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国内知名新式茶饮品牌古茗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茗)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之后,第三家在港股上市的内地茶饮品牌。古茗发行价定在招股区间的上限,为9.940港元/股。
不过,新式茶饮品牌的二级市场表现并不好,此前,茶百道2024年港股上市即破发,首日股价大跌近30%;2021年港股上市的奈雪的茶同样是开盘即巅峰。而古茗也未能幸免,上市首日截至收盘,股价报9.300港元/股,跌破发行价,跌幅为6.44%。2月13日,截至上午10时,古茗(01364.HK)跌6.33%,盘中一度跌近11%。
不过此次古茗IPO成功,不仅对后续蜜雪冰城和沪上阿姨的上市将产生积极影响,也给其他茶饮品牌的上市之路打了一针强心剂。
古茗破发
在过去十余年间,新式茶饮行业迅速崛起,成为消费领域的一大亮点。2018—2023年,国内现制茶饮GMV由1085亿元增长至258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0%,预计2028年增长至5732亿元,仍居于国内现制饮品市场榜首。
在这一背景下,喜茶、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古茗、茶百道等一众新式茶饮品牌崛起壮大并正逐步走向资本市场。不过,新式茶饮品牌们的资本市场之路走得颇为坎坷。
在古茗上市之前,港股市场已有奈雪的茶和茶百道上市,但二者均在上市首日即破发。奈雪的茶上市至今的跌幅甚至已超过90%,其上市发行价为19.8港元/股,但目前股价仅为1.29港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古茗在招股阶段的表现还算亮眼。在公开发售中获得194.87倍的认购额,而国际发售的认购倍数也达到了15.03倍。
相比之下,在2024年上市的茶百道当时公开发售的认购倍数仅有0.5倍,国际发售的认购倍数也仅有1.11倍。同时,古茗本次上市的最终发售价是在发售价范围的最高值9.94港元,共筹集约17.21亿港元的资金。
但是,古茗依然未能打破新式茶饮上市破发的“魔咒”,上市首日跌幅6.44%。
上市首日,古茗公司市值定格在216.9亿港元,这已经是目前新茶饮上市公司中最高的。
据《国际金融报》统计,2月12日,奈雪的茶公司市值为21.99亿港元,与2021年上市以来最高点(294亿港元)相比缩水93%。茶百道的市值也从高峰时期的192亿港元下滑至如今的145.4亿港元,缩水24%。
水芙蓉 制表
腾讯、美团保驾护航
随着古茗的成功上市,其背后的创投机构也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招股书披露,在古茗IPO前的持股结构中,公司创始人王云安持股43.21%,为古茗第一大股东,王云安和戚侠、阮修迪、潘萍萍等4人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北京美茗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美岩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统称“美团龙珠资本”)合计持股约8%;MaxMightyLimited(即“红杉资本”)持股约4%。此外,寇图资本等也持有古茗部分股份。
在本次IPO发行中,古茗共引入5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7100万美元,约占已发行总股本2.7%。其中,腾讯系成了古茗IPO基石投资者中的主力。腾讯旗下公司Hung River Investment认购2500万美元;元生资本和正心谷资本分别认购1500万美元,元生资本董事长彭志坚曾任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投资并购部总经理;美团龙珠和Duckling Fund则分别认购800万美元,美团和腾讯的关系非比寻常,此前腾讯一直是美团最大的外部股东。
据了解,这也是美团第二次加注古茗。2019—2020年古茗曾开放过一轮融资,这也是古茗IPO前的唯一一轮融资。在这轮融资中古茗共获得6.74亿元的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龙珠、红杉中国、Coatue等知名机构,其中美团龙珠在这一轮融资中出资超4亿元持股8%,是古茗最大的外部机构股东。
美团龙珠投资古茗后,双方合作不断加深。美团不但在2021年年底拉着古茗一起投资了认养一头牛,此后还共同启动了“万店加速项目”,基于美团“BETTER外卖经营体系”,双方在AI选址、品牌营销和广告投放三个关键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除了古茗之外,美团龙珠不仅是蜜雪冰城最大的机构投资方,也是喜茶的股东之一。2018年喜茶获得4亿元的B轮融资,领投方正是美团龙珠。正如美团龙珠创始合伙人朱拥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单笔投资金额大是美团龙珠的一个鲜明投资风格,平均单个项目金额超过3亿元,部分项目超过10亿元,美团龙珠投资的项目一般都是公司最大的外部股东或者最大的那一轮的外部投资人。”可以说,通过这种投资方式,美团龙珠通过投资喜茶、古茗和蜜雪冰城,间接覆盖到了高、中、低各个价格区间的茶饮品牌。
红杉中国是古茗的第二大机构股东,此前在古茗的融资中出资2亿元占股4%。对于为何会投资古茗,红杉中国合伙人胡若笛回忆道:“2019年左右,我们第一次听业内人士说有一家主打三四线城市的茶饮品牌,已经有数千家门店且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影响力,这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所以主动和创始人王云安取得了联系。我们和他第一次见面聊了4个多小时,他对茶饮供应链的深度、加盟管理的核心、产业终局的决胜点,有非常清晰且超前的认知,很多和我们对市场的判断不谋而合,而且气质很投缘,我们当即判断古茗是一个必须投资的投资对象。所以在古茗开放融资时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参与。”
胡若笛坦言,红杉在2005年成立之初就有消费投资,一直持续看好并追踪中国餐饮与零售行业,不断挖掘水下项目,因此投资古茗并不是偶然。“投资5年来,我们和王云安以及整个古茗团队保持了非常密切的互动,比如帮助公司招募了首席人力资源官,通过红杉学者等招聘项目协助搭建了企业的高潜人才体系,并且在品牌、数字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赋能。”
而其他品牌背后自然也少不了创投机构的身影,如奈雪的茶背后有深创投、天图资本等,茶百道背后则有兰馨亚洲投资集团、正心谷等。
茶饮品牌上市潮
过去几年,茶饮品牌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自2021年开始“上市潮”就一直被期待。但此前也只有奈雪的茶、茶百道两家上市企业,分别于2021年6月30日、2024年4月23日成功登陆港交所。
某投资人者表示:“茶饮赛道的同质化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企业需要不断补充资金投入到扩张和价格战中去。但一级市场消费投资整体遇冷的环境下,很难有VC/PE会在茶饮品牌上继续加注了,上市融资成了一个不得不推进的进程。”
回看2021年,茶饮品牌们迎来了一场资本狂欢,喜茶一轮就获得5亿美元的巨额融资,据说投后估值高达600亿元。按照蜜雪冰城2022年申报A股IPO时拟发行股本及募资额推算,估值则达到了650亿元。狂欢过后,投资人却没迎来二级市场退出盛宴,不管是奈雪的茶还是茶百道,都显示了茶饮品牌在一二级市场的倒挂程度。
茶百道尽管是港股2024年上半年募资王,但市场并不买账,茶百道上市即破发,首日股价大跌近30%,创下港股2015年以来募资规模在3亿美元以上的新股上市首日最差表现。此后茶百道股价持续下跌,如今维持在130亿元左右。而更早之前于2021年6月在港股上市的奈雪的茶,同样是开盘即巅峰,如今市值已经不足高点时期的十分之一。
茶百道上市前曾获得包括兰馨亚洲、正心谷资本、草根知本、番茄资本以及中金资本的融资,融资金额为9.7亿元。根据茶百道招股书披露的投资方出资金额和持股比例,推算出上市前茶百道估值在195亿元左右,也就是说其投资方账面上仍有相当大的折损。
作为中国最大的茶饮企业,早在2022年9月蜜雪冰城首次向中国证监会提交A股上市申请,拟募集资金约64.96亿元,然而随着2023年3月全面注册制实施,公司未平移深交所审核,首次上市尝试宣告失败。2024年1月2日,蜜雪冰城转而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同一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还有古茗,随后的2月14日沪上阿姨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3家茶饮品牌未在提交招股书6个月内完成聆讯或者上市,招股书会自动失效。
赶在2024年末尾,12月15日古茗率先更新招股书,沪上阿姨12月27日迅速跟进,蜜雪冰城也赶在2025年第一天完成了招股书的更新。此次古茗成功IPO,不仅对后续蜜雪冰城和沪上阿姨的上市将产生积极影响,也给其他茶饮品牌的上市之路打了一针强心剂,期待多年的茶饮品牌上市潮或许真的要来了。
消费行业充满机会
目前新式茶饮市场竞争逐渐走向白热化,品牌纷纷开启价格战,许多均价30元的品牌选择下调均价至15元—20元。
在这一背景下,消费行业公司正在选择下沉和出海两条路,这也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在行业竞争加剧以及一线城市门店渐趋饱和之际,古茗、蜜雪冰城等品牌加速向三四线城市渗透。
招股书显示,古茗的经营模式以加盟店为主。在门店选址上,古茗始终聚焦下沉市场,截至2024年9月,古茗9778家门店的80%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其中乡镇门店的占比达40%,远超同行25%的乡镇覆盖率。在省份分布上,古茗的核心区域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这三个省份的门店数合计占总门店数的60%以上。
“要么不开店,要么密集开店。”是王云安对其扩张模式的解释。单一省份的门店数量超过500家即达到古茗所定义的“关键规模”,古茗先是在发源地浙江达到了这个标准,然后按此节奏进入邻近省份。
2023年年初,古茗曾宣布要新增3000+家门店,年内突破万店规模,不过这一目标一直到2024年年底才完成。相比其2023年新增门店2332家的节奏,2024年古茗新增门店速度明显大幅放缓。不仅是古茗,沪上阿姨、茶百道、甜辣啦、书亦烧仙草、喜茶等茶饮品牌在2024年都开始停止了疯狂开店的脚步,进入2025年喜茶更是直接宣布暂停拓展加盟店。
今年2月10日,喜茶通过内部邮件宣告暂停事业合伙申请。喜茶方面认为,在产品品牌高度同质化、门店数量供大于求、经营效益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下,行业继续加密扩大规模,可能更多地是对增长、对资本的执念,这既不是用户的需求,也不是合伙人的需求,甚至是一种对合伙人的伤害。要知道2022年年底喜茶门店总数仅为900左右,仅2023年净增门店数约2300家,门店规模同比增长接近3倍。
古茗在招股书中坦言,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由于整体行业放缓及竞争加剧,与2023年同期相比,录得的单店GMV、单店日均GMV、单店售出杯数、单店日均售出杯数、每笔订单的平均GMV、单店日均订单数以及每家新开加盟店的日均GMV均有所减少。
与此同时,喜茶、奈雪已在新加坡、伦敦等地试水出海,资本正推动行业复制“中国供应链+本地化创新”的全球化模板。
对此,黑蚁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何愚表示:“和过去的20年相比,当下的消费市场给人的体感偏冷,这或许是大家共同的感受,但这并非是所谓的‘消费降级’——原因就在于市场供给远远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消费品质并没有降级,但同时供给过剩的确造成了价格下降,大部分品类的单价统计数据都能支撑这一点。”
“茶饮品牌只能是在最大化地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本店扩张成本,不断提高产品的标准化和供应链管理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万店的规模效应,否则就陷入门店越多亏损越大的恶性循环。”上述投资人提醒。
■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证券时报、国际金融报、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越玥、张阿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