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是中国版的《楚门的世界》么?

阿獠聊电影 2024-08-31 14:48:05

出预告片时我以为是翻拍印度片《起跑线》,上映后才发现它其实是中国版的《楚门的世界》。特别是马继业发现自己的生活一直被监视与控制那段,借鉴的痕迹太明显了。

值得鼓励的是,《抓娃娃》在《楚门》的基础上植入了更多中国式社会热点,比如“鸡娃”“高考”,非常接地气;同时还探讨了父子、爷孙、师生等代际关系,相较于《楚门的世界》,人物更多更丰富,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人情世故。

明明是对原作迭代升级、优化改编,为什么观感远不如《楚门》?

加料加过了么?四个方面对比分析:

1、原创性

1998年的《楚门》创意超前。26年的时间跨度也让很多年轻观众误以为《抓娃娃》终于让开心麻花开胡了第一部原创电影。

这种原创性很宝贵,不管是电光火石的灵感乍现,还是厚积薄发的剧本磨砺,军功章的一半铁定属于编剧安德鲁·尼科尔。他也凭《楚门》获得奥斯卡与金球奖的最佳编剧双料提名。

对看过《楚门》的影迷来说,不管《抓娃娃》佐料加得多么花哨,那种原始新鲜的第一口感,难以取代。

2、代入感

26年前的《楚门》虽然一直以偷窥的视角观察主人公楚门,却给了观众极强的代入感,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让观众也跟着楚门一起黯然神伤。

联想到我们自己,每天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又何尝不是被某些人(或命运)操纵的牵线木偶?

从上帝视角来观察,我们每天混迹的空间范围,又何尝不是大一点的桃源岛?

我们每天看似熟络的交际,又何尝不是在与NPC套路敷衍?又或者,我们都是他人眼中的NPC……

反观《抓娃娃》,它希望观众代入哪个角色?是被父母、高考控制人生的马继业,还是被“鸡娃”反控制的马成钢?

似乎让你各代入了一部分,却又未能彻底与某个角色达成共情,只能以吃瓜群众的心态幸灾乐祸笑上一场,却很难链接自己的痛点挤出哪怕那么一滴眼泪。

3、演技

《楚门》里的金·凯瑞厉害在哪里?厉害在他以一个喜剧演员的身份,出演了一名悲情溢出屏幕的可怜虫。他看似一本正经的每一句台词,都能莫名准确地击中你的笑点泪点结合部。

在《楚门》之前,金·凯瑞以俏皮的台词、夸张的表情、疯狂的肢体动作在《神探飞机头》《变相怪杰》《大话王》等片中大放异彩,成为其标志性喜剧元素。当观众期待他在《楚门》中再次使出绝招时,他却收敛起来,贡献了相对平和的一次演出。

以往影片里都是金·凯瑞搞怪整别人,这次轮到全世界整他一人。这种巨大的反差让观众耳目一新,对他的演技也是前所未有的一致点赞。

反观《抓娃娃》,沈腾还是在继续扮演“沈腾”,大智若愚的懵懂表情、苦大仇深的卖惨、俏皮话、谐音梗、慢半拍的精辟总结……沈腾似乎在无限续杯自己,永远是片中观众最熟悉的那一个。

当然这也没啥不好,最大化发挥沈腾的长处,观众就爱看这个。但看到金·凯瑞走出舒适圈的努力,沈腾的“故步自封”并不值得一直鼓励。

4、思辨性

我在《从《黑客帝国》《异次元骇客》《移魂都市》到《楚门的世界》,科幻电影的世纪末暴潮》一文中聊过上世纪末一批商业电影所蕴含的思辨性。《楚门》作为一部喜剧片能在各大电影平台高分上榜进而影史留名,与它在哲学思辨上做出的探索功不可没。

同样是商业片,《抓娃娃》更趋于抓社会热点,勾起观众对争议现象的讨论。它走的是现实题材喜剧片路线,可以收获高票房,却很难博得一致好评并赢得电影奖项认可。

综上所述,《楚门的世界》与《抓娃娃》高下立分。如何把一部喜剧片拍得叫座又叫好,开心麻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阅读:13
评论列表
  • 2024-08-31 16:38

    吃快餐吃多了,已经不会炒菜了[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