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农民种地有多辛苦,很多人会想起两句老话。一句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另一句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话虽然简单,却把农民劳作的场景说得明明白白。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讲,这些文字背后藏着多少汗水和心酸。

农民下地干活,十有八九都得弯着腰。插秧要弯腰,除草要弯腰,施肥也得弯着腰。有时候弯腰弯得厉害,整个人都快对折成直角了,脸都快贴到地里,后背朝着天。为啥非要这么干活?因为地里那些稻子苗、杂草都只有手指头那么高,不凑近了根本看不清。就像咱们在屋里找掉在地上的针,不弯腰眯着眼找能行吗?
这么一整天弯着腰干活,年轻人也扛不住。很多农民四十来岁就驼背了,走路都直不起腰。我老家有个种菜的王大爷,才五十五岁,背驼得跟煮熟的虾米似的。他说年轻时插秧比赛,一天能插两亩地,现在下雨天腰疼得整宿睡不着。这就是常年弯腰干活留下的“勋章”。

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城里人都躲空调房里吃西瓜,农民却要顶着大太阳下地。这时候锄草最管用,因为太阳毒,锄掉的杂草晒蔫了才不会活过来。可这罪真不是人受的。太阳晒得地皮发烫,戴着草帽都能感觉头皮发麻,汗珠子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结出一层白花花的盐渍。
你以为下雨就能歇着?那可不一定。种水稻的地方盼下雨盼得眼都绿了。丘陵地区存不住水,全靠下雨蓄水耕田。有时候半夜打雷下雨,农民穿着雨衣就往地里冲,生怕错过这场及时雨。雨水浇得睁不开眼,胶鞋陷在泥里拔都拔不动,可还得扶着犁耙在泥水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

最要命的是收割季节。稻子割下来得赶紧晒干,要是赶上连阴雨,稻子发霉长芽,一年的辛苦全打水漂。我表叔前年就吃过这个亏,眼瞅着要收的稻子被暴雨泡了三天,最后只能当饲料卖,算下来还赔了化肥钱。
三、辛苦不算啥,最怕辛苦打水漂农民其实不怕干活累,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最怕的是两件事:天灾和人祸。
天灾来了真是叫天天不应。去年发大水,我同学家种的二十亩西瓜,眼瞅着再有半个月就能上市了,结果洪水一晚上全冲走了。他爸蹲在地头哭得像个孩子,这些西瓜苗从正月就开始在温室里育苗,天冷时要盖三层塑料膜,天热了要天天掀开通风,光是人工费就砸进去三万多,最后连个西瓜皮都没剩下。

就算躲过了天灾,还要看市场的脸色。当淡水鱼价格跌得亲妈都不认识,草鱼三块钱一斤都没人要。我二姨夫承包了五十亩鱼塘,饲料涨价、鱼价暴跌,算下来每卖一斤鱼要倒贴五毛钱。最后咬着牙把两三斤的大鱼捞上来,含着泪说:“这些鱼养了两年,天天起早贪黑喂食,现在卖得比白菜还便宜。”
四、干到干不动,才是退休的时候
和城里人比起来,农民就像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选手。工人到六十岁能领退休金,公务员退休了还能游山玩水。可农民呢?只要还能动就得下地。我们村七十八岁的李奶奶,每天还背着竹篓去菜园摘菜,她说:“我要是不干活,儿媳妇得给我脸色看。”其实她三个儿子都在城里安了家,可老人总觉得不能给儿女添负担。

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了。我堂弟说得实在:“在工地搬砖一天能挣两百,还不用看老天爷脸色。种地?种子化肥年年涨,粮价十年没动弹,傻子才种地!”这话听着扎心,可确实是现实。村里现在种地的都是五十岁往上的,年轻人宁可送快递也不愿意回乡。
五、碗里的饭,都是土里的汗
每次看到有人浪费粮食,我就想起我爷爷的话。老爷子种了一辈子地,吃饭时连饭粒掉桌上都要捡起来。他说:“你们现在吃的白米饭,搁我们那会儿得磕三个头才能吃上。”小时候觉得他小题大做,现在才明白,每一粒米真的都是拿命换来的。

现在超市里大米两块钱一斤,很多人觉得便宜。可要是算上农民从育苗到收割花的心血,这两块钱连辛苦钱的零头都不够。更别说那些被洪水冲走、被旱灾晒死、被虫害啃光的庄稼,那些都是农民拿血汗钱往地里砸,最后连个响都听不着。

写这些不是要卖惨,而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粮食蔬菜,不是超市货架上自己长出来的。从春天的育苗插秧,到夏天的除草除虫,从秋天的抢收抢晒,到冬天的修整土地,农民在土里刨食的辛苦,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下次吃饭时,不妨想想那些在烈日下弯腰的身影,在暴雨中跋涉的脚步。珍惜碗里的每一粒粮食,不只是为了尊重农民的劳动,更是对天地馈赠的敬畏。毕竟,我们碗中的白米饭,真的都是土里的汗珠子换来的。