面对面商讨战后国际秩序,老蒋此时用春风得意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妥妥的人生高光时刻。
1944年7月18日,美国起草了《普遍国际组织暂定草案》,同时邀请中、英、苏三国代表到华盛顿讨论该草案,同时草拟了《联合国宪章》,中国代表团建言献策,提出的多项未来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和建议,被草拟写入了宪章。
1945年4月25日,全世界51个国家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联合国制宪大会,6月26日,51国代表签字通过《联合国宪章》,并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这时候还没有法国。
1945年5月9日,在戴高乐的带领下,经过多年抵抗和斗争,法国宣布复国。
美国对日宣战后,在太平洋战场面临巨大压力,为此不惜给予中国大量援助,并在国际舞台上,给予中国在联合国创始阶段的重要四强地位。
从美国的角度来说,肯定说白了不是美国有多好心,只是现实情况使然,美国必须依靠中国战场拖住更多的日本兵力,为太平洋战场减压,同时为美国提供一个稳定的反攻日本的大后方。
另外一方面,当时东南亚几乎都是英、法、荷兰的殖民地,虽然这几个国家在欧洲被德国揍得够呛,在东南亚被日本打得屁滚尿流,但是一旦日本战败,他们如果再恢复了对这些殖民地的统治,从美国的利益来说,必须要有中国这个盟友来平衡地缘关系,绝不允许英法一家独大。
美国飞虎队
从苏联的角度来说,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打到日本怀疑人生,彻底打消了日本“北进”与德国夹击苏联的企图,面对实力远强于已的苏联,日本不敢再有非分之想,客观上帮助苏联可以专心在西线与德国火拼。
战后双方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很大程度上让苏联没有了后顾之忧,再加上中国在老蒋的指挥下,对日作战中,多数情况比较拉胯,正面战场一退再退,整个中东部几乎都沦陷了,让老蒋在国际上实在没什么脸面和话语权。
因此,苏联和英国从开始就对让中国成为核心的四大国不甚满意,甚至在1943年10月的莫斯科会议上,罗斯福面对苏联的一再推诿,直接放出狠话,如果中国不能占据“四强”席位,美国将会重新考虑太平洋政策,这才迫使苏联不得不妥协。
虽然老蒋面对日本的进攻办法不多,但是全国上下抗战的决心是一致的,美国的援助一方面给中国抗战助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障其在华利益。
各方面综合分析下来,虽然英苏一直希望由美、英、苏三家来保障战后国际秩序就够了,认为根本没必要,也不想让中国参与分这一杯羹,但是罗斯福表示,无论如何也要把中国拉进来,英苏两国毕竟有求于美国,无奈也只能同意。
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虽然基本确认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四强席位,但是英苏两国打心底里并不认可当时中国的实力,不情不愿才是真。
1945年2月,由美、英、苏三巨头参加的雅尔塔会议,进一步讨论了战后成立联合国的问题,英苏再次提议把中国排除出四强之外,他们始终认为中国无法承担起战后,维持世界秩序的实力和能力。
此时的美国无疑才是真正的老大,但是也必须考虑英苏的感受。刚好英国此时从自身利益出发,推举法国加入进来,组成战后联合国五强,以此换取保留中国的五强席位。
英国主要考虑的是战后如何面对美国和苏联两个庞然大物,以英国自身的实力根本无法对抗,如果拉上法国一起,起码战后的欧洲以英法两国为首,还能支棱起来,多少有了跟美苏对抗的资本。
1945年10月24日,美、英、中、苏、法等国共同签字,确认《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美、英、中、苏、法五国为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
终归来说,法国加入五常,是美英苏之间互相妥协的结果。
战后的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美苏两强全球争霸,欧洲处在第一线,但是欧洲也在想自己的出路,互相之间打了上千年,尤其从一战到二战,整个欧洲都被打烂了,死伤无数,又得到了什么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只是便宜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1957年,在法国的带领下,欧洲成立了欧共体(欧盟的前身),实现内部零关税,以及商品、货币等自由流动,以对抗美苏的外部竞争。
1973年英国加入,1990年柏林墙倒塌,德国统一,欧洲终于在一起了,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1999年建立欧元区,随着欧盟成员国越来越多,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1949年建国后,由于美国的阻拦,老蒋一直以中华民国的名义非法占据联合国席位。1950年新中国还与联合国军打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痛击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出了新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血性,最后用实力把联合国军拉回了谈判桌。
此后20年,中苏关系经历了由热转冷,1969年中苏还在珍宝岛打了一场自卫反击战,苏联仗着自身实力雄厚,也没占到任何便宜,20年的美苏冷战也让双方疲惫不堪,都希望进入缓和期调整一下。
此时的中国,无疑成了美国争取的对象,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首先开始发力,为双方打开了交流的大门。随后,美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此举也促使美国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问题上,转变了立场。
在外交层面,随着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进入联合国,联合国会员数达到了120多个,中国与其中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保持良好关系,还与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西方大国建交,欧洲、非洲、亚洲、拉美很多国家对中国重返联合国,持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这一切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一些重要议题,必须有三分之二的会员国同意,表决才能通过。
此时,时机已然成熟,虽然美国在联合国“一中一台”的议题上处处使绊子,但是中国坚定的“一中”态度毫不动摇,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1971年9月10日,中国不失时机的发射了一枚东风-5洲际导弹,虽然最终导弹的落点比预设偏移了几百公里,但是向全世界充分证明,中国已经具备了远距离投送核武器的实力,校准精度只是时间的问题,真是一个神助攻。
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巴尼亚等国提案,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合法席位,并获得常任理事国的权利,同时必须驱逐台湾代表。
最终,联合国投票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五常没有动用“一票否决权”从中干预,中国顺利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打破中美隔绝的局面,随后中日邦交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无论是艰苦卓绝的14年抗日战争;
还是实力悬殊,以一己之力对抗美国为首联合国军的抗美援朝;
还是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打得印军屁滚尿流的对印自卫反击;
还是为了保家卫国,在珍宝岛对面超级大国苏联的珍宝岛对苏自卫反击;
当然,还有我们的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都是我们重返联合国的最优注解。
没有什么是生来就有的,都是真刀真枪拼来的。
实力是靠打出来的,尊重是靠不断的赢,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