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系列拍到第三部,还能有哪些新意和亮点,这是观众走进电影院前,最好奇的地方之一。
如果每个电影ip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标签的话,那么串联起《误杀》系列的,第一层是围绕着“误杀”的字面意思,第二层则是关于“孩子”的定义以及关于父母对子女的爱的探讨。
在前两部中,关于孩子,是这样解读的:“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有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
而在《误杀3》中,关于孩子的定义变得更加赤裸和深刻:“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商品。”
《误杀3》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电影,以其紧凑的剧情、出人意料的反转和深刻的社会议题,再次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世界。这部电影不仅是一次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冲击,更是对社会阴暗面的一次深刻揭露。
电影的剧情围绕一起儿童绑架案展开,肖央饰演的郑炳睿这次不再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父亲,而是一个身价几十亿的富商。
她的女儿在浴佛节这天被绑架,警察张景贤(段奕宏 饰)带队前来调查后发现,这疑似是一起熟人作案,嫌疑人被锁定在郑炳睿的老朋友施福安和郑炳睿别墅里的园丁阿卢之间。
既然是绑架,绑匪肯定会有所行动。果然没过多久,绑匪便发来了婷婷被绑架的视频,并且通过加密电话索要一个亿的赎金。
为了防止绑匪被激怒撕票,尽快地救出女儿,郑炳睿决定甩开警察,拿着赎金去救人。而婷婷的老师李慧萍(佟丽娅 饰)也决定陪着郑炳睿一起去,因为婷婷是在她们一起做游戏时被绑架的,而且婷婷从小没有妈妈,已经把李老师当成自己妈妈一样看待了。
接下来的故事走向,却并不是寻常的绑架赎人流程。从婷婷藏身的地方到现场交易的地点,绑匪都采用了知识问答的形式。
郑炳睿答错或者不答,绑匪都会撕票。
拿着赎金赎人却还得答题,本身这已经很奇怪了,绑匪设置的问答题目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最大的贫民窟是哪?起效最快的迷药是什么?拐卖儿童会判几年?
这些问题显示不是普通人会熟悉的常识类题目,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郑炳睿却能在短短几秒钟时间内回答出正确答案。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嗅到一丝反常的气息,郑炳睿绝不单单只是一个富商这么简单,他似乎也已经猜到了绑匪是谁,也猜到了绑匪藏匿的地点,一家已经荒废的儿童福利院。
郑炳睿和李慧萍赶到福利院发现,这里有许多残破的人偶娃娃,墙上还写着“2017-619”的红字,似乎要把真相指向七年前的“619”轮船爆炸案,这场爆炸案曾经轰动一时,船上有23个孩子因爆炸身亡。
与此同时,福利院还绑着一个小男孩,是安全署长的小儿子。绑匪提出的要求是,用这个小男孩来换婷婷。
郑炳睿刚要行动,李慧萍拦住了他,“你这样和绑匪有什么区别”,李慧萍问他。
郑炳睿犹豫了,他冲着监控喊道他不玩了,而绑匪呢,用断了婷婷一根手指来给出了回应。
看到照片的郑炳睿痛不欲生,抓着小男孩就走,这一次他是怎么说的呢,“我没有选择。”
他是真的没有选择吗,这句话在影片后半段也得到了回应。
当郑炳睿手里握着两个炸弹遥控器,一个会炸毁绑着婷婷和李慧萍的小船,一个会引燃自己身上的炸弹,让自己和幕后黑手安全署长同归于尽。
这一次,郑炳睿有的选吗,他会怎么选呢。
随着故事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但每一次的揭露都伴随着新的谜团。导演巧妙地运用反转手法,使得观众在紧张的剧情中不断体验到惊喜和震撼。
每一个角色都可能是幕后黑手,每一次的推理都可能被新的证据推翻,这种不确定性让整部电影充满了悬念。
《误杀3》不仅仅是一部悬疑片,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社会的种种问题。电影通过一系列紧张刺激的情节,将人口拐卖、社会不公、权贵犯罪等社会问题摆在了观众面前。
这些问题的揭露,也使得电影具有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ps:严禁私自转载!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xkxik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