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有言:“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卑贱,是尊贵的根本;低下,是高上的基础,天地万物,皆起于低、成于低,此乃亘古不变的规律。
诚如古人所说:“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地低,就能汇聚细流,成为浩瀚大海;人低,就能赢得尊重,成为人中翘楚,有大智慧的人,深谙“低”哲理:不张扬、不多言、不着急。
一、不张扬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里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有大智慧、能成大事的人,总是能屈能伸,看似愚笨糊涂,实则正直精明,人心易变,世道险恶,居上而骄、肆意张扬,不如藏锋守拙、勤修德行。
南朝宋吏部侍郎何尚之休假回家,满朝官员为其送行,导致码头拥堵不堪。
回到家后,其父何叔度质问:“听说你此次回来,满朝官员为你送行堵塞了码头,有这回事吗?”
何尚之赶紧回答:“有这回事,大概有几百人,好多我都不认识。”
何叔度严肃地说:“东晋的殷浩,赴任豫章太守时,满朝官员前往码头送行,可后来他被贬流放时,船停在码头好几天,却没有一个人去送行。”
接着,何叔度语重心长地告诫:“你一定要明白,满朝官员送的不是你,而是吏部侍郎。”
父亲的一席话,让何尚之幡然醒悟,羞愧难当,何尚之在后来的仕途生涯中,谨记其父教诲,总是低调处世、勤政为民。
譬如,他成功劝阻宋文帝修建“蓬莱、方文、瀛州”三座仙山,避免了劳民伤财,深受百姓爱戴。
古往今来,高调张扬或趋炎附势之人,比比皆是,人活天地间,最难做到的,莫过于身处下位不自卑、身居高位不张扬。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恋自夸的人,难成大事、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难以服众、领导别人,即便有功、居人之上,也要做到不自夸、不自大,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里讲:“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修养高的人,有真才实学,却不到处显摆;有显赫身份,却不以势欺人,不显摆,就不会遭人嫉妒;不欺人,就不会引发灾祸。有大智慧的人,总是低调内敛,不张扬。
二、不多言
《道德经·第五章》有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与人交流,废话过多,容易遭人厌烦,甚至会引发祸端,还不如守心守口,适时沉默,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张口就说、恶语伤人,不如适时沉默、勤修口德。
东晋皇帝司马曜,11岁继位,颇为能干,对内改革政治、经济且颇有成效,对外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然而,由于他沉湎酒色、口出戏言,最后死于宠妃张贵人之手,究其原因,可叹可悲。
原来,一天夜里,司马曜与张贵人对饮,张贵人已醉,竭力辞谢不愿再饮,他便似怒非怒地说:“如果你敢违命,我便废黜了已经人老珠黄的你。”最终,心生怨恨的张贵人,乘司马曜烂醉熟睡之际,命令宫女用被子将其捂死。
可见,人与人之间,哪怕是自己的亲人,说话也要有分寸、留口德,否则会祸患无穷。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里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聪明睿智的人,总能管住嘴、不多言;愚昧无知的人,总是飞短流长、口无遮拦。
历史上,因多言致祸的事例,非杨修莫属,杨修身为丞相主簿,却屡次道破曹操心思,最终被曹丞相以“前后漏泄言教”之罪处死,杨修之死,就死在其自恃聪明、言语无度、不懂藏锋。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争,不是消极颓废,而是潜藏本领;不言,不是沉默不语,而是善于说话。
俗语云:“少说话,多发财。”少说话、少惹事,多倾听、多做事,自能趋吉避凶、福气满满,有大智慧的人,总是低调静默,不多言。
三、不着急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里说:“大器免成。”想要一下子就能合成极大的器皿,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越是有才干、能做大事的人,越是默默努力、大器晚成,不受百炼,难以成钢,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不如端正心态、勤修本领。
春秋时期,虞国有个穷人家的孩子叫百里奚,他从小胸怀大志、饱读诗书,百里奚三十多岁才结婚,妻子杜氏非常贤惠,鼓励他不要担心家里的事情,应大胆地外出游历求仕。
百里奚告别妻儿后,到过宋国、齐国等,但皆未受到重用,而且曾沦落到沿街乞讨的境地。
虞国被晋国灭掉后,百里奚成了俘虏,被当做奴隶随晋国公主陪嫁到秦国,百里奚在去秦国途中,成功逃到楚国,但楚成王却让他给自己放牛,秦穆公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听谋臣说百里奚非常有才后,以一个奴隶的价格,即五张黑公羊皮,换来了百里奚。
秦穆公放下身段,谦逊地向百里奚讨教治国理政之事,两人一谈就是三天,最后,秦穆公拜70多岁的百里奚为上大夫,交与军政大权,委以重任,被世人称为“五羖大夫”的百里奚,尽心尽力地辅佐秦穆公,使秦穆公成就了霸业。
人的一生,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既要有坚忍不拔的大志向,更要有沉住气、不着急的良好心态。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讲:“为无为,事无事。”想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就得先有无为的心态、无事的方法,无为,并非不去为,而是只管付出、莫问前程;无事,并非不做事,而是不惹事、勤做事。
简言之,就是不要浮躁冒进、急功近利,而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曰:“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低洼,能盛放盈满;陈旧,要推陈出新;少求,容易达成所愿;贪多,便会彷徨迷惑。
无论做什么事情,唯有默默努力、做好小事,才能厚积薄发、做成大事,有大智慧的人,总是低调隐忍,不着急。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有言:“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太过强势,就会使自己处于劣势;低调柔弱,就能使自己处于优势。
人活于世,要谨记“低”赋予我们的启示:为人不张扬,才能涵养德行;交往不多言,才能远离祸患;做事不着急,才能成就斐然。
纵观古今,有大智慧的人,总能做到贫而不贱、富而不横,贵而不骄、功成身退。余生,愿你我低调处世,做一个有大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